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池充电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电池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4621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6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充电系统。电池充电系统包括电池舱、电气组件以及可充电电池。电池舱开设有电池槽。电池槽用于可选择地容置AA型电池和AAA型电池中的一者。电池舱包括正极端壁。正极端壁开设有正极凹槽。正极凹槽的槽口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5mm且小于10mm。电气组件包括正极部。正极部位于正极凹槽的内部。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正极、绝缘环和电池负极。绝缘环连接于电池负极和电池正极之间。绝缘环在可充电电池的长度方向凸出于电池负极的外表面。本申请能够防止电池反接充电而损坏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总地涉及电池充电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可充电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中,例如玩具、手持设备等,这对可充电电池储能能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由于具有能量高、可以高功率放电、环保等优点,因而正在逐渐应用在以上领域。

2、相关技术中的电池充电器的电池槽不具备防反接的功能。即,当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槽放反之后,电源接通就会发生电池反向充电的现象。这样就会损坏电池,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池充电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充电系统,所述电池充电系统包括:

3、电池舱,所述电池舱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电池槽,所述电池槽用于可选择地容置aa型电池和aaa型电池中的一者,所述电池舱包括对应于所述电池槽的端部的正极端壁,所述正极端壁开设有正极凹槽,所述正极凹槽的槽口沿所述第一方向面向所述电池槽,所述正极凹槽的槽口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5mm且小于10mm,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

4、电气组件,所述电气组件包括正极部,所述正极部位于所述正极凹槽的内部,且正极部不超出所述正极端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面向所述电池槽的表面;以及

5、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包括电池正极、绝缘环和电池负极,所述绝缘环连接于所述电池负极和所述电池正极之间,以隔开所述电池负极和所述电池正极,所述电池负极位于所述绝缘环的环内,且所述绝缘环在所述可充电电池的长度方向凸出于所述电池负极的外表面,所述绝缘环用于在所述电池负极面向所述正极端壁时接触所述正极端壁,以阻止所述电池负极接触所述正极部,所述电池正极包括用于接触所述正极部的正极柱。

6、根据本申请的电池充电系统,正极端壁能够阻挡电池的负极,正极端壁上的正极凹槽能够允许aa型电池和aaa型电池中的任一者的正极端子进入以接触正极部,从而防止电池反接充电而损坏电池。而且,电池上设置的绝缘环在反接时接触正极端壁,能够在电池反接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电池的负极和正极部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加可靠地防止电池反接通电,避免通电对电池造成损伤。

7、可选地,所述电池舱还包括第一负极端壁;

8、所述电池槽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用于容置aa型电池,所述第一负极端壁位于所述第一槽部的端部并与所述正极端壁相对布置,所述电池舱还开设有第一退让槽,所述第一退让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负极端壁;

9、所述电气组件还包括第一负极部,所述第一负极部与所述第一退让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负极部构造为能够弹性形变的折弯金属片,所述第一负极部在受到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正极端壁的抵靠作用力时朝所述第一退让槽的槽底移动。

10、可选地,所述电池舱还包括第二负极端壁;

11、所述电池槽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用于容置aaa型电池,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第二槽部在所述正极端壁处重合,所述第二负极端壁位于所述第二槽部的端部并与所述正极端壁相对布置,所述第一负极端壁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壁在第三方向彼此错开,所述第三方向与第一槽部的槽口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二负极端壁开设有第二退让槽;

12、所述电气组件还包括第二负极部,所述第二负极部与所述第二退让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负极部构造为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另一折弯金属片,所述第二负极部在受到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二槽部的正极端的抵靠作用力时朝所述第二退让槽的槽底移动。

13、可选地,所述电池舱具有沿第三方向相反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电池槽位于所述电池舱的顶部,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所述电池槽的槽口的朝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14、所述正极凹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在平行于所述第三方向且背离所述电池槽的槽口的方向增大。

15、可选地,所述正极部构造成导电金属片,所述导电金属片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面向所述电池槽延伸形成的第一正极凸起和第二正极凸起,所述第一正极凸起和所述第二正极凸起在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正极凸起在所述第三方向比所述第一正极凸起更靠近所述电池舱的底部,所述导电金属片构造为使得:

