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消声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849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共振消声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该共振消声结构包括:顺次连通的连通通道、共振腔以及延展腔,连通通道的一端与共振腔连通,连通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主腔室连通;吸声材料,填充在延展腔内。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共振腔结构的消声频带较窄、消声量较低的技术问题。

Resonance muffler structure and compressor having the s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sonant silencing structure and a compressor with it. The resonant silenc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sequentially connected connecting passage, a resonant cavity and an extended cavity. One end of the connected passag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sonant cavity,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ed passage is use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main cavity; the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is filled in the extended cavity.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narrow anechoic frequency band and low anechoic quantity of the resonance cavity structure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振消声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共振消声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降低压缩机整机的噪声,在压缩机上设置有共振腔,该共振腔可用来降低特定噪声峰值。一般而言,共振腔的构成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斜切口、连接颈部、共振腔腔体。共振腔的消声频率由以下几个尺寸决定:颈部宽度、颈部深度、颈部长度、空腔的直径以及深度。当该共振腔的所有尺寸确定后,其消音频率也确定了。现有技术中的共振腔的特点是吸收中频、低频噪声,并且其频率选择性强,只在设计频率附近有着较好的消声效果。因此,这种消声方式的消声频率带宽较窄,降噪频率带宽受到限制,降噪效果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共振消声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共振腔结构的消声频带较窄、消声量较低的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共振消声结构,共振消声结构包括:顺次连通的连通通道、共振腔以及延展腔,连通通道的一端与共振腔连通,连通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主腔室连通;吸声材料,填充在延展腔内。进一步地,延展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共振腔的深度。进一步地,延展腔的当量直径与共振腔的直径的比值在1.5至3之间。进一步地,延展腔的体积大于或等于共振腔的体积的两倍。进一步地,吸声材料在延展腔内的密度在80至120Kg/m3的范围内。进一步地,延展腔包裹在共振腔的外侧和/或沿共振腔的深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地,共振腔和延展腔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共振腔位于延展腔内,延展腔的圆心和共振腔的圆心均位于连通通道的轴线上。进一步地,延展腔的轮廓形成的圆形结构与共振腔的轮廓形成的圆形结构为内切,且切点位于共振腔与连通通道的连通处。进一步地,延展腔沿共振腔的深度方向设置,且位于共振腔的下方。进一步地,延展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延展部和第二延展部,第一延展部包裹在共振腔的外侧,第二延展部沿共振腔的深度方向设置且位于共振腔的下方。进一步地,共振腔在深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延展部内,且共振腔沿深度方向的一端伸入第二延展部内。进一步地,延展腔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三延展部、第四延展部以及第五延展部,第三延展部和第五延展部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第四延展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共振腔位于第三延展部和第四延展部内,第三延展部的圆心和共振腔的圆心均位于连通通道的轴线上。进一步地,连通通道的与连通共振腔相对的另一端朝远离共振腔的方向尺寸逐渐扩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上述提供的共振消声结构。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气缸,气缸内具有主腔室,共振消声结构设置在气缸上,共振腔消声结构的连通通道的一端与主腔室连通,连通通道的另一端与共振消声结构的共振腔连通。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该共振消声结构包括:顺次连通的连通通道、共振腔、延展腔和吸声材料。其中,连通通道的一端与共振腔连通,连通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主腔室连通。吸声材料填充在延展腔内。