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单元、扭转测试装置、线性致动器和振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010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单元、扭转测试装置、线性致动器和振动装置。其中马达单元包括具有双轴输出马达;具有输出轴的第二马达;连结双轴输出马达的第二输出轴与第二马达的输出轴的耦合器;和以相同相位驱动第二马达与双轴输出马达的驱动控制部,双轴输出马达具备:筒状的本体框架、第一托架、第二托架和第一马达驱动轴,第二马达具有:筒状的第二本体框架、负载侧托架、负载相反侧托架和第二马达驱动轴,还具备连结负载侧托架与第二托架的连结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单元、扭转测试装置、线性致动器和振动装置本申请是2015年4月13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380053483.5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轴输出马达(two-outpt-shaftmotor)、串联连接包含双轴输出马达的多个马达的马达单元、具备双轴输出伺服马达的扭转测试装置(torsiontestingdevice)、旋转扭转测试装置(rotationaltorsiontestingdevice)、轮胎测试装置(tiretestingdevice)、线性致动器(linearactuator)和振动装置(vibrationdevice)。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人等通过采用对现有的伺服马达大幅减低惯量的超低惯量伺服马达(inertiaservomotor),使得能够使施加数10~数100Hz的高频反复负载的伺服马达式的各种疲劳测试装置和振动测试装置实用化(例如专利文献1)。上述的伺服马达式测试装置,由于解决现有的油压式测试装置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例如:需要设置油槽和油压配管等大规模的油压供给设备,需要定期更换大量液压油,因液压油泄漏造成作业环境、土壤污染),因此适用范围急剧扩大。为了使伺服马达式测试装置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而要求维持超低惯量伺服马达的高加速特性和更高的输出化。此外,在伺服马达式测试装置的制造成本中,因为伺服马达的成本所占的比率大,所以要求使用一台伺服马达能够同时测试多个受测体的伺服马达式测试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133187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单纯地将伺服马达高输出化时,因为需要提高伺服马达各部的强度,所以超过输出的增加部分而尺寸大型化且重量增加。此外,由此,由于伺服马达的惯性力矩的输出比(惯性力矩对伺服马达的输出的比率)增大,因而产生加速特性(包含跃度)降低,且可输出的变动负载的频率范围降低的问题。此外,现有的伺服马达因为仅有一个输出轴,所以,为了能够同时进行多个受测体的测试,需要设置分配动力的齿轮机构等,因而存在摩擦阻力增大和测试装置大型化的问题。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双轴输出伺服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本体框架;大致平板状的第一托架,其安装于本体框架的轴方向一端部;大致平板状的第二托架,其安装于本体框架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和驱动轴,其穿过本体框架的中空部,贯通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被分别设于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的轴承所支承,使所述驱动轴的一端部从第一托架向外部突出而作为向外部输出驱动力的第一输出轴,使另一端部从第二托架向外部突出而作为第二输出轴。也可以构成在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上,在彼此相对的面的相反侧形成有设有用于安装双轴输出伺服马达的塞孔(Taphole)的第一安装面。也可以构成在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上形成与第一安装面垂直的第二安装面,其设有用于安装双轴输出伺服马达的塞孔。也可以构成在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的至少一方设有检测驱动轴的转动位置的旋转编码器(rotaryencoder)。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伺服马达单元,其具备:筒状的本体框架;负载侧托架,其被安装于本体框架的轴方向一端部;负载相反侧托架,其被安装于本体框架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和驱动轴,其穿过本体框架的中空部,贯通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被分别设于负载侧托架和负载相反侧托架的轴承所支承,该伺服马达单元还具备第二伺服马达,其使驱动轴的一端部从负载侧托架向外部突出而构成向外部输出驱动力的输出轴;上述的双轴输出伺服马达;连结部件,其隔开规定的间隔连结负载侧托架与第二托架;耦合器,其连结第二伺服马达的输出轴与双轴输出伺服马达的第二输出轴;和驱动控制部,其以相同相位驱动第二伺服马达与双轴输出伺服马达。上述的伺服马达单元也可以构成具备上述的双轴输出伺服马达,在负载侧托架和负载相反侧托架的任何一方安装有检测驱动轴的转动位置的旋转编码器,驱动控制部依据旋转编码器输出的信号控制第二伺服马达和双轴输出伺服马达的驱动。上述的伺服马达单元也可以构成具备上述的双轴输出伺服马达,驱动控制部依据旋转编码器的一方输出的信号控制第二伺服马达和双轴输出伺服马达的驱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旋转扭转测试装置,其构成具备:第一驱动轴,其用于安装工件的一端部并以规定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第二驱动轴,其用于安装工件的另一端部并以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载荷赋予部,其支承第一驱动轴并且转动驱动第一驱动轴来对工件赋予扭转载荷;至少一个第一轴承,其以转动轴为中心自由转动地支承载荷赋予部;转动驱动部,其以相同相位转动驱动第一驱动轴与载荷赋予部;和转矩传感器,其检测扭转载荷,利用转动驱动部并经由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使工件转动,并且经由载荷赋予部对第一驱动轴与第二驱动轴的转动赋予相位差来对工件赋予载荷,载荷赋予部具备框架,其具有供第一驱动轴插入的圆筒状的轴部,在轴部中利用第一轴承支承框架且支承第一驱动轴,转矩传感器安装于第一驱动轴的插入轴部的部分且检测该部分的扭转载荷,载荷赋予部具备上述的伺服马达单元。