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位移量桥梁伸缩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0790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桥梁的附件领域。主要适用于高等级公路和桥梁的建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大位移量桥梁伸缩缝装置由中梁和两个形状相同的边梁以及橡胶密封带组成;中梁由中柱与顶盖焊接而成;边梁由底盘与勾顶焊接而成。中梁的中柱与顶盖,以及边梁的底盘与勾顶构成一个口小内宽的弧形腔体。中梁的中柱、顶盖以及边梁的底盘、勾顶均是采用特殊轧制的型钢。该装置强度高,弹性好,使用寿命长,且车辆行驶其上舒适和安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位移量桥梁伸缩缝装置本技术属于道路、桥梁的附件领域。主要适用于高等级公路和桥梁的建设。高等级公路和桥梁在建设时都需在接缝处装配伸缩缝装置,以备道路和桥梁由于热胀冷缩长度变化之用,使其车辆行驶时更为安全和更为舒适。伸缩缝装置是现代桥梁和高等级公路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现代化高等级公路、桥梁的发展对其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的传统板式伸缩缝及弹性无缝伸缩缝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和桥梁的要求。它们主要缺点是工作可靠性差,其凸起部分对汽车运行造成车跳,冲击很大,行车不舒适,且极不安全,降低了装置和桥梁的使用寿命,而且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更换也困难,特别是使用寿命短。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车辆行驶更为安全、可靠和舒适的大位移量桥梁伸缩缝装置。针对上述目的,本技术大位移量桥梁伸缩缝装置采用组合式结构,由中梁、边梁和橡胶密封带组成,而中梁、边梁由不同的特种型钢制成。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大位移量桥梁伸缩缝装置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中梁横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边梁横剖面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1为中梁,2和3为边梁,4和5为橡胶密封带,6为桥梁或道路的基础,7为中梁的中柱,8为中梁的顶盖,9为连接中柱6和顶盖7的焊缝,10为边梁的底盘,11为边梁的勾顶,12为连接底盘10和勾顶11的焊缝,13为锚固件。由图看出,本技术大位移量桥梁伸缩缝装置由中梁1和两个形状相同的-->边梁2、3以及橡胶密封带4、5组成。边梁2、3分别位于中梁的左右两边,通过橡胶密封带4、5将边梁2、3与中梁1连接在一起,边梁2、3分别与锚固件13连接,锚固件13又埋设固定在桥梁或道路的基础6上。中梁1由中柱7和顶盖8焊接而成,边梁2,3由底盘10与勾顶11焊接而成。中梁的中柱7与顶盖8,以及边梁的底盘10与勾顶11构成一个口小内宽的弧形腔体,橡胶密封带4和5就镶嵌在该弧形腔体内,将中梁1与边梁2、3牢固又适应热胀冷缩地连接在一起。本技术所述的中梁1的中柱7、顶盖8以及边梁2、3的底盘10、勾顶11均是按照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特殊轧制的型钢制成。中梁的中柱7与顶盖8、边梁的底盘10与勾顶11均采用焊接连接。所采用的型钢的抗拉强度≥4200N/mm2,所用的橡胶密封带也具有较高的强度、弹性和耐老化性能。本技术大位移量桥梁伸缩缝装置的主要构件型钢作为承载构件,还采用喷铝及涂敷环氧富锌漆。当车辆行驶在本技术大位移量桥梁伸缩缝装置上时,由于车轮是运动的,故加在该伸缩缝装置上载荷是瞬时的,故要求该装置所用型钢具有良好的抗低周疲劳性能。经疲劳试验证明,本技术所采用的型钢在0至30KN的荷载幅度下,当循环次数达到400万次时,所用型钢的外形尺寸和型腔尺寸均无变化。本技术的标准位移量:水平位移为0~8mm,垂直位移为±15mm,水平剪切位移为±25mm;且伸缩灵活,压缩力不大于1.0KN/M,纵向剪切力不大于2.0KN/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承载能力按重型车和高密度高交通量设计,能很好地适应桥梁在三维空间的位移。(2)整个缩缝装置的强度高,弹性好,不仅车辆行驶舒适及安全,而且使用寿命长。(3)伸缩灵活,压缩力不大于1.0KN/M,纵向剪切力不大于2.0KN/M。-->(4)适用温度范围宽,为+60°~-45°。(5)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桥梁,如常规的公路桥、纵坡不大于4%的坡桥、斜桥等。(6)安装容易,不需专用的特殊机具即可完成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位移量桥梁伸缩缝装置,其特征在于:[1]该装置由中梁(1)和两个形状相同的边梁(2、3)以及橡胶密封带(4、5)组成;[2]中梁(1)由中柱(7)与顶盖(8)焊接而成,边梁(2、3)由底盘(10)与勾顶(11)焊接而成;[ 3]边梁(2、3)分别位于中梁(1)的左右两边,并通过橡胶密封带(4、5)将边梁(2、3)与中梁(1)连接在一起,边梁(2、3)分别与锚固件(13)连接,锚固件(13)固定在桥梁或道路的基础(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位移量桥梁伸缩缝装置,其特征在于:[1]该装置由中梁(1)和两个形状相同的边梁(2、3)以及橡胶密封带(4、5)组成;[2]中梁(1)由中柱(7)与顶盖(8)焊接而成,边梁(2、3)由底盘(10)与勾顶(11)焊接而成;[3]边梁(2、3)分别位于中梁(1)的左右两边,并通过橡胶密封带(4、5)将边梁(2、3)与中梁(1)连接在一起,边梁(2、3)分别与锚固件(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怀忠蔡红吴孝福周泽军张顺良郑兴明黄志明武延贵冯克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联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