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锦福专利>正文

一种石油沥青卷材铺设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30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油沥青卷材铺设设备,其结构包括支撑架、石油沥青卷材圈、推把、铺设箱、散热孔、后置轮、固定轴、前置轮、一号传动杆、前驱轮,支撑架设有两个,一端均与石油沥青卷材圈一侧扣接,下方均与铺设箱的顶面焊接,石油沥青卷材圈下方与铺设箱相配合,推把设于铺设箱的后端,与铺设箱后端焊接,后置轮设有两个,均设于铺设箱的后端下方,均与铺设箱的后端下方扣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增加了九号齿轮、五号齿条等等结构,使设备在使用时,能检测石油沥青卷材的材质,并重铸石油沥青卷材的表面,使设备在施工后,石油沥青的表面平整,且铺设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油沥青卷材铺设设备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石油沥青卷材铺设设备,属于铺设设备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石油沥青是原油加工过程的一种产品,在常温下是黑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主要含有可溶于三氯乙烯的烃类及非烃类衍生物,其性质和组成随原油来源和生产方法的不同而变化。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根据提炼程度的不同,在常温下成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主要用途是作为基础建设材料、原料和燃料,应用范围如交通运输、建筑业、农业、水利工程、工业、民用等各部门。现有技术使用时,易由于石油沥青的表面凹凸不平,而导致设备在施工后,严重影响用户的审美,无法达到用户理想的装修,且铺设的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油沥青卷材铺设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易由于石油沥青的表面凹凸不平,而导致设备在施工后,严重影响用户的审美,无法达到用户理想的装修,且铺设的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石油沥青卷材铺设设备,其结构包括支撑架、石油沥青卷材圈、推把、铺设箱、散热孔、后置轮、固定轴、前置轮、一号传动杆、前驱轮,所述支撑架设有两个,一端均与石油沥青卷材圈一侧扣接,下方均与铺设箱的顶面焊接,所述石油沥青卷材圈下方与铺设箱相配合,所述推把设于铺设箱的后端,与铺设箱后端焊接,所述后置轮设有两个,均设于铺设箱的后端下方,均与铺设箱的后端下方扣接,所述前驱轮设有两个,均设于铺设箱的前端下方,均与铺设箱的前端下方扣接,所述散热孔设有两个,均设于铺设箱两侧下方,均与铺设箱两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轴设有两个,均贯穿一号传动杆一端与铺设箱前端扣接,所述一号传动杆设有两个,另一端均设于前驱轮的一侧,均与前驱轮一侧扣接,所述前驱轮设于铺设箱前端,与铺设箱前端相配合,所述铺设箱包括保护外壳、一号导轮固定杆、一号导轮、齿轮传动装置、散热传动装置、开关传动装置、电源、一号电线、二号电线、固定块、固定杆、加热传动装置、二号导轮固定杆、二号导轮、石油沥青卷材、三号导轮、三号导轮固定杆,所述一号导轮设有五个,顶面均与一号导轮固定杆扣接,侧面均与石油沥青卷材左端过渡配合,所述石油沥青卷材一端贯穿保护外壳上方,另一端贯穿保护外壳下方,所述三号导轮设有八个,顶面均与三号导轮固定杆扣接,侧面均与石油沥青卷材右端过渡配合,所述二号导轮设有四个,顶面均与二号导轮固定杆扣接,侧面均与均与石油沥青卷材左端过渡配合,所述固定块设于石油沥青卷材的另一端右侧,一面与石油沥青卷材过渡配合,另一面均与固定杆过渡配合,所述齿轮传动装置一端与一号导轮扣接,另一端与散热传动装置扣接,所述散热传动装置设于保护外壳左端下方,与保护外壳左端相配合,所述开关传动装置一端设于石油沥青卷材的左侧,与石油沥青卷材相配合,另一端与电源焊接,右侧设有加热传动装置,与加热传动装置左侧啮合,所述加热传动装置右侧与石油沥青卷材左侧过渡配合,所述二号电线一端与加热传动装置焊接,另一端与开关传动装置的右侧焊接,所述一号电线一端与加热传动装置焊接,另一端与电源焊接。