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809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涉及泵的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用于承载泵组的主轴转动,设置有驱动端与非驱动端,其中,轴承盒与泵组的泵盖螺栓把合,为整圈结构;第一滚动轴承与主轴过盈配合,安装在主轴上的靠近驱动端的一端;第二滚动轴承与主轴过盈配合,安装在主轴上的靠近非驱动端的一端;冷却水管,穿设于轴承盒的底部油腔的内部,在冷却水管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化结构设计体积小、在发热量小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强,设置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泵组运行稳定性高,适用于化工、发电、垃圾处理、钢铁冶炼等的单级泵、两级泵以及多级泵上。

Shell and tube cooling self lubricating bearing bod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hell-and-tube cooling type self-lubricating bearing body, relat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ump structure design, which is used to carry the rotation of the main shaft of the pump group and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end and a non-driving end, wherein the bearing box and the pump cover bolt of the pump group are closed in a whole ring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rolling bearing and the main shaft are fitted on the main shaft by interference fit. The second rolling bearing is fitted with the spindle interference fit, and is installed at one end of the spindle near the non-driving end; the cooling water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oil cavity at the bottom of the bearing box, and a radiator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cooling water pip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small heat generation and good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stable structure and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The pump set of the invention has high operation sta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single-stage, two-stage and multi-stage pumps of chemical industry, power generation, waste treatment, steel smelting,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泵的结构设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为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石化行业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应、混合、分离等操作广泛应用于石化产品的生产以及运输过程中。因此,石化用泵需求的种类日益增多,尤其是单级泵、两级泵的需求量更为庞大。由于单级泵以及两级泵的使用现场的环境限制,需要对泵组结构及润滑方式设置严格的要求,以保障石化产品的生产以及运输过程的安全以及石化产品的质量。现有技术中,单级泵、两级泵均设置有轴承体。轴承体又称轴承座或者轴承支架,轴承体的散热主要通过泵体的热传导实现,冷却方式全为在油腔周围布置一圈水冷腔,不仅体积大而且换热效果不好、润滑只有甩油环润滑方式一种、轴承托架多半采用半圆式结构、并且结构不能完全符合API标准,过热的轴承体继续运行不仅会使得轴承体的使用寿命减短,需短时间周期内对轴承体进行更换,并且过热的轴承体运行还有可能将泵组的主轴烧坏,造成整个泵组的损坏,各种缺陷严重影响泵组的安全平稳运行。现在亟需解决的是如何设计一种轴承体,使安装有该轴承体的泵组能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换热效果佳、结构体积均合理且运行安全平稳的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用于承载泵组的主轴转动,设置有驱动端与非驱动端,包括轴承盒、第一滚动轴承、第二滚动轴承、冷却水管,其中,轴承盒与泵组的泵盖螺栓把合,为整圈结构;第一滚动轴承与主轴过盈配合,安装在主轴上的靠近驱动端的一端;第二滚动轴承与主轴过盈配合,安装在主轴上的靠近非驱动端的一端;冷却水管穿设于轴承盒的底部油腔的内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在冷却水管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设置于油腔的内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冷却水管两端露出轴承盒,并在冷却水管两端设置有外螺纹,冷却水管的两端通过旋进螺母的方式从轴承盒的外部,将冷却水管可拆卸固定在轴承盒上。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沿主轴的轴向,在第一滚动轴承、第二滚动轴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压盖,轴承压盖与轴承盒通过螺栓把合。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轴承压盖与主轴之间设置有防尘盘和/或轴承隔离器,防尘盘和/或轴承隔离器与主轴配合安装,轴承压盖与防尘盘和/或轴承隔离器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沿主轴的轴向,在第一滚动轴承、第二滚动轴承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套,轴承套设置于防尘盘或轴承隔离器之间。