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织物结构电热复合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维织物结构电热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热板材一般是将多层发热材料组成的电热片材的两面直接复合树脂层,以得到具有一定绝缘性和防水性的电热材料,再将电热材料复合在木板或者石材等板材上,上述结构具有如下缺点:由于电热片材的两面均会产生热量的散发,朝地面一侧铺设的电热板材会对地面进行加热,产生了不必要的能耗,减慢了加热速度。此外,由于电热片材是直接复合在树脂层里未经过加强处理,因此电热片材的抗冲击性较差,多层发热材料之间容易产生分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整体性好,加热速度快,发热效率高,耐冲击的三维织物结构电热复合材料。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三维织物结构电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三维织物结构的织物层和复合在上述织物层上的树脂层,设所述织物层平放在地面上时朝向地面的一面为下侧面,所述织物层背向所述地面的一面为上侧面,所述织物层包括保护层、电热层、隔热支撑层和捆绑纱,所述保护层、所述电热层和所述隔热支撑层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织物结构电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三维织物结构的织物层和复合在上述织物层上的树脂层,设所述织物层平放在地面上时朝向地面的一面为下侧面,所述织物层背向所述地面的一面为上侧面,所述织物层包括保护层、电热层、隔热支撑层和捆绑纱,所述保护层、所述电热层和所述隔热支撑层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平行叠设,所述保护层、所述电热层和所述隔热支撑层之间通过捆绑纱进行连接,所述捆绑纱穿设于所述保护层、所述电热层和所述隔热支撑层上;所述保护层具有保护层经纱和保护层纬纱,所述保护层经纱和所述保护层纬纱均为玄武岩纤维纱线;所述电热层焊接有导电材料,所述电热层包括电热层经纱和电热层纬纱,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织物结构电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三维织物结构的织物层和复合在上述织物层上的树脂层,设所述织物层平放在地面上时朝向地面的一面为下侧面,所述织物层背向所述地面的一面为上侧面,所述织物层包括保护层、电热层、隔热支撑层和捆绑纱,所述保护层、所述电热层和所述隔热支撑层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平行叠设,所述保护层、所述电热层和所述隔热支撑层之间通过捆绑纱进行连接,所述捆绑纱穿设于所述保护层、所述电热层和所述隔热支撑层上;所述保护层具有保护层经纱和保护层纬纱,所述保护层经纱和所述保护层纬纱均为玄武岩纤维纱线;所述电热层焊接有导电材料,所述电热层包括电热层经纱和电热层纬纱,所述电热层经纱和所述电热层纬纱都为第一铜丝;所述隔热支撑层包括隔热支撑层经纱和隔热支撑层纬纱,所述隔热支撑层经纱和所述隔热支撑层纬纱均为阻燃涤纶膨体纱;所述捆绑纱为玻璃纤维纱线;所述导电材料为包含有多根第二铜丝的铜丝束;所述树脂层的层数为两层,两层所述树脂层分别复合在所述织物层的两个侧面上,所述树脂层为环氧树脂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织物结构电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纤维纱线的线密度为400-2000tex,所述第一铜丝的直径为0.3-2mm,所述阻燃涤纶膨体纱的线密度为300-2000tex,所述玻璃纤维纱线的线密度300-2000tex,所述第二铜丝的直径为1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维织物结构电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纤维的线密度为800tex,所述第一铜丝的直径为1mm,所述阻燃涤纶膨体纱的线密度为1000tex,所述玻璃纤维纱线的线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杰,许福军,邱夷平,张初阳,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