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初期雨水弃流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初期雨水弃流箱,属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雨水收集回收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的重要途径之一。雨水自云层降落至地面并汇流,初期时会携带空气中、屋面和地面的污染物、灰尘、杂质、垃圾等,其水质较差,不适合回收利用,应当排除。待降雨持续一定时间后,各种污染物、杂质等均被冲刷带走,此后的雨水水质较为洁净,回收利用价值较高。因此,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现有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多采用罐型或者雨水井形式,体积较大,也有少数采用箱式,但结构复杂,运行机构采用电控、拉线、弹簧、杠杆等,装配精度要求高,维护繁琐难度高。另外现有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往往在弃流雨水与收集雨水之间无有效隔断,使弃流雨水污染回收利用的洁净雨水水质,影响雨水的收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初期雨水弃流箱,用以解决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初期雨水弃流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所述的小型初期雨水弃流箱,包括初期雨水弃流箱1,活动挡板2,连杆3,浮筒4,I型隔断5,L型隔断6,进水管7,出水管8,溢流管9,弃流排水管10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初期雨水弃流箱,其特征是:包括初期雨水弃流箱(1),活动挡板(2),连杆(3),浮筒(4),I型隔断(5),L型隔断(6),进水管(7),出水管(8),溢流管(9),弃流排水管(10),控制阀门(11);其中活动挡板(2)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箱壁上,活动挡板(2)长度应略大于铰链固定端与I型隔断(5)上部之间的距离,且应略大于铰链固定端与L型隔断(6)头部之间距离,L型隔断(6)上端头部包裹软质橡胶材料,I型隔断(5)下端与箱体底板之间距离小于浮筒(4)高度,I型隔断(5)长度应大于浮筒(4)高度与浮筒(4)升降行程长度之和,连杆(3)通过铰链分别与活动挡板(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初期雨水弃流箱,其特征是:包括初期雨水弃流箱(1),活动挡板(2),连杆(3),浮筒(4),I型隔断(5),L型隔断(6),进水管(7),出水管(8),溢流管(9),弃流排水管(10),控制阀门(11);其中活动挡板(2)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箱壁上,活动挡板(2)长度应略大于铰链固定端与I型隔断(5)上部之间的距离,且应略大于铰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方,郝身群,孙新兵,马华龙,周翠,李伯惠,刘玉哲,杨小路,李天天,孙彬哲,刘明曦,黎晓林,吴松,蔚洋,宋国军,王旭光,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