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颈椎前路减压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3270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颈椎前路减压的结构,包括支撑柱和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两个紧固钉。支撑柱的上、下两定位部分别与相邻的椎体固定,起到了接骨板的作用,所以不用使用接骨板。支撑柱呈与颈椎的曲度相匹配的柱状结构,也就是向实施手术的方向凸出,这样既不影响颈椎的既有曲度,又可以方便拧紧紧固钉。支撑柱的两端均具有能够嵌入相邻椎体内的定位部,也就是支撑柱的横截面尺寸小于上下两椎体,这样就不会摩擦椎体外的气管、食管等其它器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支撑柱通过紧固钉与上下椎体固定,固定牢靠,且只需两个紧固钉,节省了手术费用。

A structure for anterior decompression of cervical sp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ucture for anterior decompression of cervical vertebra, comprising a supporting column and a fixing component. The fixed assembly includes two fastening pins. The upper and lower positioning parts of the support column are fixed with adjacent vertebral bodies respectively, which acts as a bone plate, so the plate is not used. The supporting pillar is a columnar structure matching the curvature of the cervical spine, that is, projecting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the operation. This does not affect the curvature of the cervical spine, but also facilitates the screw fixation. Both ends of the strut have locations that can be embedded in adjacent vertebral bodies, i.e. the cross-sectional dimensions of the strut a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vertebral bodies, so that no other organs such as the airway and esophagus outside the vertebral body can be rubbed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an be reduced.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fixed firmly with the upper and lower vertebral bodies by fastening screws, and only two fastening screws are needed to save the opera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颈椎前路减压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颈椎病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颈椎前路减压的结构。
技术介绍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爆裂骨折的患者,经常会伴有病变部位压迫脊髓及神经,会导致压迫部位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对其治疗手段经常采取颈椎前路减压的手术。现在进行颈椎前路的减压手术,大多采用将病变的椎间盘取出后,填充碎骨放置钛笼,然后外围设置接骨板固定病变椎间盘的上下相邻的椎体,而接骨板可能会摩擦气管、食管等其它器官,而且接骨板与钛笼之没有固定,钛笼固定依靠的是上下两椎体间的挤压,存在错位风险,一旦错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增加了患者的风险及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用接骨板且固定牢靠的用于颈椎前路减压的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颈椎前路减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和固定组件;支撑柱,呈与颈椎的曲度相匹配的柱状结构,所述支撑柱的侧面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填充槽,所述填充槽关于支撑柱的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均具有能够嵌入相邻椎体内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带有螺纹结构的通孔,且其一端开口位于填充槽内,并朝向填充槽外;固定组件,包括与固定孔螺纹配合的紧固钉,所述紧固钉将对应的定位部与相邻的椎体固定。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横截面为圆形。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横截面直径为6~15mm,所述支撑柱的高度为20~50mm。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槽的槽深为2~3mm。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凹槽。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与竖直方向具有30~60°的夹角β。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位于填充槽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紧固钉的钉帽位于凹槽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撑柱的上、下两定位部分别与相邻的椎体固定,起到了接骨板的作用,所以不用使用接骨板。支撑柱,呈与颈椎的曲度相匹配的柱状结构,也就是向实施手术的方向凸出,这样既不影响颈椎的既有曲度,又可以方便拧紧紧固钉。支撑柱的两端均具有能够嵌入相邻椎体内的定位部,也就是支撑柱的横截面尺寸小于上下两椎体,这样就不会摩擦椎体外的气管、食管等其它器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支撑柱通过紧固钉与上下椎体固定,固定牢靠,且只需两个紧固钉,节省了手术费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与椎体固定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撑柱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颈椎前路减压的结构,包括支撑柱1和固定组件。支撑柱1,呈与颈椎的曲度相匹配的柱状结构,根据医疗知识,支撑柱1整体呈5~10°的弧形,所述支撑柱1的侧面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填充槽11,所述填充槽11关于支撑柱1的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柱1的两端均具有能够嵌入相邻椎体3内的定位部13,所述定位部13上开设有固定孔12,所述固定孔12为带有螺纹结构的通孔,且其一端开口位于填充槽11内,并朝向填充槽11外。固定组件,包括与固定孔12螺纹配合的紧固钉21,所述紧固钉21将对应的定位部13与相邻的椎体3固定。本结构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中的使用步骤如下:第一步,取出病变椎间盘及其他碎骨;第二步,在病变椎间盘的上下两相邻椎体3上根据支撑柱1形状分别加工一个凹槽;第三步,将支撑柱1的上、下两定位部13的顶部分别置入上下两个椎体3的凹槽内;第四步,用两个紧固钉21分别放入支撑柱1的上下两个固定孔12内,通过拧紧紧固钉21将支撑柱1的上、下两定位部13分别与相邻的椎体3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支撑柱1的横截面为圆形,这种结构简单易加工,且手术中也减小了在病变椎间盘的上下两相邻椎体3上加工放置支撑柱1的凹槽的难度。进一步的,根据医疗实践,支撑柱1的横截面直径为6~15mm,所述支撑柱1的高度为20~50mm,这就能满足绝大部分的患者使用。优选的,填充槽11的槽深为2~3mm,这样可以使紧固钉的钉帽不会漏出填充槽11。为了保证支撑柱1的支撑强度,支撑柱1对应填充槽11底部的厚度范围为4~12mm。优选的,填充槽11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凹槽,这种形状既能满足碎骨填充空间,又能降低对支撑柱1强度的影响。优选的,固定孔12与竖直方向具有30~60°的夹角β,这样可以延长固定孔12与椎体3的螺纹长度,使固定更加牢靠,而且这个角度也方便安装时安装工具的使用。优选的,固定孔12位于填充槽11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紧固钉21的钉帽位于凹槽内,这样紧固钉21的钉帽不会漏出来影响填充碎骨,更不会漏出支撑柱1摩擦其它器官,且碎骨生长后能够防止紧固钉21松动,使本结构更加牢靠。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对本专利技术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颈椎前路减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1)和固定组件;支撑柱(1),呈与颈椎的曲度相匹配的柱状结构,所述支撑柱(1)的侧面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填充槽(11),所述填充槽(11)关于支撑柱(1)的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柱(1)的两端均具有能够嵌入相邻椎体(3)内的定位部(13),所述定位部(13)上开设有固定孔(12),所述固定孔(12)为带有螺纹结构的通孔,且其一端开口位于填充槽(11)内,并朝向填充槽(11)外;固定组件,包括与固定孔(12)螺纹配合的紧固钉(21),所述紧固钉(21)将对应的定位部(13)与相邻的椎体(3)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颈椎前路减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1)和固定组件;支撑柱(1),呈与颈椎的曲度相匹配的柱状结构,所述支撑柱(1)的侧面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填充槽(11),所述填充槽(11)关于支撑柱(1)的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柱(1)的两端均具有能够嵌入相邻椎体(3)内的定位部(13),所述定位部(13)上开设有固定孔(12),所述固定孔(12)为带有螺纹结构的通孔,且其一端开口位于填充槽(11)内,并朝向填充槽(11)外;固定组件,包括与固定孔(12)螺纹配合的紧固钉(21),所述紧固钉(21)将对应的定位部(13)与相邻的椎体(3)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颈椎前路减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燕宾陈伟张奇张英泽侯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