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胶口的打胶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734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胶口的打胶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内侧中部设有混胶腔,所述混胶腔封闭对通管件的下端,所述管件的外侧滑动安装在胶管的内部,所述胶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的上端两侧,所述胶管的内侧下部固定安装压环,所述压环的下端滑动连接管件的上端,所述胶管的下部固定安装环件。直角拉杆脱出插槽件内,使得胶管脱出管件,继而方便将将胶管从底板上拆卸下来,方便用清理液清理混胶腔与针管,不点胶时,向中侧翻转直角杆件,向内拉动拉杆,待盖板稳定盖住针管的下端时,同时拉杆对应插孔,拉杆插入插孔,稳定了盖板盖住针管下端口的位置,使得不用点胶时,针管内的胶物不会结块。

A gluing tool for rubber inl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luing tool for a glue inlet,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glue mixing cavity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lower end of the glue mixing cavity sealing the butt pipe fittings, the outer side of the pipe fittings sliding inside the glue pipe, the lower end of the glue pipe fixedly connecting the upper end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glue pipe below. The lower end of the ring slides to connect the upper end of the pipe fittings,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rubber pipe fixes and installs the ring fittings. The right-angle pull rod is pulled out of the slot so that the rubber pipe is removed from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n the rubber pipe is removed from the bottom plate conveniently. Cleaning liquid is used to clean up the mixing cavity and the needle pipe. When no glue is dispensing, the right-angle rod is turned to the middle side and the pull rod is pulled inward. When the cover plate stabilizes the lower end of the needle pipe, the pull rod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jack and the pull rod is pulled inward. The insertion of the jack stabilizes the position of the cover plate covering the lower end of the needle tube, so that the glue in the needle tube does not agglomerate without dispen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胶口的打胶工装
本技术涉及打胶工装
,具体为一种进胶口的打胶工装。
技术介绍
点浇口方式是最通用的一种进胶方式,它由浇口尺寸,浇口冷却及嘴尖部分温度等几种因素共同决定了注塑件产品质量,它适用于几乎全部已知的塑料,它的进胶口会在产品表面留下一个小浇口痕,其大小由浇口大小及因不同塑料所决定。现有的进胶口的打胶工装,由于混胶腔与针管在不使用时需要用清理液清理,但是胶管与混胶腔通过螺栓垫片与螺母固定,使得将胶管从底板上拆卸下来非常麻烦,同时针管在不用时,头部会与外部空气接触而结块,后续再使用时,需要用刀片一点一点的刮除,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胶口的打胶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进胶口的打胶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内侧中部设有混胶腔,所述混胶腔封闭对通管件的下端,所述管件的外侧滑动安装在胶管的内部,所述胶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的上端两侧,所述胶管的内侧下部固定安装压环,所述压环的下端滑动连接管件的上端,所述胶管的下部固定安装环件,所述环件的下端粘接橡胶板的上端,所述橡胶板的下端滑动连接底板的上端两侧,所述混胶腔封闭对通针管的内部,所述针管的下端滑动连接盖板的上端中部,所述盖板的中部左右端固定连接直角杆件的下部内对应端,所述直角杆件的上端固定连接转柱的下侧内对应部,所述转柱通过转槽转动安装在底板下端左右侧凹槽的内对应端中部,所述转柱的内对应部固定安装回抵板,所述回抵板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扭簧的内对应端,所述扭簧套在转柱的外侧,所述扭簧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凹槽的内侧内对应端中部。优选的,所述胶管的上部外对应侧固定连接插槽件的内对应端,插槽件的内侧底端粘接磁铁板,磁铁板的外对应端滑动连接直角拉杆的内对应端,直角拉杆滑动安装在插槽件的内侧,直角拉杆通过孔滑动安装在立板的上部,立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的上端左右侧,直角拉杆的外对应部固定安装回拉板,回拉板的内对应端上下侧固定连接折角弹片的外对应端,折角弹片的内对应端固定连接立板的上部上下侧。优选的,所述胶管的中部内对应侧固定连接连接柱的左右两端,连接柱的下侧中部固定连接压柱的上端,压柱滑动安装在筒件的内侧,筒件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的上端中部,压柱的下端滑动连接下压板的上端,下压板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上端,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筒件的内侧底端。