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驱动的往复式空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434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驱动的往复式空压机,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连接块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左端位于所述第一缸体内,右端位于所述第二缸体内;所述第一缸体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活塞杆左端相连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二缸体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活塞杆的右端相连的第二活塞;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活塞杆左右往复运动的自动换向阀;所述第一缸体的左端安装有用于控制空气进入的第一单向阀和用于控制空气排出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缸体的右端安装有用于控制空气进入的第三单向阀和用于控制空气排出的第四单向阀;该空压机的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整体连接结构更加紧凑,而且活塞的往复运动无需电控。

A reciprocating air compressor driven by hydraulic press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ciprocating air compressor driven by hydraulic pressure, which comprises a connecting block with a first cylinder block and a second cylinder block at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respectively; a piston rod is slidingly connected in the connecting block,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piston rod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cylinder block and the right end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 cylinder block; and A first piston connected to the left end of the piston rod is sliding in a cylinder block, and a second piston connected to the right end of the piston rod is sliding in the second cylinder block; the connect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n automatic directional valve for controlling the left and right reciprocating motion of the piston rod;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first cylinder block is mounted with an automatic directional valve for controlling the left and right reciprocating motion of the piston The right end of the second cylinder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one-way valve for controlling air entry and a fourth one-way valve for controlling air discharge; the first cylinder block and the second cylinder block of the air compressor have a more compact overal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a piston-type piston-type cylinder. There is no need for electric control in reciprocating 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驱动的往复式空压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压机
,具体为一种液压驱动的往复式空压机。
技术介绍
随着大型机械设备的大规模应用,液压驱动作为一种很重要的驱动方式得到广泛采用,液压系统及其相关技术也日趋成熟。特别是在空压机应用
,传统的空压机是采用曲柄连杆机构实现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进而将空气压缩,这种方式的空压机输出脉冲大、不平稳,而且在恶劣工况下容易卡住,另外在目前的液压空压机中实现活塞往复运动的换向阀,大多采用电磁换向阀和位移传感器相配合控制换向,都由接近开关控制传感器,换向不稳定、不可靠,结构复杂,更换不方便;换向装置的控制电路部分采用的是电路板控制,因为线路板是非标件,而且制作加工比较困难,损坏后维修就非常困难,同时如果出现问题后也不方便查找原因,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现有的换向装置,如果长期持续通电,很容易损坏小器件,能满足长期通电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生产效率。而某些领域有极其严格的防爆要求,要求尽量的简化系统,无需外界干预,如应用在石油矿井、煤炭灌注、天然气压缩站等领域中的空压机(有防爆要求),客观需要一种液压驱动的往复式空压机来满足无需人员近距离的干预即能自行换向而且还满足防爆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无需电控制的液压驱动的往复式空压机。(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驱动的往复式空压机,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连接块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左端位于所述第一缸体内,右端位于所述第二缸体内;所述第一缸体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活塞杆左端相连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二缸体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活塞杆的右端相连的第二活塞;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活塞杆左右往复运动的自动换向阀;所述第一缸体的左端安装有用于控制空气进入的第一单向阀和用于控制空气排出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缸体的右端安装有用于控制空气进入的第三单向阀和用于整体连接结构更加紧凑,而且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往复运动无需电控。