也可以构成旋转扭转测试装置具备:驱动电力供给部,其配置于载荷赋予部的外部,供给驱动电力至伺服马达单元;驱动电力传送路径,其从驱动电力供给部向伺服马达单元传送驱动电力;转矩信号处理部,其配置于载荷赋予部的外部,处理转矩传感器输出的转矩信号;和转矩信号传送路径,其从转矩传感器向转矩信号处理部传送转矩信号,驱动电力传送路径具备:外部驱动电力传送路径,其配置于载荷赋予部的外部;内部驱动电力传送路径,其配置于载荷赋予部的内部,并与该载荷赋予部一起转动;和第一滑动环部,其连接外部驱动电力传送路径与内部驱动电力传送路径,转矩信号传送路径具备:外部转矩信号传送路径,其配置于载荷赋予部的外部;内部转矩信号传送路径,其配置于载荷赋予部的内部,并与载荷赋予部一起转动;和第二滑动环部,其连接外部转矩信号传送路径与内部转矩信号传送路径,第二滑动环部与第一滑动环部隔离配置。也可以构成转动驱动部具备:第二马达;和驱动力传递部,其使第二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载荷赋予部和第二驱动轴而以相同相位转动,驱动力传递部具备:第一驱动力传递部,其将第二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二驱动轴;和第二驱动力传递部,其将第二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载荷赋予部。也可以构成第一驱动力传递部和第二驱动力传递部分别具备环形带机构,第一驱动力传递部具备:第三驱动轴,其与转动轴平行配置,并被第二马达驱动;第一驱动滑轮,其同轴地固定于第三驱动轴;第一从动滑轮,其同轴地固定于载荷赋予部;和第一环形带,其挂设于第一驱动滑轮与第一从动滑轮,第二驱动力传递部具备:第四驱动轴,其同轴地连结于第三驱动轴;第二驱动滑轮,其固定于第四驱动轴;第二从动滑轮,其固定于第一驱动轴;和第二环形带,其挂设于第二驱动滑轮与第二从动滑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扭转测试装置,其对作为动力传递装置的受测体的输入输出轴赋予转矩,具备:第一驱动部,其连接于受测体的输入轴;和第二驱动部,其连接于受测体的输出轴,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具备:上述的伺服马达单元;减速机,其对伺服马达单元的驱动轴的转动进行减速;夹盘,其用于安装受测体的输入轴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双轴输出马达;具有输出轴的第二马达;耦合器,其连结所述双轴输出马达的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和驱动控制部,其以相同相位驱动所述第二马达与所述双轴输出马达,所述双轴输出马达具备:筒状的本体框架;第一托架,其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的轴方向一端部;第二托架,其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和第一马达驱动轴,其穿过所述本体框架的中空部,贯通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被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轴承所支承,所述第一马达驱动轴的一端部为从所述第一托架向所述本体框架的外部突出的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马达驱动轴的另一端部为从所述第二托架向所述本体框架的外部突出的所述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马达具有:筒状的第二本体框架;负载侧托架,其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框架的轴方向一端部;负载相反侧托架,其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框架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和第二马达驱动轴,其穿过所述第二本体框架的中空部,贯通所述负载侧托架和所述负载相反侧托架,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被分别设于所述负载侧托架和所述负载相反侧托架的轴承所支承,所述第二马达驱动轴的一端部为从所述负载侧托架向所述第二本体框架的外部突出的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还具备连结所述负载侧托架与所述第二托架的连结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0.12 JP 2012-226487;2012.12.11 JP 2012-270821.一种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双轴输出马达;具有输出轴的第二马达;耦合器,其连结所述双轴输出马达的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和驱动控制部,其以相同相位驱动所述第二马达与所述双轴输出马达,所述双轴输出马达具备:筒状的本体框架;第一托架,其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的轴方向一端部;第二托架,其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和第一马达驱动轴,其穿过所述本体框架的中空部,贯通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被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轴承所支承,所述第一马达驱动轴的一端部为从所述第一托架向所述本体框架的外部突出的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马达驱动轴的另一端部为从所述第二托架向所述本体框架的外部突出的所述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马达具有:筒状的第二本体框架;负载侧托架,其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框架的轴方向一端部;负载相反侧托架,其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框架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和第二马达驱动轴,其穿过所述第二本体框架的中空部,贯通所述负载侧托架和所述负载相反侧托架,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被分别设于所述负载侧托架和所述负载相反侧托架的轴承所支承,所述第二马达驱动轴的一端部为从所述负载侧托架向所述第二本体框架的外部突出的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还具备连结所述负载侧托架与所述第二托架的连结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上,在彼此相对的面的相反侧形成有设有塞孔的第一安装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繁宫下博至村内一宏长谷川正伸坂上友隆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计测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