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尾接头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229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尾接头数据线,其包括与连接器连接的线材,所述线材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芯线,所述线材与连接器的连接处外侧套装有一具有弹性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呈前宽后窄的鱼尾形状,所述连接套的宽端与连接器固定连接,连接器的窄端与线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表面设置有鱼鳞状突起,连接套表面还沿其周向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固定内部芯线的通孔。所述鱼尾接头数据线易于随弯折动作形变,柔韧性佳,摇摆效果优异,从而保护线材内部芯线不易折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尾接头数据线
本技术涉及数据线,尤其涉及一种鱼尾接头数据线。
技术介绍
数据线是连接电脑与移动设备用来传送视频、铃声、图片等文件以及充电的通路工具,随着人们对数码产品尤其是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数据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对数据线的频繁拉扯使线材与连接器的接口处很容易被拉扯开,使数据线的使用寿命大为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扯能力优异的鱼尾接头数据线。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尾接头数据线,其包括与连接器连接的线材,所述线材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数根芯线,所述线材与连接器的连接处外侧套装有一具有弹性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呈前宽后窄的鱼尾形状,所述连接套的宽端与连接器固定连接,连接器的窄端与线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表面设置有鱼鳞状突起,连接套表面还开设有一用于固定内部芯线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于窄端表面在所述通孔的两侧下方开设有与壳体连通的用于固定内部芯线的凹槽。所述通孔与凹槽一起于壳体的灌胶作业时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实现对芯线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部还穿设有防断尼龙丝,所述防断尼龙丝与芯线绞在一起。本技术实现的鱼尾接头数据线通过在线材与连接器的连接处外侧套装前宽后窄的仿鱼尾状连接套,再辅以连接套表面的鱼鳞状突起,使其易于随弯折动作形变,大大增强了数据线的柔韧性,摇摆效果优异,保护线材内部芯线不易折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鱼尾接头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线材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鱼尾接头数据线,其包括与连接器1连接的线材2,所述线材2包括壳体21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数根芯线22,所述线材2与连接器1的连接处外侧套装有一具有弹性的连接套3;所述连接套3呈前宽后窄的鱼尾形状,所述连接套的宽端31与连接器1固定连接,连接器的窄端32与线材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3表面设置有鱼鳞状突起33,连接套3表面还沿其周向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固定内部芯线的通孔34,所述连接套3于窄端32表面在所述通孔34的两侧下方开设有与壳体21连通的用于固定内部芯线的凹槽35,所述壳体21的内部还穿设有防断尼龙丝23,所述防断尼龙丝23与芯线22绞在一起。将本技术实现的鱼尾接头数据线进行负重摇摆测试,设定吊重300g,摇摆幅度±60°,每分钟循环30次,负重摇摆至数据线断路,次数可达20000次以上,远远高于市售数据线的3000次。本技术中连接套于窄端一侧表面的凹槽可根据需要设定,所述通孔可以与凹槽一起于壳体的灌胶作业时在四个方向实现对芯线的固定;所述防断尼龙丝亦根据需要添加,增加防断尼龙丝可以进一步增强数据线的抗拉扯性和抗折断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尾接头数据线,其包括与连接器连接的线材,所述线材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数根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与连接器的连接处外侧套装有一具有弹性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呈前宽后窄的鱼尾形状,所述连接套的宽端与连接器固定连接,连接器的窄端与线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表面设置有鱼鳞状突起,连接套表面还沿其周向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固定内部芯线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尾接头数据线,其包括与连接器连接的线材,所述线材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数根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与连接器的连接处外侧套装有一具有弹性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呈前宽后窄的鱼尾形状,所述连接套的宽端与连接器固定连接,连接器的窄端与线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表面设置有鱼鳞状突起,连接套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