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616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包括右轴套、右套端口和内左套连接口,所述左轴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内侧设置有滑动块,所述内右轴套的表面固定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架的中部安装有手推板,所述右套端口的外侧覆盖有固定板,所述右套端口的左侧连接有左套端口,所述左轴套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滑轨,且第二滑轨的内部设置有内左轴套,所述内左套连接口的右侧连接有内右套连接口,且内左套连接口位于内左轴套的右侧,所述右轴套与左轴套的表面均设置有注油口。该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结构灵活性高,轴套的尺寸大小能进行改变,使得其适用性较高,其次该轴套的更换过程较为简便。

A continuous bushing bearing bush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aring sleeve capable of continuously containing oil, which comprises a right sleeve, a right sleeve port and an inner left sleeve connecting port. The inner part of the left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e rail,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rst slide rail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 block. The surface of the inner right sleeve is fixed with a fixed block,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onnecting frame is installed with a fixed block. The left side of the right sleeve port is connected with a left sleeve port. A second slideway is installed inside the left sleeve, and an inner left sleev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econd slideway. The right side of the inner left sleeve connection port is connected with an inner right sleeve connection port, and the inner left sleeve connection port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left sleeve connection port.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inner left axle sleeve, an oil filling opening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right shaft sleeve and the left axle sleeve. The bearing sleeve with continuous oil content has high structural flexibility, and the size of the bearing sleeve can be changed to make it more applicable. Secondly, the replacement process of the bearing sleeve is relatively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
本技术涉及轴瓦轴套设备
,具体为一种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
技术介绍
轴套是套在转轴上的筒状机械零件,是滑动轴承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轴套与轴承座采用过盈配合,而与轴采用间隙配合,轴套是指螺旋桨轴或艉轴上的套筒,而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轴套和轴承的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承受轴的载荷,而两者的不同之处是轴套是整体结构的,转动时是轴和轴套之间相对运动;而轴承是分体式的,转动时是轴承自身内外圈相对运动,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轴套其实就是滑动轴承的一种,但是现有的轴瓦轴套结构单一,活动性不高,一般的轴套只能套接一种尺寸大小的轴承,针对性太强,导致适用性不高,其次轴套在工作过程中的磨损较大,需要频繁的更换,而现有的轴套更换过程较为麻烦,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般的轴瓦轴套结构单一,活动性不高,一般的轴套只能套接一种尺寸大小的轴承,针对性太强,导致适用性不高,其次轴套在工作过程中的磨损较大,需要频繁的更换,而现有的轴套更换过程较为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包括右轴套、右套端口和内左套连接口,所述左轴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轨,且第一滑轨的一端固定有滑轨挡块,所述第一滑轨的内侧设置有滑动块,且滑动块的内侧安装有内右轴套,所述内右轴套的表面固定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中部安装有手推板,所述右套端口的外侧覆盖有固定板,且右套端口位于右轴套的左侧,所述右套端口的左侧连接有左套端口,且左套端口的左侧设置有左轴套,所述左轴套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滑轨,且第二滑轨的内部设置有内左轴套,所述内左套连接口的右侧连接有内右套连接口,且内左套连接口位于内左轴套的右侧,所述右轴套与左轴套的表面均设置有注油口。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沿右轴套的内壁分布有两个,且第一滑轨与滑动块之间构成滑动结构,而且第一滑轨与滑动块的最大滑动距离等于内右轴套的半径。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中部与手推板之间焊接,且手推板的上表面向上凸出。优选的,所述右套端口的外径与左套端口的内径之间尺寸吻合,且固定板与右套端口和左套端口之间构成包围结构。