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晓冬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718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3:25
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由炉体、CPU主板、电磁加热控制器、液晶显示屏、温度传感器、按键组、功放电路、点燃模块、拉力传感器、底盘、弹簧悬挂、步进电机I、滑道、煤箱、出煤仓、滚珠丝杠I、直线轴承、炉灰仓、滚珠丝杠II、步进电机II等结构组成,这种新型数字化实现了煤炉的一键式数字化控制,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出煤仓、步进电机和CPU主板的结合应用实现了一键化加煤,并且可以自动控制加煤,使用户在睡觉的时候仍能保持炉内的煤量,步进电机的应用使出煤仓避免了人为的里外进出,炉内温度、炉内剩余煤量在液晶显示屏显示,一目了然,炉体内采用了新式的弹簧悬挂结构,有利于炉内煤量的具体测量。

An automatic heating coal stov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coal heating furnace, comprising a furnace body, a CPU motherboard, an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controlle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a temperature sensor, a key group, a power discharge circuit, a ignition module, a tension sensor, a chassis, a spring suspension, a stepping motor I, a slide, a coal box, a coal bin, a ball screw I, a linear bearing, a furnace ash bin, a ball screw. II, stepper motor II and other structures, this new digital realization of the coal stove one-button digital control, greatly reducing people's labor; coal bunker, stepper motor and CPU motherboard to achieve a combi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one-button coal, and can automatically control the coal, so that users can still keep the coal in the furnace when sleeping. The application of stepper motor makes the coal bunker avoid man-made in and out. The temperature in the furnace and the remaining coal in the furnace are displayed on the LCD screen. At a glance, a new spring suspension structure is adopted in the furnac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concrete measurement of coal in the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具体的说是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代替人工的省力煤炉,属于家用采暖煤炉领域。
技术介绍
北方冬天,农村缺少集体供暖,一般使用煤炉燃烧释放的热量进行取暖,并且在另一屋中连接烤箱,人们现在用的这种炉子自动化程度几乎没有,需要人们的体力操作;在人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会因煤燃烧殆尽自动熄灭,造成屋内的寒冷,并且点燃的方式原始而麻烦,需要使用燃点低的易燃物进行煤块的引燃,费时又费力,这就需要一种自动化、数字化煤炉,进行自动化操控,减少人们的劳动,但市面上目前还没有,基于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其特征在于:由炉体、CPU主板、电磁加热控制器、液晶显示屏、温度传感器、按键组、功放电路、点燃模块、拉力传感器、底盘、弹簧悬挂、步进电机I、滑道、煤箱、出煤仓、滚珠丝杠I、直线轴承、导轨、导轨底座、炉灰仓、滚珠丝杠II、步进电机II等结构组成,所述CPU主板与液晶显示屏连接在一起,CPU主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在一起,温度传感器为数字接口