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路车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533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扫路车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风管、筒体和集尘箱,进风管与筒体切向连接,筒体为圆筒型,内壁长度方向设一缝隙,该缝隙为一狭长缝隙,其出口接集尘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风管可与垃圾箱相通,亦可装于吸尘通道上。利用气流和尘粒在旋转过程中所获得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尘粉从气流中分离,并抛入集尘箱内,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除尘效率较高,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路车除尘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清扫车,具体涉及一种扫路车的除尘装置。 目前国内外吸扫式式扫路车垃圾箱内除尘均采用了洒水除尘。在清扫灰砂 较厚的路面时,垃圾箱内洒水除尘仍不能解决吸尘系统出口排放含尘浓度大、 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所以有的吸扫式扫路车还采用了碰撞式或回转式除尘装 置,以提高垃圾箱的除尘效率。由于受到垃圾箱结构尺寸的限制,碰撞式或回 转式除尘装置除尘效率较低,使得扫路车吸尘系统出口排放含尘浓度大的问题 得不到有效解决。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尘效率 高的扫路车除尘装置。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风 管、筒体和集尘箱,进风管与筒体连接为切向连接方式,筒体为圆筒型,内壁 长度方向设一缝隙,该缝隙为一狭长缝隙,其出口接集尘箱。本技术进风 管可与垃圾箱相通,亦可装于吸尘通道上。利用气流和尘粒在旋转过程中所获 得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尘粉从气流中分离,并抛入集尘箱内,从而达到除尘的 目的。 本技术结构简单,除尘效率较高,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图1之A-A剖视图。 图中:      1--进风管,    2-筒体,    3-螺旋出风管,      4-出口导管,   5-集尘箱,  6-油缸,      7-箱门,       8-垃圾箱,  9-缝隙。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本技术给出了该除尘装置安装在扫路车垃圾箱内之实施例,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进风管1、筒体2、集尘箱5,进风管1管口与垃圾箱8 内重力沉降室相通,另一端与筒体2切向连接,使进入进风管1内的尘粒呈切向 进入筒体2内;筒体2为卧置粗短形圆筒,从进风管1进入筒体2内壁的尘粒能获 得较大的离心力,可使尘粉从气流中分离。在筒体2内壁长度方向设有一缝隙 9,该缝隙9为一狭长缝隙,灰尘通过缝隙9可落入设于其下的集尘箱5内,在垃 圾箱8倾翻卸料时,设于扫路车上的油缸6可开启箱门7,将集尘箱5内的灰尘卸 干净。 在筒体2侧面,还设有一出口导管4,螺旋出风管3与其相接,出口导管4的 作用是保证气流和尘粉在筒体2内旋转,避免气体和尘粒直接排出筒体2。 本技术工作过程:扫路车在清扫作业过程中,垃圾及灰尘通过吸嘴吸 入到垃圾箱8内。粗大垃圾通过重力沉降留在了垃圾箱8内。由于垃圾箱8容积 较小,气流速度较高,灰尘不能沉降面从进风管1切向进入筒体2并沿筒体2内 壁旋转。由于尘粒质量大于气体,尘粒被甩到筒体2内壁边缘,并通过筒体2上 的狭长缝隙9落到集尘箱5内。由于尘粒在筒体2旋转所获得的离心力比其自重 大几十倍到上百倍,极小的尘粒都能从气体中分离出来,所以本技术的除 尘效率较碰撞式或回转式装置的除尘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扫路车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风管(1)、筒体(2)和集尘箱(5),所述进风管(1)与筒体(2)连接,筒体(2)内壁长度方向设一缝隙(9),缝隙(9)出口接集尘箱(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路车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风管(1)、筒体(2)和 集尘箱(5),所述进风管(1)与筒体(2)连接,筒体(2)内壁长度方向设 一缝隙(9),缝隙(9)出口接集尘箱(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路车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管(1)与筒 体(2)切向连接。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庆麟肖业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