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施工设备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6308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3:35
一种构造柱施工设备及其施工方法,底模架体位于最下端,在底模架体的顶端连接有第一中间模架体,在第一中间模架体的顶端连接有第二中间模架体,在第二中间模架体的顶端连接有顶模架体,进料导向斗能向下扣接于顶模架体的前侧上端;底模架体、第一中间模架体、第二中间模架体、顶模架体、进料导向斗组合形成浇筑模架,浇筑模架包围于钢筋框架和马牙槎的外围;施工方法具体为四段浇筑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施工方法更科学、实用性更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造柱施工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构造柱施工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主体框架内部垒砌墙体时,当墙体的长度超过5米时,就需要在墙体的中部浇筑构造柱来对进行支撑,当墙体垒砌时会在目标位置预留出一个马牙槎,然后在马牙槎中绑扎好钢筋框架后,先在马牙槎边沿贴泡沫胶条,再在马牙槎的前后侧铺设浇筑模板,目前,对于浇筑模板的铺设主要采用前后各一块长条形木板作为模板,前后两块模板之间通过多根对拉钢筋条和木次楞实现对拉紧固从而形成浇筑模板,前后两块浇筑模板之间的区域作为浇筑空间,最后再在位于前侧的模板顶端切开一个倒料口,通过木质料斗将混凝土逐一倒入浇筑空间,这种施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施工效率低;第二、倒入浇筑空间内的混凝土无法进行充分搅拌,从而导致混凝土不能充分地与钢筋框架融合在一起使定型后构造柱存在瑕疵,也会影响到构造柱的承重和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构造柱施工设备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施工方法更科学、实用性更强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构造柱施工设备及其施工方法,它是由底模架体、2个中间模架体、顶模架体、进料导向斗组成,其特征在于,底模架体位于最下端,在底模架体的顶端连接有第一中间模架体,在第一中间模架体的顶端连接有第二中间模架体,在第二中间模架体的顶端连接有顶模架体,进料导向斗能向下扣接于顶模架体的前侧上端;底模架体、第一中间模架体、第二中间模架体、顶模架体、进料导向斗组合形成浇筑模架,浇筑模架包围于钢筋框架和马牙槎的外围;其中,底模架体包括前后两块第一模板、竖向方形钢管一、对拉钢筋条一、第一套管、扣爪一、横向木条一,前后两块第一模板分别紧贴于马牙槎前后两侧,位于前侧的第一模板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一模板的后侧面通过螺丝均紧固有左右两根竖向方形钢管一,竖向方形钢管一作为次楞;位于前侧的第一模板的前侧面上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一模板的后侧面上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个方形槽盒一,方形槽盒一的开口朝上;每块第一模板上均钻有四个圆形通孔一,四个圆形通孔一呈方形分布,位于前侧的第一模板的四个圆形通孔一与位于后侧的第一模板的四个圆形通孔一对称分布并且各自串接有一根第一套管,每根第一套管均内置有一根对拉钢筋条一;对拉钢筋条一以及第一套管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每根对拉钢筋条一的两端头均旋接有一个扣爪一,通过旋紧扣爪一,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一能被扣爪一紧紧扣住,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一作为主楞;其中,第一中间模架体包括前后两块第二模板、竖向方形钢管二、对拉钢筋条二、第二套管、扣爪二、横向木条二,前后两块第二模板分别紧贴于马牙槎前后两侧,位于前侧的第二模板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二模板的后侧面通过螺丝均紧固有左右两根竖向方形钢管二,竖向方形钢管二作为次楞;每根竖向方形钢管二的底管端均套接有一根栓杆一并通过螺丝实现紧固,栓杆一的上半段内置于竖向方形钢管二的底管端中,栓杆一的下半段悬空并且能向下插入竖向方形钢管一的上管端中;位于前侧的第二模板的前侧面上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二模板的后侧面上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个方形槽盒二,方形槽盒二的开口朝上;位于前侧的第二模板的前侧面下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二模板的后侧面下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块方形嵌块一,方形嵌块一能向下插入方形槽盒一中;每块第二模板上均钻有四个圆形通孔二,四个圆形通孔二呈方形分布,位于前侧的第二