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337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伞,特别是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属于伞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包括伞头和设置于伞头顶部的喷气头,所述伞头上开设有与伞头内腔连通的进气孔,伞头内装配有气泵,所述喷气头上开设有喷气孔,喷气孔通过输气通道与气泵相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通过气泵不断从输气通道向喷气孔输送有压空气,形成阻挡雨滴的气幕,起到遮雨的效果,由于本空气伞没有伞骨、伞面,不会因伞面附着雨水而打湿地面,也便于收纳。

Umbrella type air umbrell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ir umbrella, in particular to an air umbrella without umbrella bones,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umbrella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n-umbrella-bone type air umbrella, which comprises an umbrella head and a jet head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umbrella head. The umbrella head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umbrella head, and an air pump is arranged in the umbrella head. The air inlet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pump through the air transmission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n umbrella-bone-free air umbrella, which continuously conveys pressurized air from the air-conveying channel to the air-jet hole through an air pump, forms an air curtain to block raindrops, and has the effect of sheltering rain. Since the air umbrella has no umbrella bone and umbrella surface, the wetland surface can not be hit because the umbrella surface adheres to rainwater, and it is convenient to rece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伞,特别是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属于伞

技术介绍
现有的伞都有伞骨、伞面,伞骨常常被雨水浸湿而锈蚀,而伞面上常常会有水珠附着而打湿地面,并且当撑伞进入室内后,被雨水浸湿的伞不易收纳。因此,本使用新型提供一种没有伞骨、伞面,不会因伞面附着雨水而打湿地面的空气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本技术没有伞骨、伞面,不会因伞面附着雨水而打湿地面,也便于收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包括伞头和设置于伞头顶部的喷气头,所述伞头上开设有与伞头内腔连通的进气孔,伞头内装配有气泵,所述喷气头上开设有喷气孔,喷气孔通过输气通道与气泵相连通。采用本技术的空气伞时,通过气泵不断从输气通道向喷气孔输送有压空气,形成阻挡雨滴的气幕,起到遮雨的效果。由于本空气伞没有伞骨、伞面,不会因伞面附着雨水而打湿地面,也便于收纳。本技术的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所述喷气头包括装配于伞头顶部的第一节流盘、和紧贴的装配于第一节流盘顶部的第二节流盘,所述第一节流盘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交汇后通过输气通道与气泵相连通,所述第二节流盘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的个数与第一通气孔相同,第二通气孔与第一通气孔一一相连通形成喷气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流盘镶嵌于伞头顶部,第二节流盘通过限位压板装配于伞头顶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节流盘通过旋转机构可转动的装配于第一节流盘顶部。通过旋转机构旋转第二节流盘,可以调节第二通气孔与第一通气孔的重合度以对空气压力进行控制,可根据雨量、风量等外界环境的变化,控制系统输出压力,调节空气伞的遮挡范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开设于第二节流盘底部的圆形底腔,该底腔侧壁设置有内齿,底腔顶部通过连接件装配有支撑板,且第二节流盘与支撑板可相对转动,支撑板与第一节流盘之间装配有与内齿相啮合的外齿轮,所述第一节流盘顶部装配有电机,电机上连接有与外齿轮相啮合的蜗杆。作为旋转机构的具体的可选设计,底腔侧壁设置有内齿,即第二节流盘的相当于一个内齿轮。通过电机驱动蜗杆转动联动外齿轮转动,而外齿轮与内齿相啮合,通过外齿轮的转动实现第二节流盘相对于第一节流盘转动,从而能够实现调节第二通气孔与第一通气孔的重合度。进一步的,该无伞骨式空气伞的电源为可充电电池。即,电池与气泵相连,以向气泵供电。以及电池与电机相连,以向电机供电。充电后的空气伞能够应用于室外没有外接电源的场所。可供选择的,电池为锂电池。当然,空气伞的电源还可以是外接电源,或可充电电池与外接电源共存的设计。本技术的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所述输气通道上连接有溢流阀,伞头上开设有泄压孔,该泄压孔通过泄压通道与溢流阀相连通。作为空气伞的保护设计,溢流阀能够避免输气通道的压力过高损坏空气伞。本技术的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还包括设置于伞头底部的伞柄。