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一号转轴、一号传动带、二号传动带、二号转轴、二号传动杆、一号齿轮、三号转轴、三号传动带、四号转轴、三号传动杆、四号传动带、五号转轴、五号传动带、二号齿轮、一号螺纹柱、一号斜齿、三号齿轮,所述二号传动带一端与一号导轮扣接,另一端与二号转轴扣接,所述一号传动带一端与二号转轴扣接,另一端与一号转轴扣接,所述一号转轴下方与二号传动杆一端焊接,所述二号传动杆下方与一号齿轮焊接,所述一号齿轮左侧与三号齿轮啮合,所述三号齿轮左侧与一号斜齿啮合,所述一号斜齿左侧与一号螺纹柱一端焊接,所述一号螺纹柱下方与二号齿轮啮合,所述五号传动带一端与二号齿轮扣接,另一端与三号转轴扣接,所述三号传动带一端与三号转轴扣接,另一端与四号转轴扣接,所述四号转轴左侧与三号传动杆右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三号传动杆左端与五号转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四号传动带一端与五号转轴扣接,另一端与散热传动装置上方扣接。进一步的,所述散热传动装置包括六号转轴、六号传动带、七号转轴、七号传动带、四号齿轮、二号螺纹柱、五号齿轮、八号传动带、八号转轴、九号转轴、九号传动带、散热器、散热器传动杆、散热器轴,所述六号转轴上方与齿轮传动装置下方扣接,所述六号传动带一端与六号转轴扣接,另一端与七号转轴扣接,所述七号传动带一端与七号转轴扣接,另一端与四号齿轮扣接,所述四号齿轮左侧设有二号螺纹柱,与二号螺纹柱右侧啮合,所述二号螺纹柱左侧设有五号齿轮,与五号齿轮右侧啮合,所述八号传动带一端与五号齿轮扣接,另一端与八号转轴扣接,所述八号转轴与九号转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九号传动带一端与九号转轴扣接,另一端与散热器轴扣接,所述散热器轴与散热器传动杆右端焊接,所述散热器传动杆左端与散热器右端焊接。进一步的,所述开关传动装置包括拉绳、一号顶杆、一号弹簧、电阻、接触板、二号顶杆、限位板、二号弹簧、一号齿条、六号齿轮、三号弹簧、二号顶杆、二号齿条、下压杆、固定槽、活动导轮,所述活动导轮与石油沥青卷材相配合,下方与固定槽扣接,所述固定槽下方与下压杆一端焊接,所述下压杆另一端与二号顶杆焊接,所述二号顶杆右端下方与二号齿条一端焊接,中部下方与三号弹簧焊接,所述二号齿条另一端左侧与六号齿轮啮合,右侧与加热传动装置啮合,所述六号齿轮左侧与一号齿条啮合,所述一号齿条下方与拉绳一端焊接,所述拉绳另一端与一号顶杆顶面扣接,所述一号弹簧一端与一号顶杆下方焊接,另一端与接触板上方中部焊接,所述接触板两侧均与电阻相配合,下方与二号顶杆上方焊接,所述二号顶杆下方与限位板焊接,所述限位板下方与二号弹簧焊接,所述电阻设有两个。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传动装置包括加热板、三号齿条、七号齿轮、十号传动带、十号转轴、十一号传动带、三号顶杆、四号齿条、八号齿轮、十二号传动带、十一号转轴、九号齿轮、五号齿条、四号顶杆、活动轮,所述九号齿轮左侧与开关传动装置啮合,右侧与五号齿条左侧啮合,所述活动轮与五号齿条右侧相配合,顶面与四号顶杆一端焊接,所述三号顶杆一端与四号顶杆扣接,另一端与四号齿条一端扣接,所述四号齿条下方与八号齿轮啮合,所述十二号传动带一端与八号齿轮扣接,另一端与十一号转轴扣接,所述十一号传动带一端与十一号转轴扣接,另一端与十号转轴扣接。