模板的四个圆形通孔二与位于后侧的第二模板的四个圆形通孔二对称分布并且各自串接有一根第二套管,每根第二套管均内置有一根对拉钢筋条二;对拉钢筋条二以及第二套管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每根对拉钢筋条二的两端头均旋接有一个扣爪二,通过旋紧扣爪二,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二能被扣爪二紧紧扣住,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二作为主楞;其中,第二中间模架体包括前后两块第三模板、竖向方形钢管三、对拉钢筋条三、第三套管、扣爪三、横向木条三,前后两块第三模板分别紧贴于马牙槎前后两侧,位于前侧的第三模板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三模板的后侧面通过螺丝均紧固有左右两根竖向方形钢管三,竖向方形钢管三作为次楞;每根竖向方形钢管三的底管端均套接有一根栓杆二并通过螺丝实现紧固,栓杆二的上半段内置于竖向方形钢管三的底管端中,栓杆二的下半段悬空并且能向下插入竖向方形钢管二的上管端中;位于前侧的第三模板的前侧面上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三模板的后侧面上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个方形槽盒三,方形槽盒三的开口朝上;位于前侧的第三模板的前侧面下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三模板的后侧面下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块方形嵌块二,方形嵌块二能向下插入方形槽盒二中;每块第三模板上均钻有四个圆形通孔三,四个圆形通孔三呈方形分布,位于前侧的第三模板的四个圆形通孔三与位于后侧的第三模板的四个圆形通孔三对称分布并且各自串接有一根第三套管,每根第三套管均内置有一根对拉钢筋条三;对拉钢筋条三以及第三套管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每根对拉钢筋条三的两端头均旋接有一个扣爪三,通过旋紧扣爪三,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三能被扣爪三紧紧扣住,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三作为主楞;其中,顶模架体包括前后两块第四模板、竖向方形钢管四、对拉钢筋条四、第四套管、扣爪四、横向木条四、翻转式进料板,前后两块第四模板分别紧贴于马牙槎前后两侧,位于前侧的第四模板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第四模板的后侧面通过螺丝均紧固有左右两根竖向方形钢管四,竖向方形钢管四作为次楞;每根竖向方形钢管四的底管端均套接有一根栓杆三并通过螺丝实现紧固,栓杆三的上半段内置于竖向方形钢管四的底管端中,栓杆三的下半段悬空并且能向下插入竖向方形钢管三的上管端中;位于前侧的第三模板的前侧面上端中部切有一个等腰梯形豁口,该等腰梯形豁口的底边沿通过左右两个活页连接有翻转式进料板,翻转式进料板亦呈等腰梯形,翻转式进料板能以活页为轴心上下翻转实现进料口的关闭或者打开,翻转式进料板的前侧面上端通过螺丝紧固有左右两个卯盒;位于前侧的第四模板的前侧面下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四模板的后侧面下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块方形嵌块三,方形嵌块三能向下插入方形槽盒三中;每块第四模板上均钻有四个圆形通孔四,四个圆形通孔四呈方形分布,位于前侧的第四模板的四个圆形通孔四与位于后侧的第四模板的四个圆形通孔四对称分布并且各自串接有一根第四套管,每根第四套管均内置有一根对拉钢筋条四;对拉钢筋条四以及第四套管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每根对拉钢筋条四的两端头均旋接有一个扣爪四,通过旋紧扣爪四,上下两根横向木条四能被扣爪四紧紧扣住,上下两根横向木条四作为主楞;其中,进料导向斗包括等腰梯形导料板、两根导料条,等腰梯形导料板的后侧面通过螺丝紧固有左右两根导料条,左右两根导料条之间排列形成喇叭形结构,等腰梯形导料板的前侧面底部通过螺丝紧固有左右两个方体型榫块,该方体型榫块能向下插入卯盒中从而实现进料导向斗与翻转式进料板的连接;一种构造柱施工设备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具体为四段浇筑法,该四段浇筑法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马牙槎的边沿贴置有泡沫胶条;2)、底模架体组装好后,将混凝土倒入底模架体中并同时进行充分搅拌,使混凝土充分填实该段钢筋框架,第一段浇筑完成;3)、在底模架体的上方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造柱施工设备,它是由底模架体、2个中间模架体、顶模架体、进料导向斗组成,其特征在于,底模架体位于最下端,在底模架体的顶端连接有第一中间模架体,在第一中间模架体的顶端连接有第二中间模架体,在第二中间模架体的顶端连接有顶模架体,进料导向斗能向下扣接于顶模架体的前侧上端;底模架体、第一中间模架体、第二中间模架体、顶模架体、进料导向斗组合形成浇筑模架,浇筑模架包围于钢筋框架和马牙槎的外围;其中,底模架体包括前后两块第一模板(A1)、竖向方形钢管一(A2)、对拉钢筋条一