优选的,与可充电电池的设计相结合时,可充电电池设置于伞柄内,使空气伞的重心下移,使空气伞更加可靠。进一步的,所述伞柄底部设置有伞把,所述伞柄插入伞把内并可在伞把内上下滑动。即伞柄与伞把形成伸缩式结构。使用时,将伞柄上拔,提高空气伞的高度,便于使用。不使用时,将伞柄下推,降低空气伞的高度,便于收纳,节约空间。进一步的,所述伞把侧壁上装配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伞把侧壁的台阶孔,该台阶孔内侧的直径小于外侧的直径,所述台阶孔内套装有台阶卡套和凹形堵头,该台阶卡套一端为球头状并插入伞把内腔、该球头状的台阶卡套嵌入伞柄侧部的盲孔内,台阶卡套另一端嵌入凹形堵头内,且台阶卡套与凹形堵头之间连接有弹簧。作为限位机构具体的可选设计,将伞柄柔性固定于伞把内。伞柄上拔后,台阶卡套嵌入伞柄侧部的盲孔内时,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空气伞能够保持需要的高度。将伞柄下推时,由于嵌入伞柄侧部盲孔内的台阶卡套为球头状,通过向下施加压力即可使台阶卡套从盲孔内脱离,从而能够将空气伞的高度降低。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采用有压气体形成的气幕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伞骨、伞面,能够起到遮雨的效果,并解决了伞骨易锈蚀、伞面易附着雨水的问题。2、喷气头的第二节流盘通过旋转机构可转动的装配于第一节流盘顶部的设计,可以调节第二通气孔与第一通气孔的重合度以对空气压力进行控制,可根据雨量、风量等外界环境的变化,控制系统输出压力,调节空气伞的遮挡范围。3、有压气体由气泵提供,而溢流阀与泄压孔的设计,通过溢流阀控制空气伞的最高气压,作为空气伞的保护设计,能够避免输气通道的压力过高损坏空气伞。4、伞柄与伞把形成伸缩式结构的设计,以及限位机构的柔性固定设计使用时,将伞柄上拔,提高空气伞的高度,便于使用。不使用时,将伞柄下推,使伞柄置于伞把内,降低了空气伞的高度,便于收纳,节约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无伞骨式空气伞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无伞骨式空气伞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图中标记:1-喷气头、11-第一节流盘、12-第二节流盘、2-伞头、21-盖板、3-伞柄、31-电池、32-盲孔、4-伞把、41-台阶孔、51-进气孔、52-气泵、53-输气通道、54-第一通气孔、55-第二通气孔、6-溢流阀、61-泄压孔、7-底腔、71-支撑板、72-连接件、73-电机、74-蜗杆、75-外齿轮、76-内齿、8-限位压板、91-台阶卡套、92-弹簧、93-凹形堵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包括伞头2和设置于伞头2顶部的喷气头1,所述伞头2上开设有与伞头2内腔连通的进气孔51,伞头2内装配有气泵52,所述喷气头1上开设有喷气孔,喷气孔通过输气通道53与气泵52相连通。采用本技术的空气伞时,通过气泵52不断从输气通道53向喷气孔输送有压空气,形成阻挡雨滴的气幕,起到遮雨的效果。由于本空气伞没有伞骨、伞面,不会因伞面附着雨水而打湿地面,也便于收纳。基于本实施例的进一步的优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喷气头1包括装配于伞头2顶部的第一节流盘11、和紧贴的装配于第一节流盘11顶部的第二节流盘12,所述第一节流盘11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气孔54,所述第一通气孔54交汇后通过输气通道53与气泵52相连通,所述第二节流盘12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气孔54,第二通气孔55的个数与第一通气孔54相同,第二通气孔55与第一通气孔54一一相连通形成喷气孔。优选的,第二通气孔55与第一通气孔54呈环形阵列分布。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节流盘11镶嵌于伞头2顶部,第二节流盘12通过限位压板8装配于伞头顶部。可供选择的,第一节流盘11呈正多边形状,镶嵌于伞头2顶部对应的正多边形凹槽内。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节流盘12通过旋转机构可转动的装配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头(2)和设置于伞头(2)顶部的喷气头(1),所述伞头(2)上开设有与伞头(2)内腔连通的进气孔(51),伞头(2)内装配有气泵(52),所述喷气头(1)上开设有喷气孔,喷气孔通过输气通道(53)与气泵(5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头(2)和设置于伞头(2)顶部的喷气头(1),所述伞头(2)上开设有与伞头(2)内腔连通的进气孔(51),伞头(2)内装配有气泵(52),所述喷气头(1)上开设有喷气孔,喷气孔通过输气通道(53)与气泵(52)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头(1)包括装配于伞头(2)顶部的第一节流盘(11)、和紧贴的装配于第一节流盘(11)顶部的第二节流盘(12),所述第一节流盘(11)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气孔(54),所述第一通气孔(54)交汇后通过输气通道(53)与气泵(52)相连通,所述第二节流盘(12)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气孔(54),第二通气孔(55)的个数与第一通气孔(54)相同,第二通气孔(55)与第一通气孔(54)一一相连通形成喷气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盘(11)镶嵌于伞头(2)顶部,第二节流盘(12)通过限位压板(8)装配于伞头顶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盘(12)通过旋转机构可转动的装配于第一节流盘(11)顶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伞骨式空气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开设于第二节流盘(12)底部的圆形底腔(7),该底腔(7)侧壁设置有内齿(76),底腔(7)顶部通过连接件(72)装配有支撑板(71),且第二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