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96806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线清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包括收发球筒、支架、吊装结构和收集装置;支架设置于收发球筒底部,收集装置设置于收发球筒一端,吊装结构设置于收集装置一侧,用于将清管器自收集装置吊装至转运车辆,或从转运车辆吊装至收集装置以供使用。收发球筒成对使用,分别设置于待清理管路两端,二者之一作为发球筒,另外一个作为收球筒,通过开启进口阀门对主管道进行通气的方式,使得清管器在待清理管路内行进,清除管道内壁的残余物,清理完成后清管器自待清理管路的另一端进入收球筒,打开收球筒的快开盲板,取出清管器后通过吊装的方式可使得清管器较为容易的实现转运,从而方便整个清管器收发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线清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收发球筒属于管道附件,广泛用于各种介质输送管道中,一般安装在主管道的两端,用于发射和接收清管器,可在管道投产前通球扫线,亦可在投产后清蜡、扫油或除垢,其在介质输送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目前的收发球筒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在管网建设初期安装固定在管网的首末端,通球完成后无法重复利用,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具有信号收发装置的清管器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发送、回收和转运时操作困难。鉴于目前收发球筒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本技术的一种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包括收发球筒、支架、吊装结构和收集装置;支架设置于收发球筒底部,用于对收发球筒进行支撑,收集装置设置于收发球筒一端,用于放置清管器并将清管器从收发球筒取出或送入收发球筒,吊装结构设置于收集装置一侧,用于将清管器自收集装置吊装至转运车辆,或从转运车辆吊装至收集装置以供使用,所述吊装结构设置于收集装置一侧,用于轻松将自清管器从收集装置上吊装至转运车辆,或从转运车辆吊装至收集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收发球筒包括主管道和分支管道,所述主管道与分支管道光滑过渡连接,所述主管道上部至少设置有进口阀门和排气阀门,端部设置有快开盲板;所述分支管道用于与待清理管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内部流通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分支管道内部流通通道的横截面积。进一步地,所述吊装结构包括垂直连接的立柱和横臂,且所述横臂绕所述立柱转动设置,其中,所述横臂的自由端连接有起吊葫芦,所述起吊葫芦用于对所述清管器进行吊装。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用于对来自所述收发球筒的清管器进行放置和转运。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台至少具有用于对所述清管器进行支撑的圆弧面。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至少包括四个支腿,所述支腿包括固定设置于地面上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内设置有内套管,且相对于所述外套管上下滑动设置,二者间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对二者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为设置于所述外套管上螺纹孔内的螺栓,所述螺栓旋紧后,用于对所述内套管进行挤压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的过程中,收发球筒成对使用,分别设置于待清理管路两端,二者之一作为发球筒,另外一个作为收球筒,通过开启进口阀门对主管道进行通气的方式,可使得主管道与分支管道之间形成压差,从而将清管器自主管道经分支管道送入待清理管路内,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清管器在待清理管路内行进,清除管道内壁的残余物,清理完成后清管器自待清理管路的另一端进入收球筒,打开收球筒的快开盲板,将清管器拉出并放置在收集装置上,然后通过吊装的方式可使得清管器较为容易的实现转运,以便清管器能够方便的从收发球筒取出或送入收发球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收发球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收发球筒与支架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收发球筒1、主管道11、分支管道12、进口阀门13、排气阀门14、快开盲板15、支架2、吊装结构3、立柱31、横臂32、起吊葫芦33、收集装置4、第一支架41、承载台42、清管器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包括收发球筒1、支架2、吊装结构3和收集装置4;支架2设置于收发球筒1底部,用于对收发球筒1进行支撑,收集装