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415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该装置为设置在排水沟内的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包括外槽和内衬槽;所述内衬槽内纵向设有数目大于1的换热管,所述内衬槽设有孔隙和溢流口;所述外槽设有废水排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孔隙和溢流口的设置,保证内衬槽内的水能够保持一定的量,通过与换热管内的凉水的热交换,使废水余热得到回收和有效的利用;该回收装置设置在热水排放的现场,如浴室的地面上的排水沟内,大大提高了热效率;该装置结构简单、环保无污染。

Recovery device for waste heat of waste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ste water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which is a recovery tank arranged in a drainage ditch; the recovery tank comprises an outer slot and an inner lining slot; the inner lining slot is longitudinally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heat exchanger tubes greater than 1; the inner lining slot is provided with a hole and an overflow port; and the outer slot is provided with a waste water discharge port.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he setting of the pore and the overflow port, ensures that the water in the lining groove can maintain a certain amount, and the waste heat can be recovered and effectively utilized by the heat exchange with the cool water in the heat exchange pipe; the recovery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spot where the hot water is discharged, such as the drainage ditch on the bathroom floor. The thermal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device has simple struc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no pol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的逐步污染,二者成为了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节约的重视,人们逐步探索出两条可行之路,一是寻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二是减少能量的浪费。人们生产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热水,而热水的应用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能量浪费,生活洗浴的废水和工业生产的废水蕴含了大量的余热,这部分余热随着废水的排放统统流失掉了。传统的集中废水余热利用系统,需要营造热水机房、放置热水储水水箱、复杂的管路设计以及循环泵、板换等设施,造价较高、安装困难、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热水到达水箱前需要流经复杂的管路,这一过程伴随着巨大的热量散失,热效率不高;且大量废水的集中存储会污染环境、水质变臭。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热效率高且对环境无影响的废水余热回收装置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该装置设置在废水排放的第一线场所,能够实时的将余热进行回收,是回收效率大大提高,且造价低、对环境无影响。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进行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该装置为设置在排水沟内的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包括外槽和设于外槽内的内衬槽;所述内衬槽内纵向设有数目大于1的换热管,所述内衬槽的底设有孔隙,端壁上端设有溢流口;所述外槽设有废水排出口。优选的,所述回收槽由依次纵向连接在排水沟内的端单元槽和间单元槽组成;所述外槽和所述内衬槽之间设有支墩。优选的,所述端单元槽的外槽和内衬槽分别由底壁、纵向两侧的侧壁、一端的端壁组成;所述内衬槽的底壁设有孔隙;所述内衬槽的端壁顶端设有溢流孔;所述外槽的端壁下端设有废水排出口。优选的,所述间单元槽的外槽和内衬槽分别由底壁和纵向两侧的侧壁组成;所述内衬槽的底壁设有孔隙。优选的,所述端单元槽内的所述换热管沿所述底壁和所述端壁设置。优选的,所述间单元槽内的所述换热管沿所述底壁设置。优选的,所述端单元槽的外槽和内衬槽的无端壁一端分别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的底壁的搭接舌和侧壁的承插结构。优选的,所述间单元槽的外槽和内衬槽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的底壁的搭接舌和侧壁的承插结构。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进水口分别与自来水的冷水管连接,所述换热管的出水口分别与用水设备连接。优选的,所述回收槽的侧壁和端壁分别与所述排水沟的侧壁和端壁连接;所述回收槽的高度与所述排水沟的深度相同;所述端单元槽和所述间单元槽分别设有含有孔隙的盖。与最接近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孔隙和溢流口的设置,保证内衬槽内的水能够保持一定的量,通过与换热管内的凉水的热交换,使废水余热得到回收和有效的利用;该回收装置设置在热水排放的现场,如浴室的地面上的排水沟内,在废水排放的第一时间对其热量进行吸收,避免了其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散失和浪费,大大提高了热效率;该装置结构简单、环保无污染。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端单元槽和间单元槽可以根据不同废水排放现场的尺寸选择并组装,适应性大大提高;同时安装、拆卸、维修过程灵活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技术提供的回收装置的纵截面图;图2:本技术提供的回收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进水口,2-溢流口,3-换热管,4-孔隙,5-连接组件,6-支墩、7-内衬槽、8-废水排出口、9-出水口、10-外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该装置为设置在排水沟内的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包括外槽10和设于外槽内的内衬槽7;所述内衬槽7内纵向设有数目大于1的换热管3,所述内衬槽7的底设有孔隙4,端壁上端设有溢流口2;所述外槽10设有废水排出口8。所述回收槽由依次纵向连接在排水沟内的端单元槽和间单元槽组成;所述外槽10和所述内衬槽7之间设有支墩。所述端单元槽的外槽10和内衬槽7分别由底壁、纵向两侧的侧壁、一端的端壁组成;所述内衬槽7的底壁设有孔隙4;所述内衬槽7的端壁顶端设有溢流口2;所述外槽10的端壁下端设有废水排出口8。所述间单元槽的外槽10和内衬槽8分别由底壁和纵向两侧的侧壁组成;所述内衬槽7的底壁设有孔隙4。所述端单元槽内的所述换热管3沿所述底壁和所述端壁设置。所述间单元槽内的所述换热管3沿所述底壁设置。所述端单元槽的外槽10和内衬槽7的无端壁一端分别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的底壁的搭接舌和侧壁的承插结构。所述间单元槽的外槽10和内衬槽7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的底壁的搭接舌和侧壁的承插结构。所述换热管3的进水口1分别与自来水的冷水管连接,所述换热管的出水口9分别与用水设备连接。优选的,所述回收槽的侧壁和端壁分别与所述排水沟的侧壁和端壁连接;所述回收槽的高度与所述排水沟的深度相同;所述端单元槽和所述间单元槽分别设有含有孔隙的盖。最后应该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设置在排水沟内的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包括外槽和设于外槽内的内衬槽;所述内衬槽内纵向设有数目大于等于1的换热管;所述内衬槽的底设有孔隙,端壁上端设有溢流口;所述外槽设有废水排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设置在排水沟内的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包括外槽和设于外槽内的内衬槽;所述内衬槽内纵向设有数目大于等于1的换热管;所述内衬槽的底设有孔隙,端壁上端设有溢流口;所述外槽设有废水排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槽由依次纵向连接在排水沟内的端单元槽和间单元槽组成;所述外槽和所述内衬槽之间设有支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单元槽的外槽和内衬槽分别由底壁、纵向两侧的侧壁、一端的端壁组成;所述内衬槽的底壁设有孔隙;所述内衬槽的端壁顶端设有溢流孔;所述外槽的端壁下端设有废水排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单元槽的外槽和内衬槽分别由底壁和纵向两侧的侧壁组成;所述内衬槽的底壁设有孔隙。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水余热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文哲杨春亮冯祥利董超娄喆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