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369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为负光焦度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为正光焦度透镜;沿着物侧至像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凹‑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为凸‑凹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具有大视场角、低畸变和体积小的特点。

Near infrared large aperture len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ar infrared large aperture lens, which comprises: first lens, second lens, third lens, aperture, fourth lens, fifth lens, sixth lens and seventh lens arranged sequentially along the optical axis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the first lens, the fourth lens and the fifth lens are negative focal lenses; The second lens, the third lens, the sixth lens and the seventh lens are positive focal lenses; the first lens is a convex concave lens along the direction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the fifth lens is a concave convex lens; the sixth lens is a biconvex lens; and the seventh lens is a convex concave lens. The near-infrared large aperture lens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field angle, low distortion and small volu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红外大光圈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探测系统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近红外大光圈镜头。
技术介绍
红外探测镜头广泛应用于军工装备、安防监控、三维空间测量等。随着向高精尖领域应用的扩大,对红外探测镜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红外探测镜头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对接收通光量的要求,要求其在光线微弱的环境中,仍能最大程度地收集到由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以充分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并且保证像面边缘有较高的亮度,以提高对边缘视场的探测能力。同时,红外探测镜头也需要满足大角度和低畸变以及小型化的要求,以提高对三维空间的测量精度。目前常见的大光圈近红外镜头一般是由6—10片透镜组成,在光线极弱的应用环境中,难以满足大通光量的要求,收集不到足够的反射红外光线且成像面边缘的亮度较暗,使得对三维空间的测量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视场角、低畸变以及体积小的超大光圈近红外大光圈镜头。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为负光焦度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为正光焦度透镜;沿着物侧至像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凹-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为凸-凹透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镜头的入瞳直径D满足关系式:f/D<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镜头的轴外视场的有效光圈值Foff与所述镜头的轴上视场的有效光圈值Fon满足关系式:Foff/Fon<1.3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镜头的半像高IH与所述镜头的视场角FOV满足关系式:3.75<IH/tan(FOV/2)<4.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沿着物侧至像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为第一光学面,朝向像侧的面为第二光学面,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光学面的光学有效口径D1-2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光学面的曲率半径R1-2满足关系式:1.35<D1-2/R1-2<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一光学面的曲率半径R5-1满足:-15.00<R5-1<-7.50;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二光学面的曲率半径R5-2满足:-31.00<R5-2<-9.00;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一光学面的曲率半径R5-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二光学面的曲率半径R5-2满足关系式:1.10<R5-2/R5-1<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关系式:-3.00<f1/f<-1.90;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关系式:4.00<f2/f<7.5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关系式:2.00<f3/f<4.00;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关系式:-30.00<f4/f<-12.0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关系式:-24.00<f5/f<-6.0;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关系式:1.60<f6/f<2.30;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关系式:4.00<f7/f<5.5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d1,阿贝数为vd1,分别满足:1.80<nd1<2.10,17<vd1<35;所述第四透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d4,阿贝数为vd4,分别满足:1.60<nd4<1.9,25<vd4<6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七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d7,满足:nd7>1.7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矢高满足以下关系式:1.00<SAG1_1.0h/SAG1_0.8h<1.501.60<SAG1_0.8h/SAG1_0.6h<1.802.0<SAG1_0.6