通过在与共振腔的连通处设置延展腔,并在延展腔内填充吸声材料,这样在气体经共振腔多次反射的同时能与吸声材料相互摩擦并进一步消耗声能,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降噪效果,并且通过增加吸声材料能够增宽消声频带,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共振腔结构的消声频带较窄、消声量较低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共振消声结构的主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共振消声结构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降噪量随延展腔的深度与共振腔的深度比值的变化情况;图4示出了根据降噪量和压缩机的能效比随延展腔的当量直径与共振腔的直径比值的变化情况;图5示出了降噪量和成本随吸声材料的密度变化的情况;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共振消声结构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共振消声结构的剖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共振消声结构的剖视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共振消声结构的剖视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共振消声结构的消声频带与现有技术中共振腔的消声频带的对比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连通通道;20、共振腔;30、延展腔;40、气缸;50、主腔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共振消声结构,该共振消声结构包括:顺次连通的连通通道10、共振腔20、延展腔30和吸声材料。其中,连通通道10的一端与共振腔20连通,连通通道10的另一端用于与主腔室50连通。吸声材料填充在延展腔30内。通过在与共振腔20的连通处设置延展腔30,并在延展腔30内填充吸声材料,这样能够使该共振消声结构能够吸收不同频率值的噪音,增宽了消声频带,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共振腔20的消声频带较窄、消声量较低的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该共振腔20可以设置为亥姆赫兹共振腔,当外界入射声波频率和该共振腔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共振腔20内的气体柱会由于共振而产生剧烈的振动。在剧烈振动的过程中,气体柱和共振腔20的侧壁摩擦而消耗声能,从而能够起到消声降噪的效果。该共振腔20的消声频带较窄,由于该共振腔20的尺寸确定,使得该共振腔20只能吸收特定频率附近的噪音。通过在与该共振腔20连通的位置处增加了延展腔30,并在延展腔30内设置吸声材料,使得气体能由共振腔20进入到该延展腔30内,使得声波可以在该延展腔30内进行多次反射,同时该声波通过与设置在延展腔30内的吸声材料相互摩擦而消耗声能。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共振消声结构,通过将共振式消声结构与吸声材料结合,达到了增宽消声频带的目的,从而能够提高该共振消声结构消声效果。同时,由于该共振消声结构能够提高降噪量,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气体压力脉动,削弱气动激励力,降低气体动力噪声及振动。如图3所示,h1代表延展腔30的深度,h代表共振腔20的深度,当延展腔30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共振腔20的深度时,消声共振结构的消声效果更好,且延展腔30的深度越大消声效果越好。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延展腔30能容纳的吸声材料也增加,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增宽消声频带的作用,进而能够起到更好的消声效果。本实施例中延展腔30的深度等于共振腔20的深度,这样既能减少生产成本,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宽消声频率。如图4所示,延展腔30的当量直径为D,共振腔20的直径为d,COP代表压缩机的能效比。延展腔30的当量直径与共振腔20的直径的比值在1.5至3之间。此时,该共振消声结构能够起到较好的降噪效果。同时,将这样的共振消声结构应用与压缩机中时,也会使得压缩机的能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共振消声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振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消声结构包括:顺次连通的连通通道(10)、共振腔(20)以及延展腔(30),所述连通通道(10)的一端与所述共振腔(20)连通,所述连通通道(10)的另一端用于与主腔室(50)连通;吸声材料,填充在所述延展腔(3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振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消声结构包括:顺次连通的连通通道(10)、共振腔(20)以及延展腔(30),所述连通通道(10)的一端与所述共振腔(20)连通,所述连通通道(10)的另一端用于与主腔室(50)连通;吸声材料,填充在所述延展腔(3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振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腔(30)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共振腔(20)的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振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腔(30)的当量直径与所述共振腔(20)的直径的比值在1.5至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振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腔(30)的体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共振腔(20)的体积的两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振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材料在所述延展腔(30)内的密度在80至120Kg/m3的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共振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腔(30)包裹在所述共振腔(20)的外侧和/或沿所述共振腔(20)的深度方向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振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腔(20)和所述延展腔(30)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共振腔(20)位于所述延展腔(30)内,所述延展腔(30)的圆心和所述共振腔(20)的圆心均位于所述连通通道(10)的轴线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振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腔(30)的轮廓形成的圆形结构与所述共振腔(20)的轮廓形成的圆形结构为内切,且切点位于所述共振腔(20)与所述连通通道(10)的连通处。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振消声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圈刘一波胡余生张荣婷谷欢欢文智明郭莉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