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0202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缓冲装置,有效解决电池的固定以及紧急状态下的吸能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和内壳,内壳的左右两侧有挡板,挡板与外壳之间均布有多个压簧,内壳前后两侧面有齿条,齿条外设有转轴,转轴位于内壳与外壳之间,转轴上套装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转轴的下端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半球形槽,齿轮上开设有横槽,横槽内贯穿有竖直的销钉,销钉的上下两端均置于齿轮的外侧,固定块的上设有螺旋槽,螺旋槽与半球形槽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好处结构巧妙、简单好用,解决了电池的固定和缓冲相矛盾的问题,实现了在电池在受力较小时的固定和受力较大时的缓冲,大大的保证了电池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缓冲装置
本实用涉及新能源电车方向,特别是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箱主要布置在底盘下方,并且电池箱的结构大多为长方形并没有防护措施的电池箱结构。目前的大多数都是将电池进行简单的固定或者使电池可以进行滑动,从而使吸能材料吸收缓冲力,但是在车辆晃动较小时,车辆的自带减震已经完全可以保证电池的安全,不需要使电池进行额外的滑动,从而增加不必要的磨损和电池滑动;当车辆碰撞速度过大或者紧急刹车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碰撞力,碰撞力过大会引起电池箱的损坏甚至是动力电池的起火、爆炸等危险情况,所以电池箱内部设置一定的缓冲装置,从而保护电池,但是目前大多数的设备都是仅仅单方面的考虑固定或者缓冲的问题,没有充分的将其结合在一起,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可以有效防护电池的电池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缓冲装置,可有效解决电池的固定以及紧急状态下的吸能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开口向上的外壳和内壳,内壳位于外壳的腔体内并可沿外壳左右滑动;内壳的前后左右均与外壳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内壳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挡板,挡板前后放置并可沿外壳的内壁左右滑动,挡板与外壳之间均布有多个压簧,压簧的一段固定在挡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外壳的内壁上;内壳的前后两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水平且齿面朝外的齿条;齿条的外侧设有竖直的转轴,转轴位于内壳与外壳之间,转轴上套装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转轴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在外壳内壁上的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半球形槽,齿轮上开设有横槽,横槽内贯穿有竖直的销钉,销钉的上下两端均置于齿轮的外侧,销钉的下端为球状并置于半球形槽内;固定块的上侧面开设有螺旋槽,螺旋槽与半球形槽相连接,螺旋槽的深度小于半球形槽的深度。本技术结构巧妙、简单好用,解决了电池的固定和缓冲相矛盾的问题,实现了在电池在受力较小时的固定和受力较大时的缓冲,大大的保证了电池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图。图3为齿轮的俯视图。图4为顶盖的仰视图。图5为固定盘的俯视图。图6为固定盘的主视剖面图。图7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7给出,本技术包括开口向上的外壳1和内壳2,内壳2位于外壳1的腔体内并可沿外壳1左右滑动;内壳2的前后左右均与外壳1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内壳2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挡板3,挡板3前后放置并可沿外壳1的内壁左右滑动,挡板3与外壳1之间均布有多个压簧,压簧的一段固定在挡板3上,另一端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上;内壳2的前后两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水平且齿面朝外的齿条4;齿条4的外侧设有竖直的转轴5,转轴5位于内壳2与外壳1之间,转轴5上套装有与齿条4啮合的齿轮6;转轴5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在外壳1内壁上的固定块9,固定块9上开设有半球形槽10,齿轮6上开设有横槽7,横槽7内贯穿有竖直的销钉8,销钉8的上下两端均置于齿轮6的外侧,销钉8的下端为球状并置于半球形槽10内;固定块9的上侧面开设有螺旋槽11,螺旋槽11与半球形槽10相连接,螺旋槽11的深度小于半球形槽10的深度。为了使销钉8受力均匀,所述的齿轮6可设置为两个,两个齿轮6上下平行安装在转轴5上,齿条4具有一定的宽度,所有的齿轮6均可啮合齿条4。为了方便转轴5的固定以及电池的更换,所述的外壳1的上方设有可拆卸的盖板12,盖板12上开设有圆形槽13,转轴5的上端置于圆形槽13内。为了实现缓冲减震,所述的转轴5的下端装有扭簧14,扭簧14一端固定在转轴5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块9上,使内壳1在左右移动时可通过带动转轴5旋转,从而实现缓冲。为了使内壳2可沿外壳左右滑动,所属的内壳2的底部置于外壳1的内壁上。