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林保专利>正文

堤外筑墙蓄水抵抗洪水压力的护堤防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7013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堤外筑墙蓄水抵抗堤内洪水对防洪堤压力的护堤防洪技术,即在防洪堤外修筑蓄水墙并蓄水护堤。蓄水墙可以是“一”字形或“T”字形,也可以是多道“品”字形墙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护堤防洪技术实施的一次性投入可数年收益,资金投入后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并形成良性循环,它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洪水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堤防洪技术。
技术介绍
古今中外,洪灾频频发生。除山洪以外,重大洪灾多因防洪堤决口引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针对洪灾威胁,目前对防洪堤的保护,普遍采用以下几种技术。第一,于枯水期用水泥、砂、土、石等固体物质,将防洪堤加固,以抵抗洪水。第二,当洪水到来时,在重要险段的防洪堤外侧,用泥土、砂袋、石头、木桩等加固堤基,防止垮堤。第三,当洪水到来时,在防洪堤内侧向水里抛沉石头等,甚至将装满石头的船泊沉入水底,旨在压紧堤基,防止被洪水浸泡的堤坝垮塌。第四,用砂石、砂袋等填压管涌出口,控制险情。第五,寻堤查防,发现险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排险。上述现有种种护堤防洪技术的本质,是以固体物质护堤防洪,是治标不治本的被动方法。例如往河里抛沉石头的方法,使河床越填越高,阻塞水流,洪水位连创新高,防洪堤进一步告急;于是又用同样办法往水里抛沉石头进行护堤,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过去的护堤防洪方法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防洪堤的安全问题,所以年年修修补补,仍是年年险情不断。年复一年,劳民伤财,没完没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仍难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堤外筑墙蓄水抵抗洪水压力的护堤防洪技术,可确保防洪堤的安全而使人民生命财产得到可靠保障,其技术实施的一次性投入可多年收益,且投入资金后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并形成良性循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护堤防洪技术是,在防洪堤外修筑蓄水墙并在堤外侧与该蓄水墙之间蓄护堤水,以抵抗堤内洪水对防洪堤的压力,实现护堤防洪。以下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称“堤外”是指防洪堤无洪水的一侧;所称“堤内”是指有洪水的一侧。本专利技术是筑蓄水墙蓄护堤水,用护堤水帮助防洪堤抗洪。简单的说就是用水护堤,以堤抗洪。其核心内容是水,是以水治水。蓄水墙的坚固程度和形状,应根据地理等综合环境条件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之一是,如果某处历史最高洪水高于堤外地面三至四米,可以考虑修一道“一”字形(参见图1、图2)或者修一道“T”字形蓄水墙(参见图3、图4)。如果防洪堤外是城镇、工矿区等没有空旷地,则可以考虑修一道高大坚固的蓄水墙。这道蓄水墙可以是“一”字形的,也可以是“T”字形的,但必须距防洪堤的堤基十米以远。其坚固程度,要求确保平时蓄水至历史最高洪水位同等高度十分安全。这样,当洪水到来时,防洪堤才能有效抵御洪水保平安。所述“T”字形蓄水墙是指如图3和图4所示的由蓄水墙5和该墙5外侧相间设置的加强墙6构成的蓄水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在堤外侧修筑二道以上的多道蓄水墙,且由堤外侧起向外每道墙的高度递减2米,堤与蓄水墙之间以及相邻两蓄水墙之间蓄有护堤水,即“阶梯形蓄水、阶梯形护堤”。现以某堤段历史最高洪水水位高于堤外地面10米为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及原理做出说明。参见图5,如果某堤段历史最高洪水位高于堤外地面十米,按过去一道孤堤抗洪方法,独木难支,很可能垮堤发生大洪灾。采用本专利技术在堤外五十米以远处用水泥、砖、砂、石等建材修筑第一道蓄水墙(该墙和后面所述蓄水墙、连接墙的坚固程度,均要求越坚固越好。从节约考虑,要求起码应蓄五米深以上的水不倒不渗),墙高九点五米,蓄九米深的护堤水。