置4设置于收发球筒1一端,用于放置清管器5并将清管器5从收发球筒1取出或送入收发球筒1,吊装结构3设置于收集装置4一侧,用于将清管器5自收集装置4吊装至转运车辆,或从转运车辆吊装至收集装置4以供使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在使用的过程中,收发球筒成对使用,分别设置于待清理管路两端,二者之一作为发球筒,另外一个作为收球筒,其中,对发球筒的主管道11进行通气,可使得发球筒的主管道11与分支管道12之间形成压差,从而将清管器5自主管道11经分支管道12送入待清理管路内,在气体压力的持续作用下,清管器5在待清理管路内行进,对管道内壁的残余物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清管器5自待清理管路的另一端进入收球筒,进入后打开收球筒的快开盲板15,将清管器5拉出并放置在收集装置4上,然后通过吊装的方式可使得清管器5较为容易的实现转运,以便清管器能够方便的从收发球筒取出或送入收发球筒。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收发球筒1包括主管道11和分支管道12,主管道11与分支管道12光滑过渡连接,主管道11上部设置有进口阀门13和排气阀门14,端部设置有快开盲板15;分支管道12用于与待清理管道连接,其中,主管道11内部流通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分支管道12内部流通通道的横截面积,变截面的设置可通过流通截面的缩小提高压力,从而使得对清管器5的推动作用增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吊装结构3包括垂直连接的立柱31和横臂32,且横臂32绕立柱31转动设置,其中,横臂32的自由端连接有起吊葫芦33,起吊葫芦33用于对清管器5进行吊装,吊装结构的设置,使得清管器5的转运更加容易,增加了收发球筒重复利用的可行性。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收集装置4包括第一支架41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架41上的承载台42,第一支架41设置于承载台42底部对其进行支撑,承载台42用于对来自收发球筒1的清管器5进行放置和转运,承载台42的设置使得清管器5在放置和转运的过程中更加安全,防止了吊装操作的危险性。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承载台42至少具有用于对清管器5进行支撑的圆弧面,圆弧面两边翘起,在左右方向上有效的对清管器5进行了限位,防止其自承载台42两端滑落。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一支架41包括至少四个支腿,支腿包括固定设置于地面上的外套管,外套管内设置有内套管,且相对于外套管上下滑动设置,二者间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对二者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通过内外套筒的滑动设置可使得第一支架41的高度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节,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固定装置为设置于外套管上螺纹孔内的螺栓,螺栓旋紧后,用于对内套管进行挤压固定,为了便于整个收集装置4的转移,可在第一支架41底部设置待自锁功能的滚轮,从而使得收集装置4可在移动的过程中固定于任何所需位置。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球筒(1)、支架(2)、吊装结构(3)和收集装置(4);所述支架(2)设置于所述收发球筒(1)底部,用于对所述收发球筒(1)进行支撑,所述收集装置(4)设置于所述收发球筒(1)一端,用于放置清管器(5)并将所述清管器(5)从收发球筒(1)取出或送入收发球筒(1),所述吊装结构(3)设置于所述收集装置(4)一侧,用于将所述清管器(5)自所述收集装置(4)吊装至转运车辆,或从转运车辆吊装至收集装置(4)以供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球筒(1)、支架(2)、吊装结构(3)和收集装置(4);所述支架(2)设置于所述收发球筒(1)底部,用于对所述收发球筒(1)进行支撑,所述收集装置(4)设置于所述收发球筒(1)一端,用于放置清管器(5)并将所述清管器(5)从收发球筒(1)取出或送入收发球筒(1),所述吊装结构(3)设置于所述收集装置(4)一侧,用于将所述清管器(5)自所述收集装置(4)吊装至转运车辆,或从转运车辆吊装至收集装置(4)以供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球筒(1)包括主管道(11)和分支管道(12),所述主管道(11)与分支管道(12)光滑过渡连接,所述主管道(11)上部至少设置有进口阀门(13)和排气阀门(14),端部设置有快开盲板(15);所述分支管道(12)用于与待清理管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1)内部流通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分支管道(12)内部流通通道的横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橇装化集成收发球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唯一王赟谢耀东
申请(专利权)人:特瑞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