本技术使用时,首先打开盖板12,由于内壳2的前后两侧与外壳1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内壳2的前后两侧与外壳1之间可放入竖直的转轴5,并且在转轴5上装上两个齿轮6,两个齿轮6可啮合齿条4,为了保证内壳在左右移动时,齿轮6与齿条4可以一直啮合,可将齿轮6设在齿条4的中间位置;然后将电池放入内壳2的空腔内,时电池与内壳2的内壁紧密接触,保证电池不在内壳2内晃动,并固定好盖板12,使转轴5的上端置于盖板12上的圆形槽13内,从而时转轴5得到固定,并且旋转;当车辆在正常行驶时,由于内壳2的前后两侧通过齿条4与齿轮6相互啮合,因此,内壳2如要发生移动会带动齿轮6进行旋转,然后齿轮6上贯穿有竖直的销钉8,齿轮6旋转时会带动销钉8一块旋转,销钉8的下端置于固定板9的半球形槽10,所以当齿轮6推动销钉8的力不足时,销钉8的下端会一直置于固定板9的半球形槽10,使齿轮6被固定,同时也是内壳2被固定,进一步的保证了电池被固定。当车辆遇到比较大的颠簸或者急刹车甚至碰撞等情况时,电池会受到比较大的惯性力,因此电池便会带动内壳2向前挤压,位于内壳2上的齿条4此时会将压力转递给齿轮6,压迫齿轮6进行旋转,齿轮6又将受到的力,传递到销钉8上,带动销钉8有旋转的趋势,销钉8的下端在受到较强的挤压力时,会脱离半球形槽10,此时,销钉8的下端便不会被固定,使齿轮6可以进行旋转,继而使齿条4可以向前移动,电池也开始向前移动;在电池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内壳2会向前挤压挡板3,使压簧收缩吸收电池受到的惯性力,同时,齿轮6在带动转轴5旋转的同时,位于转轴5上的扭簧14也会受到一个旋转力,继而吸收能量,使电池进一步的被缓冲;在齿轮6旋转的过程中,销钉8的下端会从半球形槽10内移动到螺旋槽11;进一步的随着齿轮6的旋转,销钉8会沿着螺旋槽11在水平方向内坐旋转并靠近转轴5的运动,避免了销钉8会再次置于半球形槽10内;当能量吸收完毕,或者电池向前移动达到设定的行程后,内壳2会在扭簧14和压簧的同时作用下带动电池向后移动,并使齿轮6倒转,销钉8也会在齿轮6的带动下,远离转轴13,并重新置于半球形槽10;在向后移动的同时,如果受到较大的向后惯性力,内壳2便会继续向后移动,再次进行缓冲,一次往复,直到能量被吸收完,内壳2便会回到初始位置,电池便会被固定。本技术通过在内壳1的左右两侧设置挡板3,并使挡板3的上下前后四个侧面与外壳1的内壁相接触,使内壳1在左右移动时,可以受力均匀,防止移动时前后摆动,卡死甚至损坏齿轮6,并且在挡板3与外壳1之间设有多个压簧,使内壳在移动时,可以充分的得到缓冲,吸收撞击力,从而保护电池。本技术通过销钉8与半球形槽10的配合,使销钉8在受到较小的挤压力时,线段固定在半球形槽10内,在受到较大的挤压力时,下端可滑出半球形槽10,继而通过齿轮6和齿条4的传动,实现了内壳2的固定和滑动,使电池可以在受力小时保持固定状态,在受到猛烈冲击力的时候,进行滑动,减震,实现了固定和缓冲的巧妙结合。本技术通过设置螺旋槽11,使销钉8在脱离半球形槽10进行旋转时,可沿螺旋槽11进行滑动,避免再次进入半球形槽10内,使电池受到销钉8的阻挡而产生磕绊,产生不必要的撞击,并且在电池复位时,可使销钉8的下端再次置于半球形槽10内,保证了电池的固定。本技术通过设置一个压力触发装置,即销钉8与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缓冲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外壳(1)和内壳(2),其特征在于,内壳(2)位于外壳(1)的腔体内并可沿外壳(1)左右滑动;内壳(2)的前后左右均与外壳(1)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内壳(2)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挡板(3),挡板(3)前后放置并可沿外壳(1)的内壁左右滑动,挡板(3)与外壳(1)之间均布有多个压簧,压簧的一段固定在挡板(3)上,另一端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上;内壳(2)的前后两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水平且齿面朝外的齿条(4);齿条(4)的外侧设有竖直的转轴(5),转轴(5)位于内壳(2)与外壳(1)之间,转轴(5)上套装有与齿条(4)啮合的齿轮(6);转轴(5)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在外壳(1)内壁上的固定块(9),固定块(9)上开设有半球形槽(10),齿轮(6)上开设有横槽(7),横槽(7)内贯穿有竖直的销钉(8),销钉(8)的上下两端均置于齿轮(6)的外侧,销钉(8)的下端为球状并置于半球形槽(10)内;固定块(9)的上侧面开设有螺旋槽(11),螺旋槽(11)与半球形槽(10)相连接,螺旋槽(11)的深度小于半球形槽(10)的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缓冲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外壳(1)和内壳(2),其特征在于,内壳(2)位于外壳(1)的腔体内并可沿外壳(1)左右滑动;内壳(2)的前后左右均与外壳(1)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内壳(2)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挡板(3),挡板(3)前后放置并可沿外壳(1)的内壁左右滑动,挡板(3)与外壳(1)之间均布有多个压簧,压簧的一段固定在挡板(3)上,另一端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上;内壳(2)的前后两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水平且齿面朝外的齿条(4);齿条(4)的外侧设有竖直的转轴(5),转轴(5)位于内壳(2)与外壳(1)之间,转轴(5)上套装有与齿条(4)啮合的齿轮(6);转轴(5)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在外壳(1)内壁上的固定块(9),固定块(9)上开设有半球形槽(10),齿轮(6)上开设有横槽(7),横槽(7)内贯穿有竖直的销钉(8),销钉(8)的上下两端均置于齿轮(6)的外侧,销钉(8)的下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承明李宝玉陈枫
申请(专利权)人: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