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挂防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596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4:58
一种干挂防水机构,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挂石材、铝板的防水措施。它包含墙体、石板、上石板、下石板、密封胶、发泡聚氨酯,上石板通过单向角钢与钢骨架相连接,石板之间通过双向角钢相连接,下石板通过双向角钢与石板相连接,上石板为内高外低设计,与墙体之间有2度倾斜角,上石板与窗框接触面用密封胶填充,窗框与墙体、水泥沙浆之间缝隙用防水材料发泡聚氨酯进行填充。承水面的倾斜设计能有效的使水流向外墙,不易向墙体渗透,底部的开口排水设计使得建筑在长久使用过程中即使因特殊情况导致的渗水也能快速的将水排出,双重密封防水材料的填充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各连接处不会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出现渗水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挂防水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挂结构的防水措施的改进,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挂石材、铝板的防水措施。
技术介绍
人们的生活基本在室内渡过,建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俞高,不仅注重整体建筑结构质量,更加注重墙面施工质量。主流墙面施工方式主要为干挂结构施工,它有效地避免传统湿贴工艺出现的板材空鼓、开裂、脱落等现象,明显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还可以完全避免传统湿贴工艺板面出现的泛白、变色等现象,有利于保持幕墙清洁美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施工人员的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有助于加快工程进度。但是,在传统施工过程中效果较好的防水设计较为复杂,而且通常仅用一些单一的防水材料填充进行防水,这样容易造成时间久后防水材料脱落,墙面渗水进入墙体,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干挂防水机构,不仅使墙面更加美观,还能通过采用最小的方法改进达到最佳的防水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墙体1、钢骨架2、槽钢3、角码4、单向角钢5、双向角钢6、膨胀螺丝7、石板8、上石板9、下石板10、窗框11,钢骨架2通过角码4与墙体1相连接,槽钢3通过紧固螺丝与钢骨架2相连接,角码4通过紧固螺丝与钢骨架2相连接,上石板9通过单向角钢5与钢骨架2相连接,石板8之间通过双向角钢6相连接,膨胀螺丝7埋入墙体1通过紧固件与钢骨架2相连接,下石板10通过双向角钢5与石板8相连接,窗框11固定于墙体1。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石板9为内高外低设计,与墙体1之间有2度倾斜角。内外高低差使水可向外墙流走不易向墙体内渗透。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石板9与窗框11接触面用密封胶12填充,窗框11与墙体1、水泥沙浆之间缝隙用防水材料发泡聚氨酯13进行填充。双重防水材料填充密封起到了最佳防水效果,使建筑在长时间后不易出现墙体渗水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的下石板10与地面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宽度可根据施工要求进行确定,地面为内高外低设计,与墙体1之间有3度倾斜。当有水渗入时可从下石板10与地面间隙排出,保证了建筑墙体不会留有积水,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建筑质量。进一步的,所述的石板8之间连接缝隙用防水石材胶14进行密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承水面的倾斜设计能有效的使水流向外墙,不易向墙体渗透,底部的开口排水设计使得建筑在长久使用过程中即使因特殊情况导致的渗水也能快速的将水排出,双重密封防水材料的填充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各连接处不会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出现渗水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墙体1、钢骨架2、槽钢3、角码4、单向角钢5、双向角钢6、膨胀螺丝7、石板8、上石板9、下石板10、窗框11、密封胶12、发泡聚氨酯13、石材胶1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看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墙体1、钢骨架2、槽钢3、角码4、单向角钢5、双向角钢6、膨胀螺丝7、石板8、上石板9、下石板10、窗框11组成,钢骨架2通过角码4与墙体1相连接,槽钢3通过紧固螺丝与钢骨架2相连接,角码4通过紧固螺丝与钢骨架2相连接,上石板9通过单向角钢5与钢骨架2相连接,石板8之间通过双向角钢6相连接,膨胀螺丝7埋入墙体1通过紧固件与钢骨架2相连接,下石板10通过双向角钢5与石板8相连接,窗框11固定于墙体1。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石板9为内高外低设计,与墙体1之间有2度倾斜角。内外高低差使水可向外墙流走不易向墙体内渗透。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石板9与窗框11接触面用密封胶12填充,窗框11与墙体1、水泥沙浆之间缝隙用防水材料发泡聚氨酯13进行填充。双重防水材料填充密封起到了最佳防水效果,使建筑在长时间后不易出现墙体渗水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的下石板10与地面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宽度可根据施工要求进行确定,地面为内高外低设计,与墙体1之间有3度倾斜。当有水渗入时可从下石板10与地面间隙排出,保证了建筑墙体不会留有积水,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建筑质量。进一步的,所述的石板8之间连接缝隙用防水石材胶14进行密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承水面的倾斜设计能有效的使水流向外墙,不易向墙体渗透,底部的开口排水设计使得建筑在长久使用过程中即使因特殊情况导致的渗水也能快速的将水排出,双重密封防水材料的填充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各连接处不会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出现渗水情况。实施例2参看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的下石板10与墙体1相连接,石板8与下石板10之间留有开口,下石板10为内高外低设计,与墙体1之间有3度倾斜角,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该设计可以适应不同的建筑造型,使之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挂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墙体(1)、钢骨架(2)、槽钢(3)、角码(4)、单向角钢(5)、双向角钢(6)、膨胀螺丝(7)、石板(8)、上石板(9)、下石板(10)、窗框(11),钢骨架(2)通过角码(4)与墙体(1)相连接,槽钢(3)通过紧固螺丝与钢骨架(2)相连接,角码(4)通过紧固螺丝与钢骨架(2)相连接,上石板(9)通过单向角钢(5)与钢骨架(2)相连接,石板(8)之间通过双向角钢(6)相连接,膨胀螺丝(7)埋入墙体(1)通过紧固件与钢骨架(2)相连接,下石板(10)通过双向角钢(6)与石板(8)相连接,窗框(11)固定于墙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挂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墙体(1)、钢骨架(2)、槽钢(3)、角码(4)、单向角钢(5)、双向角钢(6)、膨胀螺丝(7)、石板(8)、上石板(9)、下石板(10)、窗框(11),钢骨架(2)通过角码(4)与墙体(1)相连接,槽钢(3)通过紧固螺丝与钢骨架(2)相连接,角码(4)通过紧固螺丝与钢骨架(2)相连接,上石板(9)通过单向角钢(5)与钢骨架(2)相连接,石板(8)之间通过双向角钢(6)相连接,膨胀螺丝(7)埋入墙体(1)通过紧固件与钢骨架(2)相连接,下石板(10)通过双向角钢(6)与石板(8)相连接,窗框(11)固定于墙体(1)。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云志程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