优选的,所述直角杆件的上部左右侧通过插孔滑动安装拉杆,拉杆通过孔滑动安装在竖板的中部,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底板的下端中部左右侧,拉杆的内对应部外对应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内对应端,第二弹簧套在拉杆的内对应部外侧,第二弹簧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竖板的内对应端中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进胶口的打胶工装,直角拉杆脱出插槽件内,通过第一弹簧的回弹力,使得胶管脱出管件,继而方便将将胶管从底板上拆卸下来,方便用清理液清理混胶腔与针管,不点胶时,向中侧翻转直角杆件,向内拉动拉杆,待盖板稳定盖住针管的下端时,同时拉杆对应插孔,拉杆插入插孔,稳定了盖板盖住针管下端口的位置,使得不用点胶时,针管内的胶物不会结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切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混胶腔、3管件、4胶管、5压环、6环件、7橡胶板、8插槽件、9磁铁板、10直角拉杆、11立板、12回拉板、13折角弹片、14连接柱、15压柱、16筒件、17下压板、18第一弹簧、19针管、20盖板、21直角杆件、22插孔、23拉杆、24竖板、25第二弹簧、26转柱、27凹槽、28转槽、29回抵板、30扭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进胶口的打胶工装,包括底板1,底板1的内侧中部设有混胶腔2,混胶腔2封闭对通管件3的下端,管件3的外侧滑动安装在胶管4的内部,保证了管件3与胶管4配合的稳定性和气密性,胶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的上端两侧,胶管4的内侧下部固定安装压环5,压环5的下端滑动连接管件3的上端,大大增加胶管4与管件3配合的气密性,胶管4的下部固定安装环件6,环件6的下端粘接橡胶板7的上端,橡胶板7的下端滑动连接底板1的上端两侧,进一步增加胶管4与环件6配合的封闭性,防止胶物流出,胶管4的上部外对应侧固定连接插槽件8的内对应端,插槽件8的内侧底端粘接磁铁板9,磁铁板9的外对应端滑动连接直角拉杆10的内对应端,直角拉杆10的材质为铁,保证了磁铁板9吸附直角拉杆10的稳定性,直角拉杆10滑动安装在插槽件8的内侧,保证了直角拉杆10与插槽件8配合的稳定性,直角拉杆10通过孔滑动安装在立板11的上部,保证了直角拉杆10左右移动的稳定性,立板11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的上端左右侧,直角拉杆10的外对应部固定安装回拉板12,回拉板12的内对应端上下侧固定连接折角弹片13的外对应端,折角弹片13的内对应端固定连接立板11的上部上下侧,胶管4的中部内对应侧固定连接连接柱14的左右两端,连接柱14的下侧中部固定连接压柱15的上端,压柱15滑动安装在筒件16的内侧,保证了压柱15与筒件16配合的稳定性,筒件16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的上端中部,压柱15的下端滑动连接下压板17的上端,下压板17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8的上端,第一弹簧18为压缩状态,第一弹簧18的下端固定连接筒件16的内侧底端,混胶腔2封闭对通针管19的内部,针管19的下端滑动连接盖板20的上端中部,保证了针管19与盖板20配合的稳定性和封闭性,盖板20的中部左右端固定连接直角杆件21的下部内对应端,直角杆件21的上部左右侧通过插孔22滑动安装拉杆23,保证了插孔22与拉杆23配合的稳定性,拉杆23通过孔滑动安装在竖板24的中部,保证了拉杆23左右移动的稳定性,竖板24的上端固定连接底板1的下端中部左右侧,拉杆23的内对应部外对应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5的内对应端,第二弹簧25套在拉杆23的内对应部外侧,第二弹簧25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竖板24的内对应端中部,保证了第二弹簧25伸缩的稳定性,直角杆件21的上端固定连接转柱26的下侧内对应部,转柱26通过转槽28转动安装在底板1下端左右侧凹槽27的内对应端中部,保证了转柱26转动的稳定性,转柱26的内对应部固定安装回抵板29,回抵板29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扭簧30的内对应端,扭簧30为扭折状态,扭簧30套在转柱26的外侧,扭簧30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凹槽27的内侧内对应端中部,保证了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进胶口的打胶工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胶口的打胶工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内侧中部设有混胶腔(2),所述混胶腔(2)封闭对通管件(3)的下端,所述管件(3)的外侧滑动安装在胶管(4)的内部,所述胶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的上端两侧,所述胶管(4)的内侧下部固定安装压环(5),所述压环(5)的下端滑动连接管件(3)的上端,所述胶管(4)的下部固定安装环件(6),所述环件(6)的下端粘接橡胶板(7)的上端,所述橡胶板(7)的下端滑动连接底板(1)的上端两侧,所述混胶腔(2)封闭对通针管(19)的内部,所述针管(19)的下端滑动连接盖板(20)的上端中部,所述盖板(20)的中部左右端固定连接直角杆件(21)的下部内对应端,所述直角杆件(21)的上端固定连接转柱(26)的下侧内对应部,所述转柱(26)通过转槽(28)转动安装在底板(1)下端左右侧凹槽(27)的内对应端中部,所述转柱(26)的内对应部固定安装回抵板(29),所述回抵板(29)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扭簧(30)的内对应端,所述扭簧(30)套在转柱(26)的外侧,所述扭簧(30)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凹槽(27)的内侧内对应端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胶口的打胶工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内侧中部设有混胶腔(2),所述混胶腔(2)封闭对通管件(3)的下端,所述管件(3)的外侧滑动安装在胶管(4)的内部,所述胶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的上端两侧,所述胶管(4)的内侧下部固定安装压环(5),所述压环(5)的下端滑动连接管件(3)的上端,所述胶管(4)的下部固定安装环件(6),所述环件(6)的下端粘接橡胶板(7)的上端,所述橡胶板(7)的下端滑动连接底板(1)的上端两侧,所述混胶腔(2)封闭对通针管(19)的内部,所述针管(19)的下端滑动连接盖板(20)的上端中部,所述盖板(20)的中部左右端固定连接直角杆件(21)的下部内对应端,所述直角杆件(21)的上端固定连接转柱(26)的下侧内对应部,所述转柱(26)通过转槽(28)转动安装在底板(1)下端左右侧凹槽(27)的内对应端中部,所述转柱(26)的内对应部固定安装回抵板(29),所述回抵板(29)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扭簧(30)的内对应端,所述扭簧(30)套在转柱(26)的外侧,所述扭簧(30)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凹槽(27)的内侧内对应端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胶口的打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4)的上部外对应侧固定连接插槽件(8)的内对应端,插槽件(8)的内侧底端粘接磁铁板(9),磁铁板(9)的外对应端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克秀刘衡石万江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兆龙通用电器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