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30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泵设备技术领域。为了实现内啮合变量齿轮泵的排量可变,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包括泵体、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内齿圈和变量轴;泵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内齿圈位于泵体内,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同时与内齿圈形成啮合连接,在主动齿轮与内齿圈的啮合位置以及从动齿轮与内齿圈的啮合位置分别形成吸油腔和排油腔;吸油腔与进油口保持连通,排油腔与出油口和进油口形成选择连通;变量轴与泵体转动连接,并且位于排油腔、出油口和进油口之间,以控制排油腔、出油口和进油口之间的通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可以实现对排量的调整,满足更多工况的使用,具有更高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啮合变量齿轮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泵
,具体涉及一种内啮合变量齿轮泵。
技术介绍
在液压领域中,由于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零件少,工艺性好,制造容易,维修方便,价格低廉,自吸性能好,而且对油液的污染不敏感,工作工程中不易咬死或卡死,可输送高粘度的油液和稠度大的流体等优点,内啮合变量齿轮泵被广泛应用在使用在航空机械、船舶机械、行走运输机械、建筑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及机床行业等各种液压系统中。目前,国内外关于齿轮泵的研究已经取得不菲的成就,例如在齿轮参数及泵体结构的优化、间隙补偿、困油冲击及卸荷、噪声控制等很多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并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法,唯独在齿轮泵的变量问题上停滞不前,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实质性的解决办法,因此就限制了齿轮泵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内啮合变量齿轮泵的排量可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内啮合变量齿轮泵。该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包括泵体、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内齿圈和变量轴;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内齿圈位于所述泵体内,并且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同时与所述内齿圈形成啮合连接,在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内齿圈的啮合位置以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内齿圈的啮合位置分别形成相应的吸油腔和排油腔;所述吸油腔与所述进油口保持连通,所述排油腔与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形成选择连通;所述变量轴与所述泵体转动连接并且位于所述排油腔、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之间,所述变量轴相对于所述泵体往复转动的过程中,控制所述排油腔、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之间的通断关系。优选的,所述变量轴采用筒状结构,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变量轴的内部,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排油腔位于所述变量轴的外部,并且所述变量轴上设有贯穿其壁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随所述变量轴的转动与所述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排油腔进行选择连通。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变量轴的外表面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沿所述变量轴的圆周方向开设并且与所述连接孔保持连接;所述排油腔、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均沿伸至所述连接槽所在平面,并且所述连接槽沿所述变量轴圆周方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主动齿轮对应排油腔和所述从动齿轮对应排油腔之间沿所述变量轴圆周方向的长度。优选的,该变量齿轮泵设有多个从动齿轮;多个所述从动齿轮沿所述内齿圈的圆周方向依次与所述内齿圈形成啮合传动连接,并且构成多个所述吸油腔和多个所述排油腔;其中,多个所述吸油腔与所述进油口保持连通,多个所述排油腔与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形成选择连通。优选的,该内啮合变量齿轮泵还设有变量驱动器;所述变量驱动器与所述变量轴连接,以驱动所述变量轴相对于所述泵体进行往复转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变量驱动器设有变量电机;所述变量电机的本体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变量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变量轴连接,以驱动所述变量轴相对于所述泵体进行往复转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变量轴的外圆周面设有传动齿,并且通过齿轮与所述变量电机的输出轴形成齿啮合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采用齿轮轴结构形式。优选的,所述变量轴与所述泵体采用可拆式连接。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内齿圈均与所述泵体采用可拆式连接。与常规内啮合齿轮泵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在本专利技术的内啮合变量齿轮泵中,通过设置可以相对于泵体进行往复转动的变量轴,并且由变量轴控制主排油腔和从排油腔分别与出油口和进油口之间的通断关系,从而在内啮合变量齿轮泵正常工作输出高压介质的过程中,借助变量轴相对于泵体的往复转动就可以调整主排油腔和从排油腔分别与出油口和进油口之间的通流面积,从而改变主排油腔和从排油腔中高压介质的流向,进而达到对排量的调整,获得对内啮合变量齿轮泵的变排量控制效果。2、在本专利技术的内啮合变量齿轮泵中,通过设置多个从动齿轮与内齿圈进行啮合传动连接,形成主动齿轮带动内齿圈和多个从动齿轮同时进行啮合传动连接,同时在变量轴上设置连接槽和连接孔,利用变量轴相对于泵体往复转动过程中,带动连接槽和连接孔分别与不同的排油腔、出油口和进油口进行连通变化,从而控制各个排油腔与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的连通关系。