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流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58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流泵机组,包括安装板、连通管、顶板和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顶部安装有连通管,连通管靠近顶板一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进水管,进水管上方的连通管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连通管内部安装有立式轴流泵,连通管远离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套管,支撑套管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且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远离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的一端通过传动轴与立式轴流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通过驱动轴以及传动轴与立式轴流泵直联配套,转速稳定,可靠性好,切换迅捷,同时,提高机组运行稳定性。

An axial flow pump un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xial-flow pump unit, which comprises a mounting plate, a connecting pipe, a roof plate and a double-speed salient-pole synchronous motor. The top of the mounting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roof plate, and the top of the roof is fitted with a connecting pipe. Both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pip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pipe near one end of the roof plate, and both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pipe above the water inlet pipe. A vertical axial flow pump is mounted inside the connecting pipe, a supporting sleeve is fixed at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ipe away from the roof, a double-speed salient-pole synchronous motor is mounted at the top of the supporting sleeve through bolts, and a driving shaft is fixed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double-speed salient-pole synchronous motor, and the driving shaft is away from the double-speed salient-pole synchronous motor. One end of the speed salient pole synchronous mo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input end of the vertical axial flow pump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shaft. The double-speed salient pole synchronous mo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vertical axial flow pump through the driving shaft and the driving shaft,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able rotational speed, good reliability, quick switching, and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stability of the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流泵机组
本技术涉及轴流泵
,具体为一种轴流泵机组。
技术介绍
江边枢纽泵站的排涝工况较为重要且运行时间较长,故以排涝工况为正向且在设计扬程下获得较高效率,这样就使得排水和引水工况设计扬程下的效率低下。单速电机排涝工况设计扬程下的效率可以达到70.4%,而排水和排涝工况在设计扬程下的效率仅为53.5%和57.5%,相差16.9%左右,但此时的流量又大大超出设计流量30m3/s。但是,随着河流污染日益严重,泵站前池内经常漂浮着大颗粒、长塑料纤维、麻纤维等杂物,当泵站开机运行时,这些杂物便随着水流进入泵站进水结构内部,从而进入轴流泵叶轮室内,长柔性的杂物易缠绕轴流泵叶片,大颗粒的刚性杂物则会直接撞击轴流泵叶轮,降低轴流泵装置水力效率,增大轴流泵电机的输出功率,恶化轴流泵站的运行环境,严重地将导致轴流泵机组产生振动;同时,泵站在低扬程段由于流速大,易产生水力振动,而该泵站多数情况下在低扬程段运行,因此单速运行的泵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流泵机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流泵机组,包括安装板、连通管、顶板和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均匀安装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远离安装板的一端通过螺栓分别与顶板底部固定连接,且顶板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连通管,连通管靠近顶板一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连通管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一防护罩,第一防护罩内侧的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滤盒,所述进水管上方的连通管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和进水管上皆安装有水流量传感器,且出水管远离连通管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二防护罩,第二防护罩内侧的出水管上皆安装有第二滤盒,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连通管内部安装有立式轴流泵,立式轴流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远离立式轴流泵的一端与连通管内部底端固定连接,且转轴上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切削刃,所述连通管远离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套管,支撑套管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且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远离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的一端通过传动轴与立式轴流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匀环形设有主排气孔,主排气孔两侧的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上皆设有辅助出气孔,且主排气孔上方的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上均匀环形设有进气孔。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四个角位置处皆设有定位孔。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盒和第二滤盒的内部皆可拆卸安装滤网。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出水管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皆焊接有提环。