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自动对接装置及收容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202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容结构,通过第一收容板与公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形成对接装置公端、及第二收容板与母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形成对接装置母端后,当对接装置公端靠近对接装置母端时,第一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与第二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相互吸引趋近,使得第一收容板上的导向部件与第二收容板上的导向部件相互耦合。因而,采用上述结构后能够使公端与母端稳定连接。此外还提供一种信号自动对接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信号自动对接装置及收容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号自动对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操作简单、连接稳定的信号自动对接装置及收容结构。
技术介绍
产品检验是现代电子企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质量监测手段。在电子产品检测时,信号需要从信号发生源传输到待检测的电子产品。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人工在信号发生源端和待检测产品端进行线材插拔的方式完成信号的传输。在这种由人工进行线材插拔的方式中,每个检测位都需要至少一个工人插拔线材并检测功能,而在生产线上通常具有多个检测工位,需要多个工人负责不同信号通道的检测。这种传统方式的自动化程度低,且人工成本较高。自动化的信号对接方式将有效免去频繁进行线材插拔的过程,例如仅在前端将对接装置的线材与待测电子产品连接以及电子产品检测完毕将检测线材除去的步骤需要人工操作,而在由机器视觉设备对待测电子产品进行自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无需测试人员。但目前,行业中现有的自动信号对接方式往往不能满足信号对接的高精确度和可靠性的要求,难以应用在行业生产中,无法获得大规模的应用。一种有效的信号自动对接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频繁进行人工线材插拔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无需频繁进行人工线材插拔的信号自动对接装置及收容结构。一种信号自动对接电路的收容结构,用于收容信号自动对接电路的公端电路模块和母端电路模块;所述收容结构包括第一收容板和第二收容板,所述第一收容板与所述第二收容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收容板设置有多个吸引部件、多个固定部件、多个电路收容槽及多个穿出部件;所述多个吸引部件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所述多个固定部件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所述多个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公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所述多个电路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公端电路模块上凸出于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所述公端电路模块上的多个信号模块对应穿过所述多个穿出部件;所述第一收容板与所述公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形成对接装置公端、及所述第二收容板与所述母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形成对接装置母端后,当所述对接装置公端靠近所述对接装置母端时,所述第一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与所述第二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相互吸引趋近,使得第一收容板上的导向部件与所述第二收容板上的导向部件相互耦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引部件包括磁铁收容槽和磁铁,所述磁铁置于所述磁铁收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结构包括3S个吸引部件,S≥1,所述磁铁收容槽包括(2N+1)个圆槽,N≥0;所述吸引部件以所述第一收容板的长边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或所述吸引部件以所述第一收容板的短边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固定部件沿所述第一收容板的两个长边依次间隔设置,用于将所述公端电路模块与所述第一收容板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收容槽包括高频电路收容槽、模拟电路收容槽及低频电路收容槽;所述高频电路收容槽与所述模拟电路收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板的相对的两短边端,所述低频电路收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板的中间位置,以远离所述高频电路收容槽与所述模拟电路收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出部件设置于所述吸引部件与所述电路收容槽之间。一种信号自动对接装置,包括公端电路模块、母端电路模块,还包括上述收容结构;所述公端电路模块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所述母端电路模块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板上,所述公端电路模块包括多个信号输出部及两对导向柱,所述多个信号输出部通过所述第一收容板的穿出部件、垂直穿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板背离所述公端电路模块的一面,所述两对导向柱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所述信号输出部与所述导向柱平行;所述母端电路模块包括多个信号输入部及两对导向套,所述多个信号输入部通过所述第二收容板的穿出部件、垂直穿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板背离所述母端电路模块的一面,所述两对导向套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板的两端;所述第一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与所述第二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相互吸引趋近,使得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套相互耦合、所述多个信号输出部与所述多个信号输入部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输出部包括2M个输出脚,其中,所述2M个输出脚采用阵列形式排布,M≥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脚采用球珠结构,所述球珠结构包括针轴、钢珠、弹簧和针管;所述弹簧置于所述针管中,所述钢珠用于连接所述弹簧与所述针轴,使得所述针轴沿所述针管的轴向在针管内运动,其中,所述针轴凸出于所述针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脚的直径1.2±0.1mm,相邻输出脚的两中心点之间相距2-6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20个输出脚中的一个输出脚比其余19个输出脚短1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输入部包括2X个输入脚,其中,所述2X个输入脚采用阵列形式排布,X≥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脚为圆形金属块,所述圆形金属块的直径为2±0.2mm;相邻输入脚的两中心点之间相距2-6mm。