16、所述第一正极凸起接触位于所述电池槽的aa型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一正极凸起和所述第二正极凸起共同接触位于所述电池槽的aaa型电池的正极。

17、可选地,所述第一正极凸起在所述第一方向比所述第二正极凸起更靠近所述电池槽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

18、可选地,所述电池充电系统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连接至所述电池舱的底部,所述底盖和所述电池舱之间形成容纳腔;

19、所述电气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正极部、所述第一负极部以及所述第二负极部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20、可选地,所述电气组件还包括接口构件,所述接口构件连接至所述电路板,所述接口构件配置为用以连接至外部的电源。

21、可选地,所述电气组件还包括充电指示灯,所述充电指示灯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22、所述电池充电系统还包括面盖,所述面盖可开启地连接至所述电池舱的顶部,其中

23、所述面盖构造为能够透光的结构;或者

24、所述面盖包括能够透光的第一视窗部,所述第一视窗部与所述充电指示灯对应设置。

25、可选地,所述第二负极部在第三方向比所述第一负极部更远离所述电池舱的顶部。

26、可选地,所述电池舱包括用于构成所述第一退让槽的槽底的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用于阻止所述第一负极弹片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电池槽移动。·

27、可选地,所述第一负极弹片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一支撑段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方向大体上平行于所述电池槽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电池舱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折弯段的一端,所述第一折弯段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段背离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侧部,所述第一折弯段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第一折弯段的朝向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弯段用于抵接aa型电池的负极。

28、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止挡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并且/或者

29、所述第一折弯段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段间隔设置;并且/或者

30、所述第一折弯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段的表面形成有第一负极凸起,所述第一负极凸起用于接触所述aa型电池的负极。

31、可选地,所述电池充电系统还包括第一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构造为透明或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还包括第一负极端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还包括第二负极端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包括用于构成所述第一退让槽的槽底的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用于阻止所述第一负极弹片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电池槽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弹片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一支撑段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方向大体上平行于所述电池槽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电池舱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折弯段的一端,所述第一折弯段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段背离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侧部,所述第一折弯段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第一折弯段的朝向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弯段用于抵接AA型电池的负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系统还包括第一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构造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构,所述第一导光件对应设置在所述电池槽的负极端,所述第一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表面和第二导光表面,所述第一导光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电池槽的槽内,所述第二导光表面的朝向与所述电池槽的槽口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一导光件用于传输所述可充电电池的负极端所发出的光;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系统还包括充电指示灯和第二导光件,所述充电指示灯连接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池舱包括与所述充电指示灯的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一视窗部,所述第一视窗部位于所述电池舱沿第三方向背离所述底盖的部位,所述第二导光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视窗部和所述充电指示灯之间,所述第一视窗部和所述第二导光件均构造成能够透光的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负极部为第二负极弹片,所述第二负极弹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折弯段、第三折弯段,所述第二折弯段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第二折弯段的朝向所述第二槽部的正极端的一侧,所述第三折弯段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第三折弯段的背离所述第二槽部的正极端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段和所述第三折弯段大体上构成S形弯曲结构;所述第三折弯段的折弯处比所述第三折弯段的其余部分和所述第二折弯段更靠近所述第二槽部的正极端,以接触位于所述第二槽部的AAA型电池的负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系统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第二负极弹片连接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和/或所述电池舱开设有避让孔,所述第二折弯段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避让孔,所述避让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折弯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避让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折弯段和所述第三折弯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之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段与所述避让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第二槽部的正极端的孔壁间隔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还包括第一负极端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还包括第二负极端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包括用于构成所述第一退让槽的槽底的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用于阻止所述第一负极弹片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电池槽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弹片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一支撑段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方向大体上平行于所述电池槽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电池舱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折弯段的一端,所述第一折弯段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段背离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侧部,所述第一折弯段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第一折弯段的朝向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弯段用于抵接aa型电池的负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系统还包括第一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构造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构,所述第一导光件对应设置在所述电池槽的负极端,所述第一导光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添吴良贵王茂林李如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