一种智能通用训练柜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915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通用训练柜供电装置,包括电子线路和外壳,所述的电子线路是稳压调压电路和带通信接口的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分别与耦合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的稳压调压电路用于产生0到100V可调的稳定电压电源,所述的带通信接口的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支持通信协议、用于设置发生波形和过流保护,所述的耦合输出电路最终产生波形可控、0到100伏的可调电压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电源效率高、电源支持的设备种类多、电压输出稳定、具有过流保护、三相电流同时显示、串口通信可以判断设备工作状态的特点。

An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general training cabin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an intelligent general training cabinet, which comprises an electronic circuit and a housing. The electronic circuit is a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and a waveform generation and logic control circuit with 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coupling output circuit. The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is used to generate a stable voltage electricity which can be adjusted from 0 to 100V. The waveform generation and logic control circuit of the ban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supports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and is used for setting the waveform generation and over-current protection. The coupling output circuit eventually produces a waveform-controlled, 0-100 volt adjustable voltage outpu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high power efficiency and various kinds of power-supported equipment.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ble voltage output, over-current protection, simultaneous display of three-phase current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to judge the working state of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通用训练柜供电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子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通用训练柜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武器训练柜,作为实装设备的仿真设备,内部装有各种类型的供电装置,电源种类多,需要多种电源支持,现有的电源设备存在种类多,采购成本高,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体积小、电源效率高、电源支持的设备种类多、电压输出稳定、具有过流保护、三相电流同时显示、串口通信可以判断设备工作状态的智能通用训练柜供电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通用训练柜供电装置,包括电子线路和外壳,其特点是所述的电子线路是稳压调压电路和带通信接口的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分别与耦合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的稳压调压电路用于产生0到100V可调的稳定电压电源,所述的带通信接口的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支持通信协议、用于设置发生波形和过流保护,所述的耦合输出电路最终产生波形可控、0到100伏的可调电压输出,其中:所述的稳压调压电路是电源输入接口P1的1脚接二极管D6、D12的并联端,2脚接二极管D7、D13的并联端,二极管D6、D7的并联端接电容C6、电阻R9、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阻R8、场效应管Q2的3脚、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E1、电阻R1的公共端,二极管D12、D13的并联端接电容C6的负极及GND,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基极接发光二极管E1、电阻R2的公共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GND,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耦合输出电路;电阻R13的一端接