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轴承盒外部固定设置有油位计,油位计一端贯穿轴承盒深入至油腔的内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贯穿轴承盒设置有油雾润滑接口,用于油雾润滑,与油雾润滑接口配合在轴承盒外部设置有丝堵。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主轴上设置有甩油环,用于稀油润滑。上述方案的另一优选替代方案是,在轴承套可拆卸固定于主轴上,用于限制轴承套与主轴之间的相对滑动,其中,轴承套通过螺钉把合于主轴上或与金属键配合固定于主轴上。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轴承套通过螺钉把合于主轴的驱动端上或与由金属键配合固定于主轴上,有效防止轴承套与主轴之间的相对滑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轴承盒设置为整圈的整体设计,提高了轴承体的整体稳定性,避免了分体设计造成的结构稳定性差的缺陷;贯穿轴承盒安装的冷却水管,配合散热片既可以加快轴承的散热,同时避免了增加轴承体的体积;将滚动轴承过盈配合设置在主轴上,避免了采用轴套连接造成的滚动轴承与主轴之间沿主轴周向的相对滑动、减少发热量,并配合轴承套限制了滚动轴承沿主轴轴向的相对滑动,节省了轴套的安装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散热效果明显、结构合理,使泵组运行安全稳定,延长了轴承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泵组运行的安全水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优选实施例的驱动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非驱动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轴;2-轴承盒;3-泵盖;4-第一滚动轴承;5-第二滚动轴承;6-冷却水管;7-散热片;8-轴承压盖;9-防尘盘和/或轴承隔离器;10-轴承套;11-油位计;12-油雾润滑接口;13-丝堵;14-甩油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参照图1-图3,为进一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用于承载泵组的主轴1转动,进一步降低轴承体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提高泵组运行的安全,本实施例的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设置有驱动端与非驱动端,包括轴承盒2、第一滚动轴承4、第二滚动轴承5、冷却水管6,其中,轴承盒2为整圈结构,并与泵组的泵盖3螺栓把合;第一滚动轴承4与主轴1过盈配合,安装在主轴1上的靠近驱动端的一端;第二滚动轴承5与主轴1过盈配合,安装在主轴1上的靠近非驱动端的一端;冷却水管6穿设于轴承盒2的底部油腔的内部。泵组在运行过程中发热的原因较多,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润滑油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轴承体本身结构的原因造成轴承体在运行过程中引起发热。本实施例通过对轴承体自身结构进行改良,使其在改良后降低轴承体的发热量并能够尽快散热,避免轴承体在泵组运行过程中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造成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且存在安全隐患。本实施例的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的轴承盒2设置为整圈结构并通过螺栓与泵盖3螺栓把合,一方面可以提高轴承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泵组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频率以及振幅,并且将轴承盒2设置为整圈结构还可以对轴承盒2内部的结构进行保护,避免外界因素造成的轴承盒2的内部结构损伤,同时还可以避免内部结构损坏时造成结构件散射造成的工作场地处人员的损伤以及其它设备的损坏。将轴承盒设置为整圈结构还可有效避免主轴1安装过程中偏离中心线的可能,使主轴1的安装能够更加精确,进一步降低轴承体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设置在靠近轴承体驱动端的第一滚动轴承4与设置在靠近轴承体非驱动端的第二滚动轴承5分别与主轴1过盈配合固定安装在主轴1上,避免了在主轴上安装轴套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用于承载泵组的主轴(1)转动,设置有驱动端与非驱动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盒(2),与泵盖(3)螺栓把合,为整圈结构;第一滚动轴承(4),与所述主轴(1)过盈配合,安装在所述主轴(1)上的靠近所述驱动端的一端;第二滚动轴承(5),与所述主轴(1)过盈配合,安装在所述主轴(1)上的靠近所述非驱动端的一端;冷却水管(6),穿设于所述轴承盒(2)的底部油腔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用于承载泵组的主轴(1)转动,设置有驱动端与非驱动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盒(2),与泵盖(3)螺栓把合,为整圈结构;第一滚动轴承(4),与所述主轴(1)过盈配合,安装在所述主轴(1)上的靠近所述驱动端的一端;第二滚动轴承(5),与所述主轴(1)过盈配合,安装在所述主轴(1)上的靠近所述非驱动端的一端;冷却水管(6),穿设于所述轴承盒(2)的底部油腔的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水管(6)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片(7)。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6)两端露出所述轴承盒(2),并在所述冷却水管(6)两端设置有外螺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主轴(1)的轴向,在所述第一滚动轴承(4)、所述第二滚动轴承(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压盖(8),所述轴承压盖(8)与所述轴承盒(2)通过螺栓把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壳冷却式自润滑轴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压盖(8)与所述主轴(1)之间设置有防尘盘和/或轴承隔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杰闫强高巍王英敏魏玉莲姚瀚陈艳玲孙雨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鼓风机集团石化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