所述自动换向阀包括设有P油口、A油口、B油口、T油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且贯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控制油口通断的主阀芯,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控制主阀芯左右移动的先导阀芯;所述阀体上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螺堵和第二螺堵,在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螺堵和第四螺堵;所述阀体内在所述第一螺堵和所述主阀芯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一主控腔,在所述第二螺堵和所述主阀芯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二主控腔;所述阀体内在所述第三螺堵和所述先导阀芯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一先导腔,在所述第四螺堵和所述先导阀芯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二先导腔;所述主阀芯位于右边位置时,所述P油口与所述A油口相通,所述B油口与所述T油口相通;所述主阀芯位于左边位置时,所述P油口与所述B油口相通,所述A油口与所述T油口相通;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P油口相通的第五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五通流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七通流孔;所述阀体内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左端设有第六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六通流孔和所述第一主控腔的第三通流孔;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主控腔和所述T油口的第十三通流孔,所述第十三通流孔内设有第三阻尼器,所述第三阻尼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主控腔相通,其出口与所述T油口相通;所述阀体内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右端设有第八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八通流孔和所述第二主控腔的第四通流孔;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主控腔和所述T油口的第十四通流孔,所述第十四通流孔内设有第四阻尼器,所述第四阻尼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二主控腔相通,其出口与所述T油口相通;所述先导阀芯位于左边位置时,所述第七通流孔与所述第六通流孔相通,所述先导阀芯位于所述右边位置时,所述第七通流孔与所述第八通流孔相通;所述阀体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先导阀芯动作的溢流阀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液压驱动的往复式空压机工作时,若自动换向阀的先导阀芯开始位于第二安装孔的右侧极限位置,则P油口的油液经过第五通流孔(和P油口一直相通)、第七通流孔、第二安装孔、第八通流孔、第四通流孔进入第二主控腔,则主阀芯向左移动(如果之前主阀芯不在左边极限位置)或者保持在左边极限位置(如果之前就在左边极限位置),所述第一主控腔内的油液通过第十三通流孔和第三阻尼器流回T油口,这样P油口通B油口、A油口通T油口,此时油液进入第二缸体有杆腔,带动第一活塞、活塞杆、第二活塞向右运动,同时第二缸体上第三单向阀关闭,第四单向阀打开,空气压缩并排除第二缸体;第一缸体上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二单向阀关闭空气被吸进第一缸体。当第二活塞运动到第二缸体底部时,第二缸体有杆腔压力开始升高,当压力力升高到自动换向阀溢流阀装置设定的压力时,油液由B油口进入第二先导腔,推动先导阀芯向左移动,其中第一先导腔的油液通过溢流阀装置流回T油口,这样P油口的压力经过第五通流孔、第七通流孔、第二安装孔、第六通流孔、第三通流孔进入第一主控腔,所述第二主控腔内的油液经过第十四通流孔和第四阻尼器流回T油口,主阀芯向右移动切换到P油口通A油口、B油口通T油口位置,此时油液进入第一缸体有杆腔,带动第一活塞、活塞杆、第二活塞向左运动,同时第一缸体上第一单向阀关闭,第二单向阀打开,空气压缩并排出第一缸体;第二缸体上第三单向阀打开,第四单向阀关闭空气被吸进第二缸体。当第一活塞运动到第一缸体底部时,第一缸体有杆腔压力开始升高,当压力升高到自动换向阀溢流阀装置设定的压力时,油液由A油口进入第一先导腔,推动先导阀芯向右移动,第二先导腔的油液通过溢流阀装置流回T油口,这样P油口的油液经过第五通流孔、第七通流孔、第二安装孔、第八通流孔、第四通流孔进入第二主控腔,主阀芯向左移动,所述第一主控腔内的油液通过第十三通流孔和第三阻尼器流回T油口,主阀芯向右移动切换到P油口通B油口、A油口通T油口位置,油液进入第一缸体有杆腔,带动第一活塞、活塞杆、第二活塞向右运动,至此形成循环,无需电控控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阀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的第一溢流阀和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通过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第十一通流孔与所述A油口相通,其溢流口通过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第一通流孔与所述第一先导腔相通;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通流孔和所述T油口的第九通流孔;所述第一通流孔内安装有第一阻尼器,所述第一阻尼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溢流阀的溢流口相通,其出口与所述第九通流孔相通;所述第二溢流阀的进油口通过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第十二通流孔与所述B油口相同,其溢流口通过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第二通流孔与所述第二先导腔相通;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通流孔和所述T油口的第十通流孔,所述第二通流孔内安装有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溢流阀的溢流口相通,其出口与所述第十通流孔相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主阀芯的侧面上沿其轴向从左向右依次设有第一凸肩、第二凸肩、第三凸肩,其中所述第一凸肩和所述第三凸肩分别位于所述主阀芯的两端,且靠近所述T油口处,所述第二凸肩位于所述主阀芯的中间位置,且靠近所述P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驱动的往复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连接块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左端位于所述第一缸体内,右端位于所述第二缸体内;所述第一缸体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活塞杆左端相连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二缸体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活塞杆的右端相连的第二活塞;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活塞杆左右往复运动的自动换向阀;所述第一缸体的左端安装有用于控制