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改善形成于水道管两端的凹凸结合部,加强水道管的强度,以预防地基弱化以及土壤污染,提高搬运、组装施工的方便性、耐久性等性能的水道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构造一种水道管,在所述水道管的一端设有凹结合部,另一端设有凸结合部,所述凹结合部的内部尺寸与所述凸结合部的外部尺寸相对应;所述凹结合部是设在水道管一端的呈向外放宽状结构,所述凸结合部为呈向里收缩状结构;所述凸结合部两侧设有凸出于水道管侧壁外表面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的顶面与所述凹结合部的外侧面位于同一个平面;所述凹结合部及凸结合部侧部的厚度均为水道管侧壁总厚度的一半;所述凹结合部及凸结合部底部的厚度均为水道管底壁总厚度的一半;所述水道管侧壁总厚度为补强部顶面至水道管侧壁内表面的距离;两相邻水道管通过所述凹、凸结合部对应连接。所述水道管侧壁总厚度与底壁总厚度相同;侧壁主体部分厚度为水道管侧壁总厚度的0.5倍到0.75倍之间。在所述凹结合部内侧还设有一个与水道管长度方向垂直的用于夹进水膨胀性止水材料的凹口;在所述凹口至端部间形成有一个内部坎,所述内部坎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道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道管的一端设有凹结合部,另一端设有凸结合部,所述凹结合部的内部尺寸与所述凸结合部的外部尺寸相对应;所述凹结合部是设在水道管一端的呈向外放宽状结构,所述凸结合部为呈向里收缩状结构;所述凸结合部两侧设有凸出于水道管侧壁外表面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的顶面与所述凹结合部的外侧面位于同一个平面;所述凹结合部及凸结合部侧部的厚度均为水道管侧壁总厚度的一半;所述凹结合部及凸结合部底部的厚度均为水道管底壁总厚度的一半;所述水道管侧壁总厚度为补强部顶面至水道管侧壁内表面的距离;两相邻水道管通过所述凹、凸结合部对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