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置于炉内壁底盘上方,测量炉内温度,然后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发送给CPU主板,CPU主板发出信号,由液晶显示屏显示炉内温度,并且控制关闭点燃模块,按键组与CPU主板连接在一起,CPU主板接受来自按键组的信息,以接受来自外部的控制指令,CPU主板连接着功放电路,功放电路连接着电磁加热控制器,所述功放电路中包括大功率IGBT元件;所述CPU主板与拉力传感器连接在一起,拉力传感器进行炉内煤量的称重,然后将数据传送给CPU主板,CPU主板发出信号,由液晶显示屏显示炉内煤量,CPU主板与步进电机I和步进电机II连接在一起;所述底盘位于炉体内下部,具有漏灰孔,通过四条硬弹簧进行悬挂,一条弹簧的末端连接拉力传感器,炉体上部具有撑杆,撑杆顶端具有长方盒,拉力传感器置于盒体内,所述的点燃模块与电磁加热控制器连接,是由石墨钢平板、螺旋加热线圈组成的,所述石墨钢平板位于螺旋加热线圈上部,点燃模块具有多个点燃单元,与底盘通过耐热陶瓷耦合,均匀分布;所述煤箱为长方体箱,一侧面开口,具有多层隔板,所述滚珠丝杠设置于隔板下侧,步进电机I的输出轴与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的出煤仓设置于煤箱中,为凹形长直状,内侧具有挡板,挡板上部与滚珠丝杠连接,两条平行导轨通过导轨底座安装在出煤仓两侧,两个直线轴承安装在挡板两侧,并与导轨呈动配合,挡板下部具有软性材料,所述出煤仓具有多个,位于煤箱各层隔板上,出煤仓导口下侧为所述滑道首端,滑道倾斜,末端与炉体侧面连接,炉体侧面具有缓冲常闭门,炉体下部具有自动炉灰仓,仓体下部具有平板,平板与滚珠丝杠II连接,所述步进电机II与滚珠丝杠II连在一起。所述点燃模块的水平位置低于底盘1厘米。所述加热线圈与底盘、石墨钢平板是绝缘的。所述的螺旋加热线圈的样式可为圆柱形、菱形、长方形中的一种。所述炉灰仓步进电机由硅酸铝材料包覆。所述按键组由开关键、数字键、复位键和数字煤炉可实现的功能键组成。该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为,这种自动化采暖煤炉采用了CPU智能控制技术、电磁感应点燃技术、自动化加煤技术、数字加煤技术、控制出煤灰技术,实现了煤炉的一键式数字化自动化控制,电磁感应点燃煤使本新型煤炉告别了以往易燃物引燃煤块等繁琐的点燃方式,几秒内实现煤块的点燃,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并且电磁感应加热比以往的电阻式加热节能95%以上;出煤仓、步进电机和CPU主板的结合应用实现了一键化加煤,并且可以自动控制加煤,使用户在睡觉的时候仍能保持炉内的煤量,步进电机的应用使出煤仓避免了人为的里外进出,炉内温度、炉内剩余煤量在液晶显示屏显示,一目了然,炉体内采用了新式的弹簧悬挂结构,有利于炉内煤量的具体测量。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框图,附图2为本装置的外形示意图,附图3为本装置点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CPU主板,3、电磁加热控制器,4、液晶显示屏,5、温度传感器,6、按键组,7、功放电路,8、点燃模块,10、底盘,11、弹簧悬挂,12、步进电机I,13、滑道,14、煤箱,20、步进电机II,101、撑杆,102、长方盒,801石墨钢平板,802、螺旋加热线圈。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其特征在于:由炉体1、CPU主板2、电磁加热控制器3、液晶显示屏4、温度传感器5、按键组6、功放电路7、点燃模块8、拉力传感器9、底盘10、弹簧悬挂11、步进电机I12、滑道13、煤箱14、出煤仓15、滚珠丝杠I16、直线轴承17、炉灰仓18、滚珠丝杠II19、步进电机II20、导轨21、导轨底座22等结构组成,所述CPU主板2与液晶显示屏4连接在一起,CPU主板2与温度传感器5连接在一起,温度传感器5为数字接口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5置于炉1内壁底盘10上方,测量炉内温度,然后温度传感器5将温度发送给CPU主板2,CPU主板2发出信号,由液晶显示屏4显示炉内温度,并且控制关闭点燃模块8,按键组6与CPU主板2连接在一起,CPU主板2接受来自按键组6的信息,以接受来自外部的控制指令,CPU主板2连接着功放电路7,功放电路7连接着电磁加热控制器3,所述功放电路7中包括大功率IGBT元件;所述CPU主板2与拉力传感器9连接在一起,拉力传感器9进行炉内煤量的称重,然后将数据传送给CPU主板2,CPU主板2发出信号,由液晶显示屏4显示炉内煤量,CPU主板2与步进电机I12和步进电机II19连接在一起;所述底盘10位于炉体内下部,具有漏灰孔,通过四条硬弹簧11进行悬挂,一条弹簧的末端连接拉力传感器9,炉体上部具有撑杆101,撑杆101顶端具有长方盒102,拉力传感器9置于盒体102内,所述的点燃模块8与电磁加热控制器3连接,是由石墨钢平板801、螺旋加热线圈802组成的,所述石墨钢平板801位于螺旋加热线圈802上部,点燃模块8具有多个点燃单元,与底盘10通过耐热陶瓷耦合,均匀分布;所述煤箱14为长方体箱,一侧面开口,具有多层隔板,所述滚珠丝杠I16设置于隔板下侧,步进电机I12的输出轴与滚珠丝杠I16连接,所述的出煤仓15设置于煤箱14中,为凹形长直状,内侧具有挡板,挡板上部与滚珠丝杠I16连接,两条平行导轨21通过导轨底座22安装在出煤仓15两侧,两个直线轴承17安装在挡板两侧,并与导轨21呈动配合,挡板下部具有软性材料,所述出煤仓15具有多个,位于煤箱14各层隔板上,出煤仓15导口下侧为所述滑道13首端,滑道13倾斜,末端与炉体1侧面连接,炉体1侧面具有缓冲常闭门,炉体1下部具有自动炉灰仓18,仓体18下部具有平板,平板与滚珠丝杠II19连接,所述步进电机II20与滚珠丝杠II19连在一起。