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转基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91109 阅读:4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转基因方法。包括:将脱毒马铃薯块茎消毒切片后进行农杆菌侵染;农杆菌活化两次,选用第二次活化的菌液在4℃4000rpm离心15min,用液体MS悬浮侵染,用无菌滤纸吸干马铃薯薄片表面菌液;将浸染的马铃薯薄片平铺到共培养培养基上,28℃黑暗共培养2‑3天直至薄片与共培养基接触界面产生一层农杆菌;将附着农杆菌的马铃薯薄片移到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中;马铃薯薄片具有农杆菌的一面背离芽分化诱导培养基;将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上产生的新芽插入含潮霉素的生根筛选培养基中筛选,生根筛选培养基上生根正常的初步鉴定为抗性小苗。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转化效率高,定向改变马铃薯的遗传性状,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转基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基因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转基因方法。
技术介绍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是粮菜兼用作物,在提供全面营养的食物、保证粮食安全、提高能源安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冬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马铃薯是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产量仅次于玉米、小麦、水稻,居第四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然而马铃薯经常遭受病虫害及逆境影响,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2n=4X=48),遗传分离复杂,后代筛选繁琐,许多野生型与栽培种之间存在有性杂交不亲和现象,且病毒可通过无性繁殖逐代积累,品种退化严重。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逆、抗虫和抗病基因直接转入马铃薯中,进而定向改造遗传性状,扩大遗传基础,丰富遗传类型。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也取得了一定发展,成为传统常规育种的有效补充。但是马铃薯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诱导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不同品种马铃薯转化再生体系都是相对独立的,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系统。因此,一般需要进行对特定的植物品种、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铃薯转基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脱毒马铃薯块茎消毒、切片后进行农杆菌侵染;所述农杆菌活化两次,选用第二次活化的菌液在4℃、4000rpm离心15min,用液体MS悬浮侵染,用无菌滤纸吸干马铃薯薄片表面菌液;将浸染后的所述马铃薯薄片平铺到共培养培养基上,在28℃黑暗共培养2‑3天,直至所述马铃薯薄片与共培养基接触界面处产生一薄层农杆菌;将附着农杆菌的所述马铃薯薄片转移到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中;其中,所述马铃薯薄片具有农杆菌的一面背离所述芽分化诱导培养基;将所述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上产生的新芽插入含潮霉素的生根筛选培养基中进行筛选,所述生根筛选培养基上生根正常的可初步鉴定为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转基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脱毒马铃薯块茎消毒、切片后进行农杆菌侵染;所述农杆菌活化两次,选用第二次活化的菌液在4℃、4000rpm离心15min,用液体MS悬浮侵染,用无菌滤纸吸干马铃薯薄片表面菌液;将浸染后的所述马铃薯薄片平铺到共培养培养基上,在28℃黑暗共培养2-3天,直至所述马铃薯薄片与共培养基接触界面处产生一薄层农杆菌;将附着农杆菌的所述马铃薯薄片转移到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中;其中,所述马铃薯薄片具有农杆菌的一面背离所述芽分化诱导培养基;将所述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上产生的新芽插入含潮霉素的生根筛选培养基中进行筛选,所述生根筛选培养基上生根正常的可初步鉴定为抗性小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转基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活化的菌液浓度至OD600=0.4-0.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转基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培养基的配方:MS固体培养基4.74g/L、玉米素4mg/L、IAA1mg/L、蔗糖30g/L及琼脂粉8g/L,PH=5.7-5.8。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转基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洪李健王雅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