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端子P2的13、14脚,另一端接电感L1及耦合输出电路,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容C2、二极管D8、场效应管Q2的2脚、二极管D2的公共端,电容C2、二极管D8的另一端接GND,场效应管Q2的1脚接电阻R8、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公共端,三极管Q6的基极接三极管Q10的基极、电阻R9、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公共端,三极管Q11的基极接电阻R24的一端、稳压器U3的2脚,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串接电阻R21后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电阻R24公共端及GND;电源输入接口P1的3脚接二极管D17、D19的并联端,4脚接二极管D20、D18的并联端,二极管D17、D18的并联端作为12V电源接稳压器U4的1脚、电容C18、电容C16、稳压器U5的1脚公共端,稳压器U4的2脚接电容C12、电容C14的公共端及GND,稳压器U4的3脚接电容C12、电容C14、稳压器U3的1脚的公共端,稳压器U3的4脚串接电阻R25接地及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端子P2的15、16脚,稳压器U3的5脚接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3脚接GND;稳压器U5的2脚接电容C16、电容C18、电容C15、电容C17的公共端即GND,稳压器U5的3脚、电容C15、电容C17的公共端接VCC。所述的带通信接口的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是交流信号A相接集成电路U6的19脚,交流信号B相接集成电路U6的18脚,交流信号C相接集成电路U6的17脚,集成电路U6的20脚接+5V电源及串接电容C20后接GND,集成电路U6的14脚接A相反馈信号,集成电路U6的13脚接B相反馈信号,集成电路U6的12脚接C相反馈信号,集成电路U6的2脚接集成电路UM1的12脚、排针comm1的2脚,集成电路U6的3脚接集成电路UM1的11脚、排针comm1的1脚,排针comm1的3脚接地。集成电路U6的6脚接电阻R34、电容C23、端子P2的17脚,电阻R34另一端接VCC,电容C23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6的7脚接电阻R38、电阻R39的公共端,电阻R38另一端接三极管Q13基极,电阻R39接另一端并接三极管Q13发射极后接地,三极管Q13集电极接端子P2的20脚,端子P2的19脚接12V,端子P2的18脚接地,集成电路U6的10脚接地,集成电路U6的1脚接电阻R33和电容C19的公共端,电阻R33另一端接地,电容C19的另一端接VCC,集成电路U6的4脚、5脚分别接电容C21、C22后接地,晶振XATAL1接在集成电路的4脚、5脚间,电阻R36、电阻R37的并联端接集成电路U6的16脚,电阻R37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及GND,电阻R3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三极管Q12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21负极、电阻R35、继电器K2的2脚,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E3负极,发光二极管E3正极、二极管D21负极、继电器K1的1脚公共端接12V。继电器K2的7脚接端子P2的11、12脚,继电器K2的3脚接P2的5、6脚并接耦合输出电路的电阻R16和电容C5的负极,继电器K2的1脚接继电器K1的2脚,继电器K1的8脚接端子P2的9、10脚,7脚接端子P2的7、8脚,继电器K1的4脚接端子P2的3、4脚并接耦合输出电路的电阻R15和电容C4的负极,继电器K1的3脚接端子P2的1、2脚并接耦合输出电路的电阻R14和电容C3的负极,集成电路U6的15脚串接发光二极管E2、电阻R32后接地,集成电路U6的8脚悬空,9脚悬空;集成电路UM1的16脚接+5V电源以及串接电容CS1后接地,1脚串接电容CS2接3脚,2脚串接电容CS4后接VCC,4脚串接电容CS3后接5脚,6脚串接电容CS5接15脚及地,7-10脚悬空,13脚接端子P3的2脚,14脚接端子P3的1脚,端子P3的3脚接地。所述的耦合输出电路的A相部分是效应管Q3的2脚接二极管D3的负极,稳压调压电路的三极管Q1的2脚接电阻R4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着场效应管Q3的1脚、电阻R10和二极管D9负极、场效应管Q7的2脚公共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场效应管Q3的3脚、二极管D9的正极、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14负极、电容C3正极的公共端,交流信号A相接二极管Da1负极、Dap1正极,二极管Da1正极接电阻Ra1、场效应管Q7的1脚,二极管Dap1负极接电源VCC,电阻Ra1的另一端接电源12v,场效应管Q7的3脚接电阻R17和电阻R20的公共端,电阻R17、电阻R14与二极管D14的正极并联端接地,电容C3的负极连接输出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端子P2的1、2脚及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20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2A的3脚以及串接接电容C7之后接地,运算放大器U2A的2脚接电阻R30、R31、电容C13的公共端,电阻R30另一端接地,电阻R31另一端接C13和运算放大器U2A的1脚,运算放大器U2A的1脚与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的集成电路U6的14脚相连,运算放大器U2A的4脚与地相连,运算放大器U2A的8脚接电源VCC;耦合输出电路的B相部分是场效应管Q4的2脚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