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密度的模块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85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源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密度的模块电源。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及内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输入滤波电路、PWM控制电路、电感储能电路、输出滤波电路、电源输入端Vin、电源输出端V+及采样反馈电路;PWM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LT8614EUDC的芯片U1;输入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及电容C12;电感储能电路包括电容C4及电感L1;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6及电容C9;采样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容C5及电阻R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用电路模块集成化,达到了减小产品体积及提高产品功率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源环境适配性的缺陷,可靠性和稳定性好,适于推广使用。

A modular power supply with high power density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discloses a module power supply with high power density.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case and a circuit board embedded in the case; an input filter circuit, a PWM control circuit, an inductance energy storage circuit, an output filter circuit, a power input Vin, a power output V +, and a sampling feedback circuit are arranged on the circuit board; a PWM control circuit includes a chip U1 of type LT8614EUDC; and an input filter circuit package; It includes capacitance C1, capacitance C2 and capacitance C12; inductance energy storage circuit includes capacitance C4 and inductance L1; output filter circuit includes capacitance C6 and capacitance C9; sampling feedback circuit includes resistance R3, resistance R4, capacitance C5 and resistance R5.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the goal of reducing the volume of the product and improving the power of the product by integrating the circuit modules, solves the defect of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power supply environment in the prior art,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功率密度的模块电源
本技术属于电源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高功率密度的模块电源。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体积小、重量轻、变换效率高,因此,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通讯设备、控制装置等电子设备中,其范围覆盖了民用级、工业级、军品级。在仪表、通信、电力等工业应用环境,模块电源要求体积小,功率密度高,产品可靠,而小体积的高功率密度的电源产品的设计,需在控制器选取,变压器设计,产品工艺方面区别于常规的模块电源,但是现有的用于上述环境的电源产品,均存在电源环境适配性缺陷,同时存在产品效率低、产品体积大、电压输出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的模块电源,本技术通过用电路模块集成化,达到了减小产品体积及提高产品功率的目的,同时通过采集电源输出端的电压反馈,合理调节开关的脉冲时间,从而降低输出电压,实现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转换,使得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源环境适配性的缺陷。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功率密度的模块电源,包括壳体及内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输入滤波电路、PWM控制电路、电感储能电路及输出滤波电路,还设置有电源输入端Vin、电源输出端V+及连接于PWM控制电路与输出滤波电路之间的采样反馈电路;所述的PWM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LT8614EUDC的芯片U1。所述的输入滤波电路包括一端均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且另一端均接地的电容C1、电容C2及电容C12;所述的电容C2的一端还与芯片U1的引脚4连接;所述的电容C12的一端还与芯片U1的引脚13连接。所述的电感储能电路包括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3连接且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引脚8、引脚9、引脚21及引脚22连接的电容C4,还包括一端与电容C4连接的电感L1;所述的电感L1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连接。所述的输出滤波电路包括一端均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的电容C6及电容C9;所述的电容C6的一端及电容C9的一端均与电源输出端V+连接;所述的电容C6的另一端及电容C9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采样反馈电路包括一端均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的电阻R3、电阻R4及电容C5,还包括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20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5;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及电容C5的另一端均与芯片U1的引脚20连接;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9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PWM控制电路还包括电阻R2、电容C8、电容C7、电阻R1及电阻R6;所述的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且另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4连接;所述的电阻R6的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4连接且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2的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5连接且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8的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6连接且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7的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2连接且另一端接地。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的电源输入接口;所述的电源输入接口包括正极输入端及负极输入端。