上述收容结构通过第一收容板与公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形成对接装置公端、及第二收容板与母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形成对接装置母端后,当对接装置公端靠近对接装置母端时,第一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与第二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相互吸引趋近,使得第一收容板上的导向部件与第二收容板上的导向部件相互耦合。因而,采用上述结构后能够使公端与母端稳定连接。而信号自动对接装置采用上述收容结构后,第一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与所述第二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相互吸引趋近,使得导向柱与导向套相互耦合、多个信号输出部与多个信号输入部电连接。通过吸引部件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对接装置的伤害,提高对接装置的寿命,且以自动对接方式大大减少插拔线材和自动检测操作流程。附图说明图1为收容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信号自动对接装置的模块图;图3为信号输出部的侧视图;图4位信号输入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为收容结构的示意图。一种信号自动对接电路的收容结构,用于收容信号自动对接电路的公端电路模块201和母端电路模块203;收容结构包括第一收容板10和第二收容板20,第一收容板10与第二收容板20的结构相同;第一收容板10设置有多个吸引部件101、多个固定部件102、多个电路收容槽104及多个穿出部件103;多个吸引部件101对称分布于第一收容板10上;多个固定部件102均匀分布于第一收容板10上,多个固定部件102用于将公端电路模块201固定连接于第一收容板10上;多个电路收容槽104用于收容公端电路模块201上凸出于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公端电路模块201上的多个信号模块对应穿过多个穿出部件103;第一收容板1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信号自动对接装置及收容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号自动对接电路的收容结构,用于收容信号自动对接电路的公端电路模块和母端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结构包括第一收容板和第二收容板,所述第一收容板与所述第二收容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收容板设置有多个吸引部件、多个固定部件、多个电路收容槽及多个穿出部件;所述多个吸引部件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所述多个固定部件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所述多个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公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所述多个电路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公端电路模块上凸出于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所述公端电路模块上的多个信号模块对应穿过所述多个穿出部件;所述第一收容板与所述公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形成对接装置公端、及所述第二收容板与所述母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形成对接装置母端后,当所述对接装置公端靠近所述对接装置母端时,所述第一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与所述第二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相互吸引趋近,使得第一收容板上的导向部件与所述第二收容板上的导向部件相互耦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自动对接电路的收容结构,用于收容信号自动对接电路的公端电路模块和母端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结构包括第一收容板和第二收容板,所述第一收容板与所述第二收容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收容板设置有多个吸引部件、多个固定部件、多个电路收容槽及多个穿出部件;所述多个吸引部件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所述多个固定部件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所述多个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公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所述多个电路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公端电路模块上凸出于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所述公端电路模块上的多个信号模块对应穿过所述多个穿出部件;所述第一收容板与所述公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形成对接装置公端、及所述第二收容板与所述母端电路模块固定连接形成对接装置母端后,当所述对接装置公端靠近所述对接装置母端时,所述第一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与所述第二收容板上的多个吸引部件相互吸引趋近,使得第一收容板上的导向部件与所述第二收容板上的导向部件相互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自动对接电路的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部件包括磁铁收容槽和磁铁,所述磁铁置于所述磁铁收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自动对接电路的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结构包括3S个吸引部件,S≥1,所述磁铁收容槽包括(2N+1)个圆槽,N≥0;所述吸引部件以所述第一收容板的长边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或所述吸引部件以所述第一收容板的短边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收容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自动对接电路的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部件沿所述第一收容板的两个长边依次间隔设置,用于将所述公端电路模块与所述第一收容板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自动对接电路的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收容槽包括高频电路收容槽、模拟电路收容槽及低频电路收容槽;所述高频电路收容槽与所述模拟电路收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板的相对的两短边端,所述低频电路收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板的中间位置,以远离所述高频电路收容槽与所述模拟电路收容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淼张春平薛春花陈志列
申请(专利权)人: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