空气进入的第一单向阀和用于控制空气排出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缸体的右端安装有用于控制空气进入的第三单向阀和用于控制空气排出的第四单向阀;所述自动换向阀,包括设有P油口、A油口、B油口、T油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且贯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控制油口通断的主阀芯,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控制主阀芯左右移动的先导阀芯;所述阀体上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螺堵和第二螺堵,在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螺堵和第四螺堵;所述阀体内在所述第一螺堵和所述主阀芯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一主控腔,在所述第二螺堵和所述主阀芯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二主控腔;所述阀体内在所述第三螺堵和所述先导阀芯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一先导腔,在所述第四螺堵和所述先导阀芯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二先导腔;所述主阀芯位于右边位置时,所述P油口与所述A油口相通,所述B油口与所述T油口相同;所述主阀芯位于左边位置时,所述P油口与所述B油口相通,所述A油口与所述T油口相通。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P油口相通的第五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五通流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七通流孔;所述阀体内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左端设有第六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六通流孔和所述第一主控腔的第三通流孔;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主控腔和所述T油口的第十三通流孔,所述第十三通流孔内设有第三阻尼器,所述第三阻尼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主控腔相通,其出口与所述T油口相通;所述阀体内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右端设有第八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八通流孔和所述第二主控腔的第四通流孔;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主控腔和所述T油口的第十四通流孔,所述第十四通流孔内设有第四阻尼器,所述第四阻尼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二主控腔相通,其出口与所述T油口相通;所述先导阀芯位于左边位置时,所述第七通流孔与所述第六通流孔相通,所述先导阀芯位于所述右边位置时,所述第七通流孔与所述第八通流孔相通;所述阀体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先导阀芯动作的溢流阀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驱动的往复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连接块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左端位于所述第一缸体内,右端位于所述第二缸体内;所述第一缸体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活塞杆左端相连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二缸体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活塞杆的右端相连的第二活塞;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活塞杆左右往复运动的自动换向阀;所述第一缸体的左端安装有用于控制空气进入的第一单向阀和用于控制空气排出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缸体的右端安装有用于控制空气进入的第三单向阀和用于控制空气排出的第四单向阀;所述自动换向阀,包括设有P油口、A油口、B油口、T油口的阀体,所述阀体内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且贯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控制油口通断的主阀芯,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控制主阀芯左右移动的先导阀芯;所述阀体上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螺堵和第二螺堵,在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螺堵和第四螺堵;所述阀体内在所述第一螺堵和所述主阀芯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一主控腔,在所述第二螺堵和所述主阀芯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二主控腔;所述阀体内在所述第三螺堵和所述先导阀芯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一先导腔,在所述第四螺堵和所述先导阀芯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二先导腔;所述主阀芯位于右边位置时,所述P油口与所述A油口相通,所述B油口与所述T油口相同;所述主阀芯位于左边位置时,所述P油口与所述B油口相通,所述A油口与所述T油口相通。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P油口相通的第五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五通流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七通流孔;所述阀体内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左端设有第六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六通流孔和所述第一主控腔的第三通流孔;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主控腔和所述T油口的第十三通流孔,所述第十三通流孔内设有第三阻尼器,所述第三阻尼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主控腔相通,其出口与所述T油口相通;所述阀体内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右端设有第八通流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八通流孔和所述第二主控腔的第四通流孔;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主控腔和所述T油口的第十四通流孔,所述第十四通流孔内设有第四阻尼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玉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海特帕沃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