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光纤配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206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光纤配线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插接有架体,所述箱体对应架体前后两侧设置有理线槽,所述箱体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架体包括底板与顶板,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固定设置左挡板与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内侧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绕线盘,所述右挡板上设置有开口,且开口与固定轴相对应,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插板,所述插板尾部与滑槽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弹簧,所述开口内侧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与插板相配合,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上设置有万向脚轮,所述支腿上螺纹连接有滑套,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方便,线路梳理合理有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光纤配线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光纤配线架。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通过电缆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现在通信网络大多使用光纤进行信息传输。而无论是在室内分布系统或是宏基站系统中都会使用到光纤配线架,光纤配线架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局端主干光缆,方便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现有光纤配线架占地面积大、结构松散,内部空间利用率较低,无法适应较小的机房空间,空间兼容性较低。并且,现有的光纤配线架内部线路繁杂,极容易导致线路之间相互缠绕、挤压、打结,从而使得在对其进行维护、修理时,造成线路的接错、扭转等现象。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会对光线通信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光纤配线架,安装方便,线路梳理合理有序。(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光纤配线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插接有架体,所述箱体对应架体前后两侧设置有理线槽,所述箱体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架体包括底板与顶板,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固定设置左挡板与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内侧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绕线盘,所述右挡板上设置有开口,且开口与固定轴相对应,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插板,所述插板尾部与滑槽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弹簧,所述开口内侧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与插板相配合,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上设置有万向脚轮,所述支腿上螺纹连接有滑套。进一步而言,所述箱体内固定设置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底板紧配合。进一步而言,所述箱体顶部对应凸台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顶板紧配合。进一步而言,所述左挡板内侧对应固定轴两侧固定设置有导线耳。进一步而言,所述封盖的截面为T形状,所述开口与封盖紧配合。进一步而言,所述封盖内侧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固定轴配合。进一步而言,所述弹簧为压簧。(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支腿底部设置万向脚轮,便于箱体的移动,而螺纹连接于支腿上的滑套则提高了箱体安放后的稳定性。2、箱体两侧均设有散热风扇,便于其内部工作时热量的排出,避免温度过高对设备产生影响。3、箱体内上下对应设有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便于对架体的定位安装稳固。4、架体内通过绕线盘分级、分层绕设安装线缆,且每个绕线轮两侧均对应设有导线耳,便于线缆的导出,且避免了相邻线缆之间发生错乱、缠绕、打结等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箱体半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位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架体右侧视图。1-箱体;11-理线槽;12-凹槽;13-散热风扇;14-凸台;15-第一限位槽;16-第二限位槽;2-架体;21-底板;22-顶板;23-左挡板;24-右挡板;25-固定轴;26-绕线盘;27-开口;28-插槽;29-导线耳;3-封盖;31-滑槽;32-插板;33-弹簧;34-限位孔;4-支腿;41-万向脚轮;42-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新型光纤配线架,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插接有架体2,所述箱体1对应架体2前后两侧设置有理线槽11,所述箱体1两侧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设置有散热风扇13,所述架体2包括底板21与顶板22,所述底板21与顶板22之间固定设置左挡板23与右挡板24,所述左挡板23内侧设置有固定轴25,所述固定轴25上设置有绕线盘26,所述右挡板24上设置有开口27,且开口27与固定轴25相对应,所述开口27上设置有封盖3,所述封盖3上设置有滑槽31,所述滑槽31内滑动连接插板32,所述插板32尾部与滑槽3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弹簧33,所述开口27内侧设置有插槽28,所述插槽28与插板32相配合,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支腿4,所述支腿4上设置有万向脚轮41,所述支腿4上螺纹连接有滑套42。进一步而言,所述箱体1内固定设置凸台14,所述凸台14上设置第一限位槽15,所述第一限位槽15与底板21紧配合。进一步而言,所述箱体1顶部对应凸台14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6,所述第二限位槽16与顶板22紧配合。进一步而言,所述左挡板23内侧对应固定轴25两侧固定设置有导线耳29。进一步而言,所述封盖3的截面为T形状,所述开口27与封盖3紧配合。进一步而言,所述封盖3内侧设置有限位孔34,所述限位孔34与固定轴25配合。进一步而言,所述弹簧33为压簧。工作原理:使用者打开开口27上的封盖,将绕设有光纤的绕线盘26套设于固定轴25上,并使得光纤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一侧的导线耳29上的穿孔,便于对光线线缆的梳理。然后,盖上封盖3,并使得插板32插接入开口27内壁上的插槽28内,实现对封盖3的限位固定。封盖3内侧设置限位孔34,限位孔34与固定轴25配合,便于封盖3的定位安装,同时也对套设于固定轴25上的绕线盘26进行限位。将绕线盘26依次安装完毕后,将架体2从箱体1顶部的第二限位槽16处插入箱体1内,箱体1内设置对应的凸台14,凸台14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5,第一限位槽15与底板21配合,从而通过第一限位槽15与第二限位槽16实现对架体2的安装定位,且架体2内绕线盘26上的光线线缆可从箱体1前后两侧设置的理线槽11处伸出箱体1外,顶板22上设有绑带,便于架体2的取出和放置。接着,使用者即可通过万向脚轮41推动该箱体1至使用位置处,然后旋动滑套42,使得滑套42与地面接触从而实现稳定支撑。另外,箱体1两侧凹槽12内还设有散热风扇13,便于箱体内部热量的排出,避免温度过高对设备产生影响,凹槽12外侧还设有防尘网,避免外界灰尘对设备的侵蚀干扰。。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光纤配线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插接有架体(2),所述箱体(1)对应架体(2)前后两侧设置有理线槽(11),所述箱体(1)两侧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设置有散热风扇(13),所述架体(2)包括底板(21)与顶板(22),所述底板(21)与顶板(22)之间固定设置左挡板(23)与右挡板(24),所述左挡板(23)内侧设置有固定轴(25),所述固定轴(25)上设置有绕线盘(26),所述右挡板(24)上设置有开口(27),且开口(27)与固定轴(25)相对应,所述开口(27)上设置有封盖(3),所述封盖(3)上设置有滑槽(31),所述滑槽(31)内滑动连接插板(32),所述插板(32)尾部与滑槽(3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弹簧(33),所述开口(27)内侧设置有插槽(28),所述插槽(28)与插板(32)相配合,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支腿(4),所述支腿(4)上设置有万向脚轮(41),所述支腿(4)上螺纹连接有滑套(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插接有架体(2),所述箱体(1)对应架体(2)前后两侧设置有理线槽(11),所述箱体(1)两侧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设置有散热风扇(13),所述架体(2)包括底板(21)与顶板(22),所述底板(21)与顶板(22)之间固定设置左挡板(23)与右挡板(24),所述左挡板(23)内侧设置有固定轴(25),所述固定轴(25)上设置有绕线盘(26),所述右挡板(24)上设置有开口(27),且开口(27)与固定轴(25)相对应,所述开口(27)上设置有封盖(3),所述封盖(3)上设置有滑槽(31),所述滑槽(31)内滑动连接插板(32),所述插板(32)尾部与滑槽(3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弹簧(33),所述开口(27)内侧设置有插槽(28),所述插槽(28)与插板(32)相配合,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支腿(4),所述支腿(4)上设置有万向脚轮(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章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