、第一套管、扣爪一、横向木条一(A3),前后两块第一模板(A1)分别紧贴于马牙槎前后两侧,位于前侧的第一模板(A1)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一模板(A1)的后侧面通过螺丝均紧固有左右两根竖向方形钢管一(A2),竖向方形钢管一(A2)作为次楞;位于前侧的第一模板(A1)的前侧面上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一模板(A1)的后侧面上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个方形槽盒一(A11),方形槽盒一(A11)的开口朝上;每块第一模板(A1)上均钻有四个圆形通孔一,四个圆形通孔一呈方形分布,位于前侧的第一模板(A1)的四个圆形通孔一与位于后侧的第一模板(A1)的四个圆形通孔一对称分布并且各自串接有一根第一套管,每根第一套管均内置有一根对拉钢筋条一;对拉钢筋条一以及第一套管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每根对拉钢筋条一的两端头均旋接有一个扣爪一,通过旋紧扣爪一,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一(A3)能被扣爪一紧紧扣住,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一(A3)作为主楞;其中,第一中间模架体包括前后两块第二模板、竖向方形钢管二、对拉钢筋条二、第二套管、扣爪二(B4)、横向木条二,前后两块第二模板分别紧贴于马牙槎前后两侧,位于前侧的第二模板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二模板的后侧面通过螺丝均紧固有左右两根竖向方形钢管二,竖向方形钢管二作为次楞;每根竖向方形钢管二的底管端均套接有一根栓杆一(B2)并通过螺丝实现紧固,栓杆一(B2)的上半段内置于竖向方形钢管二的底管端中,栓杆一(B2)的下半段悬空并且能向下插入竖向方形钢管一(A2)的上管端中;位于前侧的第二模板的前侧面上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二模板的后侧面上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个方形槽盒二,方形槽盒二的开口朝上;位于前侧的第二模板的前侧面下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二模板的后侧面下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块方形嵌块一(B1),方形嵌块一(B1)能向下插入方形槽盒一(A11)中;每块第二模板上均钻有四个圆形通孔二(B3),四个圆形通孔二(B3)呈方形分布,位于前侧的第二模板的四个圆形通孔二(B3)与位于后侧的第二模板的四个圆形通孔二(B3)对称分布并且各自串接有一根第二套管,每根第二套管均内置有一根对拉钢筋条二;对拉钢筋条二以及第二套管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每根对拉钢筋条二的两端头均旋接有一个扣爪二(B4),通过旋紧扣爪二(B4),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二能被扣爪二(B4)紧紧扣住,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二作为主楞;其中,第二中间模架体包括前后两块第三模板(C1)、竖向方形钢管三(C2)、对拉钢筋条三、第三套管、扣爪三、横向木条三,前后两块第三模板(C1)分别紧贴于马牙槎前后两侧,位于前侧的第三模板(C1)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三模板(C1)的后侧面通过螺丝均紧固有左右两根竖向方形钢管三(C2),竖向方形钢管三(C2)作为次楞;每根竖向方形钢管三(C2)的底管端均套接有一根栓杆二并通过螺丝实现紧固,栓杆二的上半段内置于竖向方形钢管三(C2)的底管端中,栓杆二的下半段悬空并且能向下插入竖向方形钢管二的上管端中;位于前侧的第三模板(C1)的前侧面上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三模板(C1)的后侧面上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个方形槽盒三,方形槽盒三的开口朝上;位于前侧的第三模板(C1)的前侧面下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三模板(C1)的后侧面下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块方形嵌块二,方形嵌块二能向下插入方形槽盒二中;每块第三模板(C1)上均钻有四个圆形通孔三,四个圆形通孔三呈方形分布,位于前侧的第三模板(C1)的四个圆形通孔三与位于后侧的第三模板(C1)的四个圆形通孔三对称分布并且各自串接有一根第三套管,每根第三套管均内置有一根对拉钢筋条三;对拉钢筋条三以及第三套管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每根对拉钢筋条三的两端头均旋接有一个扣爪三,通过旋紧扣爪三,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三能被扣爪三紧紧扣住,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三作为主楞;其中,顶模架体包括前后两块第