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辐射参数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辐射参数控制方法,属于雷达信号处理
技术介绍
日益复杂的战场环境对现代雷达探测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单部雷达或多部雷达的简单组合、叠加已不能满足联合作战的需要。因此,组网雷达系统是未来战术体系对抗的发展趋势,它能够提升武器平台的态势感知能力,在战场复杂电磁频谱环境中形成作战优势,提高我军雷达探测系统的网络化作战能力。随着先进材料与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敌方无源探测系统与无源探测模式对我军雷达系统形成了越来越严峻的现实威胁。射频隐身技术是通过控制己方雷达信号的射频辐射特征,缩短敌方无源探测系统对雷达的有效作用距离,提高雷达及其搭载平台的生存能力,并实施对敌目标探测、跟踪、识别、打击的核心技术。2016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展了可扩展到数百个节点且能在干扰环境下高效工作的传感器组网方案研究,认为传感器网络要采用新的射频隐身技术以提升在对抗环境下的生存能力。2017年10月5日,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布了《决胜灰色地带——运用电磁战重获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辐射参数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目标运动状态先验信息;步骤2)构建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射频隐身性能表征指标;步骤3)确定目标跟踪性能门限,并构建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辐射参数优化控制模型;步骤4)多目标跟踪自适应采样间隔优化选择;步骤5)确定满足各目标检测性能的共用雷达发射机驻留时间;步骤6)确定满足各目标检测性能的共用雷达发射机辐射功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辐射参数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目标运动状态先验信息;步骤2)构建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射频隐身性能表征指标;步骤3)确定目标跟踪性能门限,并构建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辐射参数优化控制模型;步骤4)多目标跟踪自适应采样间隔优化选择;步骤5)确定满足各目标检测性能的共用雷达发射机驻留时间;步骤6)确定满足各目标检测性能的共用雷达发射机辐射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辐射参数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的具体内容为:组网雷达系统包括一部共用雷达发射机和MR部雷达接收机,在跟踪的各个时刻,由共用雷达发射机发射信号对Q个目标进行照射,各接收机接收经目标反射的雷达信号对各目标进行跟踪;假设Q个目标上均搭载有相同类型的截获接收机,根据通过电磁仿真计算预先获得的各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数据库与目标跟踪过程,获取各目标相对不同雷达发射机-接收机对的RCS以及目标相对雷达发射机与各接收机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辐射参数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的具体内容为:采用Q个被跟踪目标上搭载的截获接收机对雷达发射机辐射信号的前段截获概率作为组网雷达系统射频隐身性能的表征指标,如下式所示:其中,式中,为k-1时刻预测k时刻组网雷达系统跟踪目标q时的截获概率;为k时刻共用雷达发射机对目标q的驻留时间;ΔTq(k)为根据k-1时刻量测信息得到下一时刻对目标q的采样间隔;TIq为目标q搭载截获接收机的搜索总时间;为目标q搭载截获接收机的搜索频带宽度,为目标q搭载截获接收机的步进频带宽度;为目标q搭载截获接收机的虚警概率;Ptq(k)为k时刻共用雷达发射机对目标q的辐射功率,Gt为雷达发射机的发射天线增益,为目标q搭载截获接收机在雷达发射机方向上的接收天线增益,λ为雷达发射机波长,为目标q搭载截获接收机的处理增益;为k-1时刻雷达发射机与目标q之间的距离预测值,kB为玻尔兹曼常数,To为雷达接收机噪声温度,FIq为目标q截获接收机的噪声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辐射参数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为:根据预先给定的目标q跟踪精度门限表征目标检测性能的信噪比SNR门限建立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辐射参数优化控制模型:式中,Tr{·}表示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晨光,汪飞,李海林,周建江,夏伟杰,孔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