优选的,所述切削刃远离转轴的一端延伸至进水管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轴流泵机组,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通过驱动轴以及传动轴与立式轴流泵直联配套,转速稳定,可靠性好,在两种速度下效率高,励磁电流小,且接线方便,切换迅捷,控制简单,同时,提高机组运行稳定性,而且电机在高速和低速下转速均稳定,可靠性好,通过在进水管以及出水管的开口处分别设置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并在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内侧的进水管以及出水管上分别设置第一滤盒和第二滤盒,可以避免轴流泵叶轮被杂物缠绕、杂物撞击而导致轴流泵的损坏,从而达到提高轴流泵水力效率及轴流泵抗空化性能的目的,延长轴流泵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在立式轴流泵输出端的转轴上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有切削刃,具有自切割功能,防止轴流泵叶轮被长纤维柔性杂物缠绕,无堵塞性,进一步延长轴流泵叶轮的使用寿命,降低叶轮的维护费用,本技术通过在安装板与顶板之间均匀设置减震组件,能够有效的减轻水力振动对轴流泵机组的损害,延长轴流泵机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管;2-水流量传感器;3-第二滤盒;4-提环;5-出水管;6-支撑套管;7-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8-连通管;9-第二防护罩;10-连接杆;11-第一防护罩;12-第一滤盒;13-顶板;14-安装板;15-减震组件;16-转轴;17-传动轴;18-驱动轴;19-立式轴流泵;20-安装座;21-切削刃;22-辅助出气孔;23-进气孔;24-主排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轴流泵机组,包括安装板14、连通管8、顶板13和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安装板14的四个角位置处皆设有定位孔,安装板14的顶部均匀安装有减震组件15,减震组件15远离安装板14的一端通过螺栓分别与顶板13底部固定连接,且顶板13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连通管8,连通管8靠近顶板13一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进水管1,进水管1远离连通管8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一防护罩11,第一防护罩11内侧的进水管1上安装有第一滤盒12,进水管1上方的连通管8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出水管5,进水管1与出水管5之间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且出水管5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皆焊接有提环4,出水管5和进水管1上皆安装有水流量传感器2,且出水管5远离连通管8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二防护罩9,第二防护罩9内侧的出水管5上皆安装有第二滤盒3,第一滤盒12和第二滤盒3的内部皆可拆卸安装滤网,进水管1与出水管5之间的连通管8内部安装有立式轴流泵19,立式轴流泵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6,转轴16远离立式轴流泵19的一端与连通管8内部底端固定连接,且转轴16上固定有安装座20,安装座20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切削刃21,切削刃21远离转轴16的一端延伸至进水管1内部,连通管8远离顶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套管6,支撑套管6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且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18,驱动轴18远离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的一端通过传动轴17与立式轴流泵19输入端固定连接,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匀环形设有主排气孔24,主排气孔24两侧的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上皆设有辅助出气孔22,且主排气孔24上方的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上均匀环形设有进气孔23。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安装板14固定轴流泵机组位置,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通过驱动轴18以及传动轴17与立式轴流泵19直联配套,转速稳定,提高机组运行稳定性,工作时,进水管1的第一防护罩11以及第一滤盒12内部的滤网过滤杂物,且转轴16在旋转的同时,带动切削刃21高度旋转,具有自切割功能,防止立式轴流泵19叶轮被长纤维柔性杂物缠绕,延长轴流泵机组的使用寿命,另外,安装板14与顶板13之间均匀设置减震组件15,能够有效的减轻水力振动对轴流泵机组的损害,进一步延长轴流泵机组的使用寿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流泵机组,包括安装板(14)、连通管(8)、顶板(13)和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4)的顶部均匀安装有减震组件(15),减震组件(15)远离安装板(14)的一端通过螺栓分别与顶板(13)底部固定连接,且顶板(13)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连通管(8),连通管(8)靠近顶板(13)一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远离连通管(8)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一防护罩(11),第一防护罩(11)内侧的进水管(1)上安装有第一滤盒(12),所述进水管(1)上方的连通管(8)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出水管(5),出水管(5)和进水管(1)上皆安装有水流量传感器(2),且出水管(5)远离连通管(8)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二防护罩(9),第二防护罩(9)内侧的出水管(5)上皆安装有第二滤盒(3),所述进水管(1)与出水管(5)之间的连通管(8)内部安装有立式轴流泵(19),立式轴流泵(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6),转轴(16)远离立式轴流泵(19)的一端与连通管(8)内部底端固定连接,且转轴(16)上固定有安装座(20),安装座(20)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切削刃(21),所述连通管(8)远离顶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套管(6),支撑套管(6)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且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18),驱动轴(18)远离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的一端通过传动轴(17)与立式轴流泵(19)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匀环形设有主排气孔(24),主排气孔(24)两侧的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上皆设有辅助出气孔(22),且主排气孔(24)上方的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上均匀环形设有进气孔(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流泵机组,包括安装板(14)、连通管(8)、顶板(13)和双速凸极同步电动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4)的顶部均匀安装有减震组件(15),减震组件(15)远离安装板(14)的一端通过螺栓分别与顶板(13)底部固定连接,且顶板(13)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连通管(8),连通管(8)靠近顶板(13)一端的两侧皆固定连接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远离连通管(8)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一防护罩(11),第一防护罩(11)内侧的进水管(1)上安装有第一滤盒(12),所述进水管(1)上方的连通管(8)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出水管(5),出水管(5)和进水管(1)上皆安装有水流量传感器(2),且出水管(5)远离连通管(8)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二防护罩(9),第二防护罩(9)内侧的出水管(5)上皆安装有第二滤盒(3),所述进水管(1)与出水管(5)之间的连通管(8)内部安装有立式轴流泵(19),立式轴流泵(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6),转轴(16)远离立式轴流泵(19)的一端与连通管(8)内部底端固定连接,且转轴(16)上固定有安装座(20),安装座(20)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切削刃(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晔顾晓峰陈宝华高兴和王飞吕犇管义兵孙登峰费照骅施巍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