四模板(D1)、竖向方形钢管四(D4)、对拉钢筋条四、第四套管、扣爪四、横向木条四、翻转式进料板(D3),前后两块第四模板(D1)分别紧贴于马牙槎前后两侧,位于前侧的第四模板(D1)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第四模板(D1)的后侧面通过螺丝均紧固有左右两根竖向方形钢管四(D4),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施工设备,它是由底模架体、2个中间模架体、顶模架体、进料导向斗组成,其特征在于,底模架体位于最下端,在底模架体的顶端连接有第一中间模架体,在第一中间模架体的顶端连接有第二中间模架体,在第二中间模架体的顶端连接有顶模架体,进料导向斗能向下扣接于顶模架体的前侧上端;底模架体、第一中间模架体、第二中间模架体、顶模架体、进料导向斗组合形成浇筑模架,浇筑模架包围于钢筋框架和马牙槎的外围;其中,底模架体包括前后两块第一模板(A1)、竖向方形钢管一(A2)、对拉钢筋条一、第一套管、扣爪一、横向木条一(A3),前后两块第一模板(A1)分别紧贴于马牙槎前后两侧,位于前侧的第一模板(A1)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一模板(A1)的后侧面通过螺丝均紧固有左右两根竖向方形钢管一(A2),竖向方形钢管一(A2)作为次楞;位于前侧的第一模板(A1)的前侧面上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一模板(A1)的后侧面上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个方形槽盒一(A11),方形槽盒一(A11)的开口朝上;每块第一模板(A1)上均钻有四个圆形通孔一,四个圆形通孔一呈方形分布,位于前侧的第一模板(A1)的四个圆形通孔一与位于后侧的第一模板(A1)的四个圆形通孔一对称分布并且各自串接有一根第一套管,每根第一套管均内置有一根对拉钢筋条一;对拉钢筋条一以及第一套管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每根对拉钢筋条一的两端头均旋接有一个扣爪一,通过旋紧扣爪一,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一(A3)能被扣爪一紧紧扣住,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一(A3)作为主楞;其中,第一中间模架体包括前后两块第二模板、竖向方形钢管二、对拉钢筋条二、第二套管、扣爪二(B4)、横向木条二,前后两块第二模板分别紧贴于马牙槎前后两侧,位于前侧的第二模板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二模板的后侧面通过螺丝均紧固有左右两根竖向方形钢管二,竖向方形钢管二作为次楞;每根竖向方形钢管二的底管端均套接有一根栓杆一(B2)并通过螺丝实现紧固,栓杆一(B2)的上半段内置于竖向方形钢管二的底管端中,栓杆一(B2)的下半段悬空并且能向下插入竖向方形钢管一(A2)的上管端中;位于前侧的第二模板的前侧面上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二模板的后侧面上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个方形槽盒二,方形槽盒二的开口朝上;位于前侧的第二模板的前侧面下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二模板的后侧面下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块方形嵌块一(B1),方形嵌块一(B1)能向下插入方形槽盒一(A11)中;每块第二模板上均钻有四个圆形通孔二(B3),四个圆形通孔二(B3)呈方形分布,位于前侧的第二模板的四个圆形通孔二(B3)与位于后侧的第二模板的四个圆形通孔二(B3)对称分布并且各自串接有一根第二套管,每根第二套管均内置有一根对拉钢筋条二;对拉钢筋条二以及第二套管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每根对拉钢筋条二的两端头均旋接有一个扣爪二(B4),通过旋紧扣爪二(B4),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二能被扣爪二(B4)紧紧扣住,上下两根横向木条二作为主楞;其中,第二中间模架体包括前后两块第三模板(C1)、竖向方形钢管三(C2)、对拉钢筋条三、第三套管、扣爪三、横向木条三,前后两块第三模板(C1)分别紧贴于马牙槎前后两侧,位于前侧的第三模板(C1)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三模板(C1)的后侧面通过螺丝均紧固有左右两根竖向方形钢管三(C2),竖向方形钢管三(C2)作为次楞;每根竖向方形钢管三(C2)的底管端均套接有一根栓杆二并通过螺丝实现紧固,栓杆二的上半段内置于竖向方形钢管三(C2)的底管端中,栓杆二的下半段悬空并且能向下插入竖向方形钢管二的上管端中;位于前侧的第三模板(C1)的前侧面上端中部以及位于后侧的第三模板(C1)的后侧面上端中部均通过螺钉紧固有一个方形槽盒三,方形槽盒三的开口朝上;位于前侧的第三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辉林显志王伟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惠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