所述十号传动带一端与十号转轴扣接,另一端与七号齿轮扣接,所述七号齿轮下方与三号齿条啮合,所述三号齿条右端与加热板左侧焊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石油沥青卷材铺设设备,当用户在使用设备时,石油沥青卷材从铺设箱顶面进入,通过一号导轮、二号导轮、三号导轮的导向,使石油沥青卷材从铺设箱底面流出,当石油沥青卷材流动使,使一号导轮带动齿轮传动装置的二号传动带,使二号转轴通过一号传动带带动一号转轴,使一号齿轮通过三号齿轮带动一号斜齿,使一号螺纹柱带动二号齿轮,通过五号传动带使三号转轴转动,使四号转轴带动三号传动带,使五号转轴带动四号传动带,使散热传动装置工作,采用触发式的传动,为下一个装置传动,且结构简单,无需人工操作,当齿轮传动装置工作时,会带动散热传动装置的六号转轴,使六号传动带带动七号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油沥青卷材铺设设备,其结构包括支撑架(1)、石油沥青卷材圈(2)、推把(3)、铺设箱(4)、散热孔(5)、后置轮(6)、固定轴(7)、前置轮(8)、一号传动杆(9)、前驱轮(10),所述支撑架(1)设有两个,一端均与石油沥青卷材圈(2)一侧扣接,下方均与铺设箱(4)的顶面焊接,所述石油沥青卷材圈(2)下方与铺设箱(4)相配合,所述推把(3)设于铺设箱(4)的后端,与铺设箱(4)后端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轮(6)设有两个,均设于铺设箱(4)的后端下方,均与铺设箱(4)的后端下方扣接,所述前驱轮(10)设有两个,均设于铺设箱(4)的前端下方,均与铺设箱(4)的前端下方扣接,所述散热孔(5)设有两个,均设于铺设箱(4)两侧下方,均与铺设箱(4)两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轴(7)设有两个,均贯穿一号传动杆(9)一端与铺设箱(4)前端扣接,所述一号传动杆(9)设有两个,另一端均设于前驱轮(10)的一侧,均与前驱轮(10)一侧扣接,所述前驱轮(10)设于铺设箱(4)前端,与铺设箱(4)前端相配合;所述铺设箱(4)包括保护外壳(401)、一号导轮固定杆(402)、一号导轮(403)、齿轮传动装置(404)、散热传动装置(405)、开关传动装置(406)、电源(407)、一号电线(408)、二号电线(409)、固定块(410)、固定杆(411)、加热传动装置(412)、二号导轮固定杆(413)、二号导轮(414)、石油沥青卷材(415)、三号导轮(416)、三号导轮固定杆(417),所述一号导轮(403)设有五个,顶面均与一号导轮固定杆(402)扣接,侧面均与石油沥青卷材(415)左端过渡配合,所述石油沥青卷材(415)一端贯穿保护外壳(401)上方,另一端贯穿保护外壳(401)下方,所述三号导轮(416)设有八个,顶面均与三号导轮固定杆(417)扣接,侧面均与石油沥青卷材(415)右端过渡配合,所述二号导轮(414)设有四个,顶面均与二号导轮固定杆(413)扣接,侧面均与均与石油沥青卷材(415)左端过渡配合,所述固定块(410)设于石油沥青卷材(415)的另一端右侧,一面与石油沥青卷材(415)过渡配合,另一面均与固定杆(411)过渡配合,所述齿轮传动装置(404)一端与一号导轮(403)扣接,另一端与散热传动装置(405)扣接,所述散热传动装置(405)设于保护外壳(401)左端下方,与保护外壳(401)左端相配合,所述开关传动装置(406)一端设于石油沥青卷材(415)的左侧,与石油沥青卷材(415)相配合,另一端与电源(407)焊接,右侧设有加热传动装置(412),与加热传动装置(412)左侧啮合,所述加热传动装置(412)右侧与石油沥青卷材(415)左侧过渡配合,所述二号电线(409)一端与加热传动装置(412)焊接,另一端与开关传动装置(406)的右侧焊接,所述一号电线(408)一端与加热传动装置(412)焊接,另一端与电源(407)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沥青卷材铺设设备,其结构包括支撑架(1)、石油沥青卷材圈(2)、推把(3)、铺设箱(4)、散热孔(5)、后置轮(6)、固定轴(7)、前置轮(8)、一号传动杆(9)、前驱轮(10),所述支撑架(1)设有两个,一端均与石油沥青卷材圈(2)一侧扣接,下方均与铺设箱(4)的顶面焊接,所述石油沥青卷材圈(2)下方与铺设箱(4)相配合,所述推把(3)设于铺设箱(4)的后端,与铺设箱(4)后端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轮(6)设有两个,均设于铺设箱(4)的后端下方,均与铺设箱(4)的后端下方扣接,所述前驱轮(10)设有两个,均设于铺设箱(4)的前端下方,均与铺设箱(4)的前端下方扣接,所述散热孔(5)设有两个,均设于铺设箱(4)两侧下方,均与铺设箱(4)两