所述点燃模块8的水平位置低于底盘10一厘米。所述加热线圈802与底盘10、石墨钢平板801是绝缘的。所述的螺旋加热线圈802的样式可为圆柱形、菱形、长方形中的一种。所述炉灰仓18步进电机II20由硅酸铝材料包覆。所述按键组6由开关键、数字键和数字煤炉可实现的功能键组成。所述的点火模块8在收到外部指令后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温度传感器5接收炉内信号反馈给CPU主板2,电磁感应加热可由按键组6操控关闭,或者当炉内温度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其特征在于:由炉体、CPU主板、电磁加热控制器、液晶显示屏、温度传感器、按键组、功放电路、点燃模块、拉力传感器、底盘、弹簧悬挂、步进电机I、滑道、煤箱、出煤仓、滚珠丝杠I、直线轴承、导轨、导轨底座、炉灰仓、滚珠丝杠II、步进电机II等结构组成,所述CPU主板与液晶显示屏连接在一起,CPU主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在一起,温度传感器为数字接口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置于炉内壁底盘上方,测量炉内温度,然后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发送给CPU主板,CPU主板发出信号,由液晶显示屏显示炉内温度,并且控制关闭点燃模块,按键组与CPU主板连接在一起,CPU主板接受来自按键组的信息,以接受来自外部的控制指令,CPU主板连接着功放电路,功放电路连接着电磁加热控制器,所述功放电路中包括大功率IGBT元件;所述CPU主板与拉力传感器连接在一起,拉力传感器进行炉内煤量的称重,然后将数据传送给CPU主板,CPU主板发出信号,由液晶显示屏显示炉内煤量,CPU主板与步进电机I和步进电机II连接在一起;所述底盘位于炉体内下部,具有漏灰孔,通过四条硬弹簧进行悬挂,一条弹簧的末端连接拉力传感器,炉体上部具有撑杆,撑杆顶端具有长方盒,拉力传感器置于盒体内,所述的点燃模块与电磁加热控制器连接,是由石墨钢平板、螺旋加热线圈组成的,所述石墨钢平板位于螺旋加热线圈上部,点燃模块具有多个点燃单元,与底盘通过耐热陶瓷耦合,均匀分布;所述煤箱为长方体箱,一侧面开口,具有多层隔板,所述滚珠丝杠设置于隔板下侧,步进电机I的输出轴与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的出煤仓设置于煤箱中,为凹形长直状,内侧具有挡板,挡板上部与滚珠丝杠连接,两条平行导轨通过导轨底座安装在出煤仓两侧,两个直线轴承安装在挡板两侧,并与导轨呈动配合,挡板下部具有软性材料,所述出煤仓具有多个,位于煤箱各层隔板上,出煤仓导口下侧为所述滑道首端,滑道倾斜,末端与炉体侧面连接,炉体侧面具有缓冲常闭门,炉体下部具有自动炉灰仓,仓体下部具有平板,平板与滚珠丝杠II连接,所述步进电机II与滚珠丝杠II连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采暖煤炉,其特征在于:由炉体、CPU主板、电磁加热控制器、液晶显示屏、温度传感器、按键组、功放电路、点燃模块、拉力传感器、底盘、弹簧悬挂、步进电机I、滑道、煤箱、出煤仓、滚珠丝杠I、直线轴承、导轨、导轨底座、炉灰仓、滚珠丝杠II、步进电机II等结构组成,所述CPU主板与液晶显示屏连接在一起,CPU主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在一起,温度传感器为数字接口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置于炉内壁底盘上方,测量炉内温度,然后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发送给CPU主板,CPU主板发出信号,由液晶显示屏显示炉内温度,并且控制关闭点燃模块,按键组与CPU主板连接在一起,CPU主板接受来自按键组的信息,以接受来自外部的控制指令,CPU主板连接着功放电路,功放电路连接着电磁加热控制器,所述功放电路中包括大功率IGBT元件;所述CPU主板与拉力传感器连接在一起,拉力传感器进行炉内煤量的称重,然后将数据传送给CPU主板,CPU主板发出信号,由液晶显示屏显示炉内煤量,CPU主板与步进电机I和步进电机II连接在一起;所述底盘位于炉体内下部,具有漏灰孔,通过四条硬弹簧进行悬挂,一条弹簧的末端连接拉力传感器,炉体上部具有撑杆,撑杆顶端具有长方盒,拉力传感器置于盒体内,所述的点燃模块与电磁加热控制器连接,是由石墨钢平板、螺旋加热线圈组成的,所述石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冬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董晓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