h/SAG1_0.4h<2.503.00<SAG1_0.4h/SAG1_0.2h<4.00其中,SAG1_1.0h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第一光学面上最大光学有效径处的矢高,SAG1_0.8h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第一光学面上0.8倍最大光学有效径处的矢高,SAG1_0.6h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第一光学面上0.6倍最大光学有效径处的矢高,SAG1_0.4h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第一光学面上0.4倍最大光学有效径处的矢高,SAG1_0.2h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第一光学面上0.2倍最大光学有效径处的矢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第一光学面的曲率半径R7-1与所述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CT满足关系式:2.50<R7-1/CT<3.10;所述第七透镜的第二光学面的曲率半径R7-2与所述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CT满足关系式:3.10<R7-2/CT<5.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均采用光学玻璃材料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在镜头特定的位置设置特定光焦度的透镜,实现正光焦度透镜和负光焦度透镜的合理搭配,使大角度入射的光线能渐次以较小的角度通过每一片透镜,有利于校正系统像差,降低系统的公差敏感度。光阑设置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将系统的七片透镜合理分开,光阑前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成前组;光阑后由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组成后组。前组主要将入射光线的角度收小,使得光线能以较小的角度通过光阑,有利于后组控制畸变和校正像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第一透镜为凸-凹透镜,第五透镜为凹-凸透镜,第六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七透镜为凸-凹透镜。如此设置,使得主光线能以较小的角度入射到其表面上,有效降低系统的公差敏感性,更有利于加工生产。并且第六透镜为双凸时,有利于光线平缓地由前面的第五透镜过渡到最后的第七透镜,校正像差,控制畸变,提高相对照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镜头的入瞳直径D满足关系式:f/D<1.1。如此设置,使得镜头的大光圈保证了在光线微弱的环境中,镜头仍能最大程度地收集到由物体反射回来的近红外光线,使像面有足够的亮度,能够充分获取所探测目标的信息,提高对三维空间探测的精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镜头的轴外视场的有效光圈值Foff与镜头的轴上视场的有效光圈值Fon满足关系式:Foff/Fon<1.35。满足此关系,可在最大程度收集物体反射回来的近红外光线的同时,保证像面边缘有足够的亮度,进而使画面的整体亮度从中心到边缘均匀过度,提高镜头对三维空间的探测精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镜头的半像高IH与镜头的视场角FOV满足关系式:3.75<IH/tan(FOV/2)<4.0。如此设置,使得在保证系统满足一定视场角度和像高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光学系统的畸变量,最大程度降低因畸变而导致的对三维空间的探测误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使第一透镜向着光阑弯曲,形成类似弯月的形状,减小主光线的入射高度,有利于校正轴外视场的像差。同时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光阑(S)、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所述第四透镜(4)和所述第五透镜(5)为负光焦度透镜;所述第二透镜(2)、所述第三透镜(3)、所述第六透镜(6)和所述第七透镜(7)为正光焦度透镜;沿着物侧至像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1)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五透镜(5)为凹‑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6)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七透镜(7)为凸‑凹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光阑(S)、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所述第四透镜(4)和所述第五透镜(5)为负光焦度透镜;所述第二透镜(2)、所述第三透镜(3)、所述第六透镜(6)和所述第七透镜(7)为正光焦度透镜;沿着物侧至像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1)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五透镜(5)为凹-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6)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七透镜(7)为凸-凹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镜头的入瞳直径D满足关系式:f/D<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轴外视场的有效光圈值Foff与所述镜头的轴上视场的有效光圈值Fon满足关系式:Foff/Fon<1.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半像高IH与所述镜头的视场角FOV满足关系式:3.75<IH/tan(FOV/2)<4.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物侧至像侧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1)至所述第七透镜(7)的朝向物侧的面为第一光学面,朝向像侧的面为第二光学面,所述第一透镜(1)的第二光学面的光学有效口径D1-2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光学面的曲率半径R1-2满足关系式:1.35<D1-2/R1-2<1.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5)的第一光学面的曲率半径R5-1满足:-15.00<R5-1<-7.50;所述第五透镜(5)的第二光学面的曲率半径R5-2满足:-31.00<R5-2<-9.00;所述第五透镜(5)的第一光学面的曲率半径R5-1与所述第五透镜(5)的第二光学面的曲率半径R5-2满足关系式:1.10<R5-2/R5-1<2.1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关系式:-3.00<f1/f<-1.90;所述第二透镜(2)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关系式:4.00<f2/f<7.5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3)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关系式:2.00<f3/f<4.00;所述第四透镜(4)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关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