优选的,所述内左轴套的上端与下端分离,且连接架的上端与内左轴套的上端连接,而且连接架的下端与内左轴套的下端连接,同时内左轴套之间通过连接架构成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注油口每两个为一组,且注油口共设置有两组,而且注油口之间关于固定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结构灵活性高,轴套的尺寸大小能进行改变,使得其适用性较高,其次该轴套的更换过程较为简便,该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的第一滑轨与滑动块之间构成滑动结构,该装置设置在外轴套的内部设置一层内轴套,当外轴套的直径与所接的轴承直径不符时,可调节内轴套的长度,从而改变整个轴套装置的直径,以便于对轴承进行套接保护,该项设置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可根据所套接轴承尺寸改变大小,增加了装置的适用性,右套端口的外径与左套端口的内径之间尺寸吻合,该项设置使得右套端口与左套端口之间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当该装置受损时便于装置的拆卸更换,其次固定板能将右套端口与左套端口之间进行固定,内左轴套的上端与下端分离的设置,使得内左轴套避开了注油口,不会影响注油口的操作,其次内左轴套之间通过连接架构成一体化结构,使得内左轴套的上端和下端移动时处于同一频率,保持了内左轴套移动时的平衡,当该装置内部套接的轴承经长时间工作,热量及摩擦力增大时,打开注油口,通过注油口给轴承注入润滑油,较小摩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左轴套与内右轴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右轴套,2、第一滑轨,3、滑轨挡块,4、滑动块,5、内右轴套,6、固定块,7、连接架,8、手推板,9、右套端口,10、固定板,11、左套端口,12、左轴套,13、第二滑轨,14、内左轴套,15、内左套连接口,16、内右套连接口,17、注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包括右轴套1、右套端口9和内左套连接口15,左轴套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轨2,且第一滑轨2的一端固定有滑轨挡块3,第一滑轨2的内侧设置有滑动块4,且滑动块4的内侧安装有内右轴套5,第一滑轨2沿右轴套1的内壁分布有两个,且第一滑轨2与滑动块4之间构成滑动结构,而且第一滑轨2与滑动块4的最大滑动距离等于内右轴套5的半径,该装置设置在外轴套的内部设置一层内轴套,当外轴套的直径与所接的轴承直径不符时,可调节内轴套的长度,从而改变整个轴套装置的直径,以便于对轴承进行套接保护,该项设置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可根据所套接轴承尺寸改变大小,增加了装置的适用性,内右轴套5的表面固定有固定块6,且固定块6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架7,连接架7的中部安装有手推板8,连接架7的中部与手推板8之间焊接,且手推板8的上表面向上凸出,推动手推板8,使得滑动块4在第一滑轨2和第二滑轨13进行滑动,使得内左轴套14与内右轴套5之间相互靠近,直至内左套连接口15与内右套连接口16贴合,右套端口9的外侧覆盖有固定板10,且右套端口9位于右轴套1的左侧,右套端口9的左侧连接有左套端口11,且左套端口11的左侧设置有左轴套12,右套端口9的外径与左套端口11的内径之间尺寸吻合,且固定板10与右套端口9和左套端口11之间构成包围结构,该项设置使得右套端口9与左套端口11之间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当该装置受损时便于装置的拆卸更换,其次固定板10能将右套端口9与左套端口11之间进行固定,左轴套1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滑轨13,且第二滑轨13的内部设置有内左轴套14,内左轴套14的上端与下端分离,且连接架7的上端与内左轴套14的上端连接,而且连接架7的下端与内左轴套14的下端连接,同时内左轴套14之间通过连接架7构成一体化结构,内左轴套14的上端与下端分离的设置,使得内左轴套14避开了注油口17,不会影响注油口17的操作,其次内左轴套14之间通过连接架7构成一体化结构,使得内左轴套14的上端和下端移动时处于同一频率,保持了内左轴套14移动时的平衡,内左套连接口15的右侧连接有内右套连接口16,且内左套连接口15位于内左轴套14的右侧,右轴套1与左轴套12的表面均设置有注油口17,注油口17每两个为一组,且注油口17共设置有两组,而且注油口17之间关于固定板10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当该装置内部套接的轴承经长时间工作,热量及摩擦力增大时,打开注油口17,通过注油口17给轴承注入润滑油,较小摩擦。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时,首先将轴承套接在该装置内部,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包括右轴套(1)、右套端口(9)和内左套连接口(15),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轴套(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轨(2),且第一滑轨(2)的一端固定有滑轨挡块(3),所述第一滑轨(2)的内侧设置有滑动块(4),且滑动块(4)的内侧安装有内右轴套(5),所述内右轴套(5)的表面固定有固定块(6),且固定块(6)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架(7),所述连接架(7)的中部安装有手推板(8),所述右套端口(9)的外侧覆盖有固定板(10),且右套端口(9)位于右轴套(1)的左侧,所述右套端口(9)的左侧连接有左套端口(11),且左套端口(11)的左侧设置有左轴套(12),所述左轴套(1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滑轨(13),且第二滑轨(13)的内部设置有内左轴套(14),所述内左套连接口(15)的右侧连接有内右套连接口(16),且内左套连接口(15)位于内左轴套(14)的右侧,所述右轴套(1)与左轴套(12)的表面均设置有注油口(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包括右轴套(1)、右套端口(9)和内左套连接口(15),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轴套(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轨(2),且第一滑轨(2)的一端固定有滑轨挡块(3),所述第一滑轨(2)的内侧设置有滑动块(4),且滑动块(4)的内侧安装有内右轴套(5),所述内右轴套(5)的表面固定有固定块(6),且固定块(6)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架(7),所述连接架(7)的中部安装有手推板(8),所述右套端口(9)的外侧覆盖有固定板(10),且右套端口(9)位于右轴套(1)的左侧,所述右套端口(9)的左侧连接有左套端口(11),且左套端口(11)的左侧设置有左轴套(12),所述左轴套(1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滑轨(13),且第二滑轨(13)的内部设置有内左轴套(14),所述内左套连接口(15)的右侧连接有内右套连接口(16),且内左套连接口(15)位于内左轴套(14)的右侧,所述右轴套(1)与左轴套(12)的表面均设置有注油口(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持续含油的轴瓦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2)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喜长王连波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特种汽车轴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