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吸扫车的垃圾集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560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道路吸扫车的垃圾集储装置,它是由集储箱(2)、箱门(1)、吸管(15)、风道(4)、引风管(14)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风道(4)和引风管(14)之间安装着由壳体(25)、支架(6)和(10)、轴(7)及安装在轴(7)上的转子(8)和风扇(11)组成的尘土分离器和安装在集储箱(2)内的集尘箱(16)及联通尘土分离器和集尘箱(16)的降尘管(13)构成的除尘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完全避免了清扫道路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且噪音小,四季均可使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道路吸扫车的垃圾处理系统,具体说是一种能将吸入的尘土分离出来,防止尘土二次飞扬的垃圾集储装置。目前,公知的吸扫车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结构是吸管、垃圾集储箱、滤网、引风管、引风机串联而成,吸管在负压状态下,将清扫刷拨动的垃圾吸入集储箱。集储箱容积大风速低,无力携带重垃圾运行,重垃圾沉降在箱内,飘浮垃圾由滤网挡下,而微粒尘土通过滤网、引风机排到大气中,致使尘土二次飞扬,造成环境污染,为解决尘土二次飞扬,在车上增加洒水系统,即车前洒水或在箱内淋水,致使滤网上粘附物增多,使风机风量降低,再则引风机叶片粘附物增多,失去平衡,噪音增大。且在冬季吸扫车洒水系统不能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可将重垃圾、飘浮垃圾分离,而且能在不加水吸扫的情况下,将吸入的尘土分离出来,有效地防止二次污染的道路吸扫车的垃圾集储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列手段实现的,由集储箱(2)、吸管(15)、引风管(14)、风道(4)及位于风道(4)和集储箱(2)之间的过滤网(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集储箱(2)上安装着由尘土分离器和集尘箱(16)及联通两者的降尘管(13)组成的除尘系统。尘土分离器的壳体(25)一端与风道(4)相接,另一端通过联接管(12)与引风管(14)相接;壳体(25)为锥筒形,在其内安装着支架(6)和(1),在支架(6)和(10)上安装着轴(7),在轴上安装着锥形转子(8)和风扇(11)。降尘管(13)上部与尘土分离器的壳体(25)相联,下端伸入集尘管(16)内,并与集尘箱(16)密闭联接。壳体(25)的锥度大于转子(8)的锥度,两者在同一轴线上,两者安装方向相同。集尘箱(16)位于降尘管(13)下部的集储箱(2)内,并与集储箱(2)固联,在集尘箱(16)上安有排尘门(17),在排尘门(17)和箱门(1)之间安装着联接两者的连动机构。本技术的优点,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完全避免了在清扫道路时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而且噪声小、四季均可使用。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向局部示意图。图中1-箱门,2-集储箱,3-过滤网,4-风道;5-安装座,6-支架,7-轴,8-转子,9-安装座,10-支架,11-风扇,12-联接管,13-降尘管,14-引风管,15-吸管,16-集尘箱,17-排尘门,18-铰轴,19-联接座,20-连杆,21-调整螺管,22-连动杆,23-联接座,24-铰轴,25-壳体。实施例本技术是对公知的道路吸扫车的垃圾集储装置进行改进,即在其集储箱(2)上部的风道(4)和引风管(14)之间串接一组尘土分离器,在集储箱(2)内的相应位置上安装着集尘箱(16),和联通尘土分离器和集尘箱(16)的降尘管(13)。共同组成除尘系统,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给出的是本实用新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从附图1可以看出本技术是由集储箱(2),箱门(1)、风道(4)、吸管(15)、引风管(14)及安装在引风管(14)和风道(4)之间的尘土分离器和位于集储箱(2)内的集尘箱(16)及联通尘上分离器和集尘箱(16)的降尘管(13)组成。集储箱(2)通过公知技术安装在吸扫车的车架上。集储箱(2)及其上部的风道(4),尘土分离器、联接管(12)、引风管(14)及吸管(15)是相联通的。