分别接场效应管Q4的1脚、电阻R11、二极管D10的负极及场效应管Q8的2脚公共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场效应管Q4的3脚、二极管D10的正极、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15负极、电容C4的公共端,交流信号B相接二极管Db1负极、二极管Dbp1正极,二极管Db1正极接电阻Rb1的一端及场效应管Q8的1脚,二极管Dbp1负极接电源VCC,电阻Rb1的另一端接电源12v,场效应管Q8的3脚接电阻R18和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通用训练柜供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通用训练柜供电装置,包括电子线路和外壳,其特征是所述的电子线路是稳压调压电路(1)和带通信接口的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2)分别与耦合输出电路(3)连接,所述的稳压调压电路(1)用于产生0到100V可调的稳定电压电源,所述的带通信接口的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2)支持通信协议、用于设置发生波形和过流保护,所述的耦合输出电路(3)最终产生波形可控、0到100伏的可调电压输出,其中:所述的稳压调压电路(1)是电源输入接口P1的1脚接二极管D6、D12的并联端,2脚接二极管D7、D13的并联端,二极管D6、D7的并联端接电容C6、电阻R9、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阻R8、场效应管Q2的3脚、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E1、电阻R1的公共端,二极管D12、D13的并联端接电容C6的负极及GND,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基极接发光二极管E1、电阻R2的公共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GND,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耦合输出电路(3);电阻R13的一端接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2)端子P2的13、14脚,另一端接电感L1及耦合输出电路(3),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容C2、二极管D8、场效应管Q2的2脚、二极管D2的公共端,电容C2、二极管D8的另一端接GND,场效应管Q2的1脚接电阻R8、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公共端,三极管Q6的基极接三极管Q10的基极、电阻R9、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公共端,三极管Q11的基极接电阻R24的一端、稳压器U3的2脚,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串接电阻R21后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电阻R24公共端及GND;电源输入接口P1的3脚接二极管D17、D19的并联端,4脚接二极管D20、D18的并联端,二极管D17、D18的并联端作为12V电源接稳压器U4的1脚、电容C18、电容C16、稳压器U5的1脚公共端,稳压器U4的2脚接电容C12、电容C14的公共端及GND,稳压器U4的3脚接电容C12、电容C14、稳压器U3的1脚的公共端,稳压器U3的4脚串接电阻R25接地及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2)端子P2的15、16脚,稳压器U3的5脚接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2),3脚接GND;稳压器U5的2脚接电容C16、电容C18、电容C15、电容C17的公共端即GND,稳压器U5的3脚、电容C15、电容C17的公共端接VCC;所述的带通信接口的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2)是交流信号A相接集成电路U6的19脚,交流信号B相接集成电路U6的18脚,交流信号C相接集成电路U6的17脚,集成电路U6的20脚接+5V电源及串接电容C20后接GND,集成电路U6的14脚接A相反馈信号,集成电路U6的13脚接B相反馈信号,集成电路U6的12脚接C相反馈信号,集成电路U6的2脚接集成电路UM1的12 脚、排针comm1的2脚,集成电路U6的3脚接集成电路UM1的11脚、排针comm1的1脚,排针comm1的3脚接地;集成电路U6的6脚接电阻R34、电容C23、端子P2的17脚,电阻R34另一端接VCC,电容C23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6的7脚接电阻R38、电阻R39的公共端,电阻R38另一端接三极管Q13基极,电阻R39接另一端并接三极管Q13发射极后接地,三极管Q13集电极接端子P2的20脚,端子P2的19脚接12V,端子P2的18脚接地,集成电路U6的10脚接地,集成电路U6的1脚接电阻R33和电容C19的公共端,电阻R33另一端接地,电容C19的另一端接VCC,集成电路U6的4脚、5脚分别接电容C21、C22后接地,晶振XATAL1接在集成电路的4脚、5脚间,电阻R36、电阻R37的并联端接集成电路U6的16脚,电阻R37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及GND,电阻R3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三极管Q12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21负极、电阻R35、继电器K2的2脚,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E3负极,发光二极管E3正极、二极管D21负极、继电器K1的1脚公共端接12V;继电器K2的7脚接端子P2的11、12脚,继电器K2的3脚接P2的5、6脚并接耦合输出电路(3)的电阻R16和电容C5的负极,继电器K2的1脚接继电器K1的2脚,继电器K1