这样,再借助控制变量轴相对于泵体的往复转动量,就可以控制不同排油腔与进油口和出油口的连通关系,从而对内啮合变量齿轮泵的排量进行多档划分,实现对内啮合变量齿轮泵不同排量的多档控制效果,提高对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变量控制的精度和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处于最大排量工况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处于最大排量时沿图1中M-M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处于最大排量时沿图1中N-N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处于从动齿轮排量时沿图1中N-N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处于主动齿轮排量时沿图1中N-N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处于零排量时沿图1中N-N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介绍。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包括泵体1,主动齿轮2,从动齿轮3、内齿圈4和变量轴5。在泵体1上设有与外接低压管路连接的进油口11和与外接高压管路连接的出油口12。主动齿轮2、从动齿轮3和内齿圈4位于泵体1内部的同一平面内,并且主动齿轮2和从动齿轮3同时与内齿圈4进行啮合传动连接。此时,在主动齿轮2和内齿圈4形成啮合位置的两侧分别与泵体1形成主吸油腔21和主排油腔22,在从动齿轮3和内齿圈4形成啮合位置的两侧分别与泵体1形成从吸油腔31和从排油腔32,并且主吸油腔21和从吸油腔31同时与进油口11保持连通,而主排油腔22和从排油腔32分别与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形成选择连通。变量轴5与泵体1采用相对转动连接,并且位于主排油腔22、从排油腔32、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之间,以分别控制主排油腔22和从排油腔32与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之间的油路通断关系。此时,驱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时,就可以通过内齿圈带动从动齿轮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位于主吸油腔和从吸油腔中的低压介质分别在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内齿圈的旋转作用下被压缩升压并带入相应的主排油腔和从排油腔中,进而再流至出油口,实现对高压介质的输出。在此过程中,通过控制变量轴进行相对于泵体的转动,就可以改变主排油腔和从排油腔与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的连通关系,从而改变主排油腔和从排油腔中介质的流向,调节流至出油口的介质量,达到对该内啮合变量齿轮泵的排量调整。其中,当变量轴相对于泵体转动至主排油腔和从排油腔同时与出油口保持连通时,主排油腔和从排油腔中的高压介质全部汇流至出油口输出,使该内啮合变量齿轮泵保持最大排量运行状态;当变量轴相对于泵体转动至主排油腔与进油口连通时,主吸油腔与主排油腔直接连通,使主动齿轮形成空转而失去对高压介质的输出;当变量轴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内齿圈和变量轴;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内齿圈位于所述泵体内,并且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同时与所述内齿圈形成啮合连接,在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内齿圈的啮合位置以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内齿圈的啮合位置分别形成相应的吸油腔和排油腔;所述吸油腔与所述进油口保持连通,所述排油腔与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形成选择连通;所述变量轴与所述泵体转动连接并且位于所述排油腔、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之间,所述变量轴相对于所述泵体往复转动的过程中,控制所述排油腔、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之间的通断关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内齿圈和变量轴;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内齿圈位于所述泵体内,并且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同时与所述内齿圈形成啮合连接,在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内齿圈的啮合位置以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内齿圈的啮合位置分别形成相应的吸油腔和排油腔;所述吸油腔与所述进油口保持连通,所述排油腔与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形成选择连通;所述变量轴与所述泵体转动连接并且位于所述排油腔、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之间,所述变量轴相对于所述泵体往复转动的过程中,控制所述排油腔、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之间的通断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轴采用筒状结构,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变量轴的内部,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排油腔位于所述变量轴的外部,并且所述变量轴上设有贯穿其壁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随所述变量轴的转动与所述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排油腔进行选择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啮合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轴的外表面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沿所述变量轴的圆周方向开设并且与所述连接孔保持连接;所述排油腔、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均沿伸至所述连接槽所在平面,并且所述连接槽沿所述变量轴圆周方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主动齿轮对应排油腔和所述从动齿轮对应排油腔之间沿所述变量轴圆周方向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海特帕沃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