这九米深的护堤水对防洪堤有巨大反压作用力,帮助防洪堤抵抗洪水的巨大压力。如果洪水达到历史最高水位,也只比第一道护堤水高一米。由于洪水与护堤水比重基本相同,而同一深度的洪水和护堤水在同一防洪堤两侧,对防洪堤产生同等压力,相互抵消之后,防洪堤实际上只受到一米深的洪水压力。防洪堤过去汛期能顽强抵抗十米深的洪水压力,此时在一米深的洪水压力面前,无险可言。又由于本专利技术可以疏通河道,使洪水畅通无阻。在这种情况下,洪水达到历史最高水位的可能性极小。由此可见,在第一道护堤水保护下,防洪堤是绝对安全的。由于第一道蓄水墙只能承受五米深的护堤水的压力,在第一道九米深护堤水压力之下必垮无疑。所以,应在适当距离处修筑第二道蓄水墙,比第一道蓄水墙矮二米即七点五米高,可蓄七米深的护堤水。这七米深的护堤水对第一道蓄水墙产生巨大反压作用。这种情况下,第一道蓄水墙实际上只受到第一道护堤水二米深的水的压力。所以,第一道蓄水墙是绝对安全的。由于第二道蓄水墙只能承受五米深护堤水的压力,在七米深护堤水压力之下必垮无疑。所以,应在适当距离处修筑第三道蓄水墙,比第二道蓄水墙矮二米即五点五米高,可蓄五米深的护堤水。这五米深的护堤水对第二道蓄水墙也有巨大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道蓄水墙实际上只受到第二道护堤水二米深的水的压力。所以,第二道蓄水墙是绝对安全的。由于第三道蓄水墙只能承受五米深的水的压力,在第三道护堤水五米深的水压力之下很可能倒塌。一旦倒塌就前功尽弃。所以还应在适当距离处修筑第四道蓄水墙,比第三道蓄水墙矮二米,即三点五米高,可蓄三米深的护堤水。这三米深护堤水对第三道蓄水墙也有巨大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三道蓄水墙实际上也只受到第三道护堤水二米深的水的压力。同样,第三道蓄水墙也是绝对安全的。第四道蓄水墙能承受五米深的水的压力,而第四道护堤水只有三米深。一般说来,第四道蓄水墙是安全的。但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出现垮墙,第三道护堤水就有五米落差,也有可能垮塌发生大洪灾,前功将尽弃。所以,还应从下面两种方案中任选一种实施一是将第四道蓄水墙修得更坚固些,要使其起码能承受六米深的水的压力而绝不会倒塌。二是修筑第五道蓄水墙,墙高二米,蓄第五道护堤水一点五米深。这样,第四道蓄水墙和第五道蓄水墙都只分别受到一点五米深的护堤水的压力,是绝对安全的。总之,要确保每一道蓄水墙绝对安全,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前功尽弃,导致大洪灾。至于为什么要修多道蓄水墙蓄多道护堤水,而不直接修一道高大坚固的蓄水墙蓄一道护堤水呢?这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因为如果万一这道高大坚固的蓄水墙垮塌,由于水位落差太大,防洪堤突然失去护堤水支撑,很可能跟随垮塌,造成大洪灾。采用层层筑蓄水墙由于水位落差小,容易控制险情,能把大洪灾化解成小水灾甚至化解成无灾。本专利技术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宗旨就是要有效防洪,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绝对安全。既然如此,就不应怕烦琐怕麻烦。当然,在无空旷地的城镇等特殊地理条件下,也可以考虑修筑一道高大坚固的“一”字形蓄水墙蓄一道护堤水(参见图1、图2),也可修筑一道“T”字形蓄水墙蓄一道护堤水护堤(参见图3、图4)。但蓄水墙一定要十分坚固,确保万无一失。至于蓄水墙与防洪堤之间的距离,蓄水墙与蓄水墙之间的距离,连接墙与连接墙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地形等条件综合考虑,择最佳方案确定。所必须考虑的是当防洪堤或者某一蓄水墙垮塌时,水的巨大冲击力不能直接冲到下一道蓄水墙上。否则下一道蓄水墙被冲垮,水位落差加大至四米甚至更大,很可能引发大洪灾。当然,如果万一某道蓄水墙垮倒,应及时调整相邻护堤水的水位,适当减小相邻水位的落差。本专利技术还可给防洪堤披“盔甲”,即在防洪堤内侧和外侧基脚处各挖一条沟至硬土层,倒入混凝土。其厚度不限,要求能防渗水。在防洪堤两侧斜面,用水泥、砂、石等建材覆盖,尽可能防止渗水。这样,既可防止渗水,又可防止鼠蚁为害,再不用担心风浪拍击松软的土堤导致垮堤。本专利技术可大胆疏通河道。以往提起疏通河道,专业人士总是担心出现管涌导致垮堤引发洪灾。本专利技术技术,在防洪堤两侧筑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堤外筑墙蓄水抵抗洪水压力的护堤防洪技术,其特征是,在防洪堤外修筑蓄水墙并在该堤外侧和该蓄水墙之间蓄护堤水,以抵抗堤内洪水对防洪堤的压力,实现护堤防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保徐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李林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