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078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底座、枢接于所述底座的对接件、固定于所述对接件的导电端子及控制机构,所述对接件具有枢接于所述底座的枢接部及可旋转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对接部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机构均能够控制所述对接部相对于所述底座不发生自由旋转。所述电连接器的对接部可旋转,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连接两个电子产品的接口通常称作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包覆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的第一遮蔽壳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基部及向前延伸的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裸露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部及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插头连接器连接于一线缆,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导电端子及包覆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的第二遮蔽壳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第二基部及向前延伸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裸露于所述第二对接部的第二接触部及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连接于所述线缆。所述第一对接部及第二对接部均无法旋转,不能满足客户新的需求。所以,希望设计一种新的方案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对接部可旋转。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底座、枢接于所述底座的对接件、固定于所述对接件的导电端子及控制机构,所述对接件具有枢接于所述底座的枢接部及可旋转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对接部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机构均能够控制所述对接部相对于所述底座不发生自由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对接部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满足客户新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配合时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未插接配合时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未插接配合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对接部位于闭合位置。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8是图6所示上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所示导电端子组装于所述对接件的立体图。图10是图9所述组装结构安装有固定件后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所示组装结构安装有线缆后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组装结构注塑成型有密封部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所示注塑结构安装有第一保持件的立体图。图14是图6所示下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15是图14所示下模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6是图5所示控制机构的立体图。图17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图18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沿B-B线的剖视图。图19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仰视图。图20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配合时的仰视图。图21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C-C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图1至图3及图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00,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电连接器100及与之配合的对接连接器2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底座1、枢接于所述底座1的对接件2、固定于所述对接件2的导电端子3、固定于所述底座1的锁扣件7及控制所述对接件2旋转的控制机构4。所述对接件2具有枢接于所述底座1的枢接部21及自所述枢接部21延伸的对接部22,如此,所述对接部22可相对于所述底座1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22呈舌板状,所述导电端子3裸露于所述对接部22,所述锁扣件7具有锁扣头71。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对接腔201、延伸入所述对接腔201的对接端子(未图示)、包围在所述对接腔201外侧的金属外壳202及连接于后端的第二线缆203,所述金属外壳202具有扣持孔204。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相互插接配合时,所述对接部22呈倾斜状,所述对接部22插入所述对接腔201而使得所述导电端子3与对接端子电性接触,所述锁扣头71进入所述扣持孔20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对接件2也可以制造成其他结构,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结构对应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是安装于电路板的插座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是连接于线缆的插头连接器,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参图1至图5及图21,所述对接部2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对接部2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连接器100处于闭合状态(即所述电连接器100无法与对接连接器200插接配合),所述对接部22处于闭合位置;当所述对接部22向外旋转了一定的角度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连接器100处于对接状态(即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插接配合),所述对接部22处于对接位置。参图4至图7、图14至图15,所述底座1采用粉末冶金的方式制成,当然,该底座1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其他的方法制成。所述底座1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1、连接于所述两个侧壁11的前壁12及底壁13,所述两个侧壁11、前壁12及底壁13共同包围形成具有上开口及后开口的收容空间10,即所述两侧壁11相对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10的两侧。所述底壁13具有贯穿的缺口130,所述两个侧壁11均具有上壁面110,所述收容空间10具有位于所述两个上壁面110之间的开口101,所述前壁12水平的上表面矮于所述两侧壁11的上壁面110。所述两个侧壁11在后端处均设有贯穿的枢接孔111。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0前端的绝缘件6。所述绝缘件6具有面向所述对接部22的配合面60及自所述配合面60内凹的第一让位槽61及活动槽62。所述配合面60具有水平的阻挡面601及倾斜的插接面602,所述阻挡面601内缩于所述上壁面110而面向所述开口101,所述前壁12的上表面与所述阻挡面601平齐。当所述对接部22旋转至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对接部22刚好抵靠于所述阻挡面601而不会进一步旋转;当所述对接部22旋转至所述对接位置时,所述对接部22平行与所述插接面602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收容对接连接器200的插接空间(未标示),所述锁扣头71裸露于所述插接空间内,此时,所述锁扣头71亦裸露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活动槽62贯穿所述配合面60,即所述活动槽62贯穿所述插接面602与阻挡面6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让位槽61有若干个,所述活动槽62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让位槽61之间,如此设置,当所述电连接器100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锁扣件7可以错开而不会发生抵压。所述锁扣件7由同一金属板冲压后弯折而成。所述锁扣件7具有收容于所述活动槽62中的一对弹性臂70及连接于所述一对弹性臂70的连接部72,所述锁扣头71自所述弹性臂70向外凸伸出所述配合面60。所述连接部72呈平板状,所述一对弹性臂70自所述连接部72的相对两端向上弯折而位于与所述连接部72垂直的竖直面内。结合图17,所述绝缘件6具有卡持凸块63,所述连接部72套设在所述卡持凸块63的下方,如此设置,所述锁扣件7的固定效果较好,且有利于保证所述弹性臂70的弹性力。参图4至图12,所述枢接部21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底座、枢接于所述底座的对接件、固定于所述对接件的导电端子及控制机构,所述对接件具有枢接于所述底座的枢接部及可旋转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对接部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机构均能够控制所述对接部相对于所述底座不发生自由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底座、枢接于所述底座的对接件、固定于所述对接件的导电端子及控制机构,所述对接件具有枢接于所述底座的枢接部及可旋转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对接部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机构均能够控制所述对接部相对于所述底座不发生自由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对接件的第一保持件及固定于所述底座的第二保持件,所述第一保持件具有面向所述第二保持件的外弯曲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保持件分别由金属板冲压而成,所述第一保持件被弯折而形成所述外弯曲面,所述第二保持件呈平板状。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件具有第一保持槽与第二保持槽,所述第二保持件具有第一保持凸部与第二保持凸部,当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所述第一保持凸部进入所述第一保持槽内,当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保持凸部进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伟徐国峻朱建矿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