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上还设置有与电源输出端V+连接的电源输出接口;所述的电源输出接口包括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的长度为25-35mm,其宽度为16-20mm,其高度为5-9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用电路模块集成化,达到了减小产品体积及提高产品功率的目的,转换效率≧88%,损耗小,电源转换效率高,利于加工和安装;2)本技术通过采集电源输出端的电压反馈,合理调节开关的脉冲时间,从而降低输出电压,实现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转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源环境适配性的缺陷,本技术的最高输出功率可达25W,支持DC8-36V的电压输入,同时支持DC5-15V的输出电压调节,可靠性和稳定性好,适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输入滤波电路、PWM控制电路、电感储能电路、输出滤波电路及采样反馈电路的电路图。图中:1-壳体;2-正极输入端;3-负极输入端;4-正极输出端;5-负极输出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的模块电源,包括壳体及内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输入滤波电路、PWM控制电路、电感储能电路及输出滤波电路,还设置有电源输入端Vin、电源输出端V+及连接于PWM控制电路与输出滤波电路之间的采样反馈电路。本实施例中,壳体上设置有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的电源输入接口;电源输入接口包括正极输入端及负极输入端;壳体上还设置有与电源输出端V+连接的电源输出接口;电源输出接口包括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壳体的长度为25-35mm,其宽度为16-20mm,其高度为5-9mm,由此使得本技术的整体外形比现有的相同功率的电源的尺寸小20%以上。PWM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LT8614EUDC的芯片U1,LT8614EUDC芯片采用了内部高效率上管和下管,在芯片内集成了必要的升压二极管、振荡器、控制和逻辑电路,以低纹波突发模式工作可在小输出电流时保持高效率,同时保持输出纹波低于10mVPK-PK,同时,LT8614EUDC芯片可在很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实现高效率,且其电流模式拓扑还能够实现快速瞬态响应和卓越的环路稳定性,还具有内部补偿、电源良好标记、输出软启动/跟踪和过热保护等优点。本实施例中,PWM控制电路还包括电阻R2、电容C8、电容C7、电阻R1及电阻R6;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且另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4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4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5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电容C8的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6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2连接且另一端接地。芯片U1通过电阻R1进行上电启动;芯片U1通过电阻R2设定一个固定的工作频率;电容C7作为旁路电容,稳定地为芯片U1内部提供一个3.4V的电压源;电容C8用于为芯片U1提供一个软启动电压。输入滤波电路包括一端均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且另一端均接地的电容C1、电容C2及电容C12;电容C2的一端还与芯片U1的引脚4连接;电容C12的一端还与芯片U1的引脚13连接。电感储能电路包括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3连接且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引脚8、引脚9、引脚21及引脚22连接的电容C4,还包括一端与电容C4连接的电感L1;电感L1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连接。输出滤波电路包括一端均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的电容C6及电容C9;电容C6的一端及电容C9的一端均与电源输出端V+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及电容C9的另一端均接地。采样反馈电路包括一端均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的电阻R3、电阻R4及电容C5,还包括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20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5;电阻R4的另一端及电容C5的另一端均与芯片U1的引脚20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9连接。当与电源输入端Vin连通后,输入的电压首先经过输入滤波电路进行滤波处理,滤波后的电压信号进入芯片U1,芯片U1内置MOS管进行开关,芯片U1进入正常工作后,会对电感L1输出电感进行高频的开关动作,将一定的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功率密度的模块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内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输入滤波电路、PWM控制电路、电感储能电路及输出滤波电路,还设置有电源输入端Vin、电源输出端V+及连接于PWM控制电路与输出滤波电路之间的采样反馈电路;所述的PWM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LT8614EUDC的芯片U1;所述的输入滤波电路包括一端均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且另一端均接地的电容C1、电容C2及电容C12;所述的电容C2的一端还与芯片U1的引脚4连接;所述的电容C12的一端还与芯片U1的引脚13连接;所述的电感储能电路包括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3连接且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引脚8、引脚9、引脚21及引脚22连接的电容C4,还包括一端与电容C4连接的电感L1;所述的电感L1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连接;所述的输出滤波电路包括一端均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的电容C6及电容C9;所述的电容C6的一端及电容C9的一端均与电源输出端V+连接;所述的电容C6的另一端及电容C9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采样反馈电路包括一端均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的电阻R3、电阻R4及电容C5,还包括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20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5;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及电容C5的另一端均与芯片U1的引脚20连接;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率密度的模块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内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输入滤波电路、PWM控制电路、电感储能电路及输出滤波电路,还设置有电源输入端Vin、电源输出端V+及连接于PWM控制电路与输出滤波电路之间的采样反馈电路;所述的PWM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LT8614EUDC的芯片U1;所述的输入滤波电路包括一端均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且另一端均接地的电容C1、电容C2及电容C12;所述的电容C2的一端还与芯片U1的引脚4连接;所述的电容C12的一端还与芯片U1的引脚13连接;所述的电感储能电路包括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3连接且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引脚8、引脚9、引脚21及引脚22连接的电容C4,还包括一端与电容C4连接的电感L1;所述的电感L1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1连接;所述的输出滤波电路包括一端均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的电容C6及电容C9;所述的电容C6的一端及电容C9的一端均与电源输出端V+连接;所述的电容C6的另一端及电容C9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的采样反馈电路包括一端均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的电阻R3、电阻R4及电容C5,还包括一端与芯片U1的引脚20连接且另一端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进兰洋陈明君冀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迈林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