作为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一尘土分离器是由壳体(25)和安装在其内部的支架(6)和(16)、轴(7)及安装在轴(7)上的转子(8)和风扇(10)组成。壳体(25)为锥筒形,其小直径端与风道(4)固联,大直径端通过联接管(12)与引风管(14)相接通。在壳体(25)内固定安装着两个支架(6)和(10),支架(6)和(10)上各制有一个联接座(5)和(9)。轴(7)就安装在这两联接座(5)和(9)上,并与联接座(5)和(9)滑动配合。轴(7)上固定安装着转子(8)和风扇(11)。转子(8)也为锥形,其小直径端与壳体(25)的小直径端同向,当风从壳体(25)内流动,由于风扇(11)的作用,带动转子(8)同时旋转,使得风在壳体(25)内产生旋流,从而使尘土与空气分离出来。为了更好地达到此目的,本技术的壳体(25)的锥度大于转子(8)的锥度,也就是说,壳体(25)小端的直径与转子(8)的小端直径差小于壳体(25)大端直径与转子(8)的大端直径差。因此,从风道(4)进入壳体(25)小端与转子(8)小端处的风速大于壳体(25)大端与转子(8)大端处的风速。在壳体(25)与联接管(12)的结合部位固定安装着降尘管(13)。从附图1和2中可以看出,降尘管(13)为漏斗形,其下端伸入位于集储箱(2)内的集尘箱(16)内,并与集尘箱(16)密闭联接,集尘箱(16)位于降尘管(13)的正下方。其固定安装在集储箱(2)内,在集尘箱(16)的侧壁上制有排尘门(17),其上制有密封胶条。为使其开闭方便,本技术设计了一组连动机构,使其与箱门(1)相联,这组连动机构是由联接座(19)、连杆(20)、连动杆(22)、联接座(23)组成;联接座(19)固联在排尘门(17)上,通过铰轴(18)与排尘门(17)相接,联接座(23)与箱门(1)固联,并通过铰轴(24)与箱门(1)相连,连杆(20)和连动杆(22)通过调整螺管(21)相联。当本技术倾倒垃圾时,排尘门(17)可随箱门(1)一起开启,将尘土和垃圾一起倒掉。由于本技术的除尘装置的尘土分离器串接在引风管(14)和风管(4)之间,因此当与引风管(14)相接的引风机开启时,道路上的垃圾通过吸管(16)被吸到集储箱(2)内,重垃圾和较大颗粒的轻垃圾沉到集储箱(2)内或被过滤网挡住,但细小的尘土被吸到风道(4)内,当带有尘土的空气进入尘土分离器内后,由丁空气流动的作用,使风扇(10)带动转子(8)一起转动,使通过尘土分离器的空气产生旋流,尘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降尘管(13)进入集尘箱(16),从引风管(14)吸走的空气就比较清洁。权利要求1.一种道路吸扫车的垃圾集储装置,它是由集储箱(2)、吸管(15)、引风管(14)、风道(4)及位于风道(4)和集储箱(2)之间的过滤网(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集储箱(2)上安装着由尘土分离器和集尘箱(16)及联通两者的降尘管(13)组成的除尘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吸扫车的垃圾集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尘土分离器的壳体(25)一端与风道(4)相接,另一端通过联接管(12)与引风管(14)相接;壳体(25)为锥筒形,在其内安装着支架(6)和(10),在支架(6)和(10)上安装着轴(7),在轴上安装着锥形转子(8)和风扇(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吸扫车的垃圾集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降尘管(13)上部与尘土分离器的壳体(25)相联,下端伸入集尘箱(16)内,并与集尘箱(16)密闭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吸扫车的垃圾集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25)的锥度大于转子(8)的锥度,两者在同一轴线上,两者安装方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吸扫车的垃圾集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集尘箱(16)位于降尘管(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吸扫车的垃圾集储装置,它是由集储箱(2)、吸管(15)、引风管(14)、风道(4)及位于风道(4)和集储箱(2)之间的过滤网(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集储箱(2)上安装着由尘土分离器和集尘箱(16)及联通两者的降尘管(13)组成的除尘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中自伯才黄友华柳庆喜
申请(专利权)人:鲁南衡达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