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轴(7)设有两个,均贯穿一号传动杆(9)一端与铺设箱(4)前端扣接,所述一号传动杆(9)设有两个,另一端均设于前驱轮(10)的一侧,均与前驱轮(10)一侧扣接,所述前驱轮(10)设于铺设箱(4)前端,与铺设箱(4)前端相配合;所述铺设箱(4)包括保护外壳(401)、一号导轮固定杆(402)、一号导轮(403)、齿轮传动装置(404)、散热传动装置(405)、开关传动装置(406)、电源(407)、一号电线(408)、二号电线(409)、固定块(410)、固定杆(411)、加热传动装置(412)、二号导轮固定杆(413)、二号导轮(414)、石油沥青卷材(415)、三号导轮(416)、三号导轮固定杆(417),所述一号导轮(403)设有五个,顶面均与一号导轮固定杆(402)扣接,侧面均与石油沥青卷材(415)左端过渡配合,所述石油沥青卷材(415)一端贯穿保护外壳(401)上方,另一端贯穿保护外壳(401)下方,所述三号导轮(416)设有八个,顶面均与三号导轮固定杆(417)扣接,侧面均与石油沥青卷材(415)右端过渡配合,所述二号导轮(414)设有四个,顶面均与二号导轮固定杆(413)扣接,侧面均与均与石油沥青卷材(415)左端过渡配合,所述固定块(410)设于石油沥青卷材(415)的另一端右侧,一面与石油沥青卷材(415)过渡配合,另一面均与固定杆(411)过渡配合,所述齿轮传动装置(404)一端与一号导轮(403)扣接,另一端与散热传动装置(405)扣接,所述散热传动装置(405)设于保护外壳(401)左端下方,与保护外壳(401)左端相配合,所述开关传动装置(406)一端设于石油沥青卷材(415)的左侧,与石油沥青卷材(415)相配合,另一端与电源(407)焊接,右侧设有加热传动装置(412),与加热传动装置(412)左侧啮合,所述加热传动装置(412)右侧与石油沥青卷材(415)左侧过渡配合,所述二号电线(409)一端与加热传动装置(412)焊接,另一端与开关传动装置(406)的右侧焊接,所述一号电线(408)一端与加热传动装置(412)焊接,另一端与电源(407)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沥青卷材铺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装置(404)包括一号转轴(40401)、一号传动带(40402)、二号传动带(40403)、二号转轴(40404)、二号传动杆(40405)、一号齿轮(40406)、三号转轴(40407)、三号传动带(40408)、四号转轴(40409)、三号传动杆(40410)、四号传动带(40411)、五号转轴(40412)、五号传动带(40413)、二号齿轮(40414)、一号螺纹柱(40415)、一号斜齿(40416)、三号齿轮(40417),所述二号传动带(40403)一端与一号导轮(403)扣接,另一端与二号转轴(40404)扣接,所述一号传动带(40402)一端与二号转轴(40404)扣接,另一端与一号转轴(40401)扣接,所述一号转轴(40401)下方与二号传动杆(40405)一端焊接,所述二号传动杆(40405)下方与一号齿轮(40406)焊接,所述一号齿轮(40406)左侧与三号齿轮(40417)啮合,所述三号齿轮(40417)左侧与一号斜齿(40416)啮合,所述一号斜齿(40416)左侧与一号螺纹柱(40415)一端焊接,所述一号螺纹柱(40415)下方与二号齿轮(40414)啮合,所述五号传动带(40413)一端与二号齿轮(40414)扣接,另一端与三号转轴(40407)扣接,所述三号传动带(40408)一端与三号转轴(40407)扣接,另一端与四号转轴(40409)扣接,所述四号转轴(40409)左侧与三号传动杆(40410)右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三号传动杆(40410)左端与五号转轴(4041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四号传动带(40411)一端与五号转轴(40412)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锦福
申请(专利权)人:卢锦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