的8脚接端子P2的9、10脚,7脚接端子P2的7、8脚,继电器K1的4脚接端子P2的3、4脚并接耦合输出电路(3)的电阻R15和电容C4的负极,继电器K1的3脚接端子P2的1、2脚并接耦合输出电路(3)的电阻R14和电容C3的负极,集成电路U6的15脚串接发光二极管E2、电阻R32后接地,集成电路U6的8脚悬空,9脚悬空;集成电路UM1的16脚接+5V电源以及串接电容CS1后接地,1脚串接电容CS2接3脚,2脚串接电容CS4后接VCC,4脚串接电容CS3后接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通用训练柜供电装置,包括电子线路和外壳,其特征是所述的电子线路是稳压调压电路(1)和带通信接口的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2)分别与耦合输出电路(3)连接,所述的稳压调压电路(1)用于产生0到100V可调的稳定电压电源,所述的带通信接口的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2)支持通信协议、用于设置发生波形和过流保护,所述的耦合输出电路(3)最终产生波形可控、0到100伏的可调电压输出,其中:所述的稳压调压电路(1)是电源输入接口P1的1脚接二极管D6、D12的并联端,2脚接二极管D7、D13的并联端,二极管D6、D7的并联端接电容C6、电阻R9、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阻R8、场效应管Q2的3脚、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E1、电阻R1的公共端,二极管D12、D13的并联端接电容C6的负极及GND,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基极接发光二极管E1、电阻R2的公共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GND,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耦合输出电路(3);电阻R13的一端接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2)端子P2的13、14脚,另一端接电感L1及耦合输出电路(3),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容C2、二极管D8、场效应管Q2的2脚、二极管D2的公共端,电容C2、二极管D8的另一端接GND,场效应管Q2的1脚接电阻R8、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公共端,三极管Q6的基极接三极管Q10的基极、电阻R9、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公共端,三极管Q11的基极接电阻R24的一端、稳压器U3的2脚,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串接电阻R21后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电阻R24公共端及GND;电源输入接口P1的3脚接二极管D17、D19的并联端,4脚接二极管D20、D18的并联端,二极管D17、D18的并联端作为12V电源接稳压器U4的1脚、电容C18、电容C16、稳压器U5的1脚公共端,稳压器U4的2脚接电容C12、电容C14的公共端及GND,稳压器U4的3脚接电容C12、电容C14、稳压器U3的1脚的公共端,稳压器U3的4脚串接电阻R25接地及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2)端子P2的15、16脚,稳压器U3的5脚接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2),3脚接GND;稳压器U5的2脚接电容C16、电容C18、电容C15、电容C17的公共端即GND,稳压器U5的3脚、电容C15、电容C17的公共端接VCC;所述的带通信接口的波形发生及逻辑控制电路(2)是交流信号A相接集成电路U6的19脚,交流信号B相接集成电路U6的18脚,交流信号C相接集成电路U6的17脚,集成电路U6的20脚接+5V电源及串接电容C20后接GND,集成电路U6的14脚接A相反馈信号,集成电路U6的13脚接B相反馈信号,集成电路U6的12脚接C相反馈信号,集成电路U6的2脚接集成电路UM1的12脚、排针comm1的2脚,集成电路U6的3脚接集成电路UM1的11脚、排针comm1的1脚,排针comm1的3脚接地;集成电路U6的6脚接电阻R34、电容C23、端子P2的17脚,电阻R34另一端接VCC,电容C23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6的7脚接电阻R38、电阻R39的公共端,电阻R38另一端接三极管Q13基极,电阻R39接另一端并接三极管Q13发射极后接地,三极管Q13集电极接端子P2的20脚,端子P2的19脚接12V,端子P2的18脚接地,集成电路U6的10脚接地,集成电路U6的1脚接电阻R33和电容C19的公共端,电阻R33另一端接地,电容C19的另一端接VCC,集成电路U6的4脚、5脚分别接电容C21、C22后接地,晶振XATAL1接在集成电路的4脚、5脚间,电阻R36、电阻R37的并联端接集成电路U6的16脚,电阻R37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及GND,电阻R3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三极管Q12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21负极、电阻R35、继电器K2的2脚,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E3负极,发光二极管E3正极、二极管D21负极、继电器K1的1脚公共端接12V;继电器K2的7脚接端子P2的11、12脚,继电器K2的3脚接P2的5、6脚并接耦合输出电路(3)的电阻R16和电容C5的负极,继电器K2的1脚接继电器K1的2脚,继电器K1的8脚接端子P2的9、10脚,7脚接端子P2的7、8脚,继电器K1的4脚接端子P2的3、4脚并接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媛唐金国刘奇晋玉强李季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