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建筑用抗冲击轻质复合钢结构板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33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建筑用抗冲击轻质复合钢结构板材,包括承重墙体,所述承重墙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隔墙板和第二隔墙板,所述第一隔墙板为T字形,第一隔墙板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焊接有第一支筋,相邻两个第一支筋之间首尾交叉焊接,所述第二钢板与第三钢板之间焊接有呈交叉设置的第二支筋,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之间通过混凝土包覆层预制成型有矩形框状的板身。该组合式建筑用抗冲击轻质复合钢结构板材,拼装使用方便,砌筑安装牢固,用材和设计合理,抗冲击性能和保温性能较优,有效解决了传统的隔墙板种类和功能繁多,但存在抗冲击性能差,拼装砌筑后不够牢固的问题。

A combined impact resistant lightweight composite steel sheet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bined lightweight composite steel structural plate for building, including a load-bearing wall body. The side of the load-bearing wa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artition board and a second partition board. The first partition board is T-shaped. The first partition board comprises a first steel plate, a second steel plate and a third steel plate, a first steel plate and a second steel plate. The first steel bar is welded between the second steel plate and the second steel plate, and the first and the tail of the two adjacent first steel bars are cross welded. A second steel bar is welded between the second steel plate and the third steel plate, and a rectangular frame-shaped plate is prefabricated between the first steel plate and the second steel plate through a concrete cladding layer. The lightweight composite steel plate used in the combined building is easy to assemble and use, strong in masonry and installation, reasonable in materials and design, excellent in impact resistance and heat preservation. It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partition board with various kinds and functions, but it has poor impact resistance and is not strong enough after assembling and mason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建筑用抗冲击轻质复合钢结构板材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墙板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建筑用抗冲击轻质复合钢结构板材。
技术介绍
隔墙板是用于建筑物内部隔墙的墙体预制条板,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板、玻璃纤维增强石膏空心条板、钢丝(钢丝网)增强水泥条板、轻混凝土条板、复合夹芯轻质条板等等,全称是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作为一般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程的非承重内隔墙主要材料。传统的隔墙板种类和功能繁多,但存在抗冲击性能差,拼装砌筑后不够牢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建筑用抗冲击轻质复合钢结构板材,解决了传统的隔墙板种类和功能繁多,但存在抗冲击性能差,拼装砌筑后不够牢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组合式建筑用抗冲击轻质复合钢结构板材,包括承重墙体,所述承重墙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隔墙板和第二隔墙板,所述第一隔墙板为T字形,第一隔墙板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焊接有第一支筋,相邻两个第一支筋之间首尾交叉焊接,所述第二钢板与第三钢板之间焊接有呈交叉设置的第二支筋,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之间通过混凝土包覆层预制成型有矩形框状的板身,板身内侧的第一支筋通过混凝土包覆层预制成型有第一支板,第二钢板与第三钢板之间通过混凝土包覆层预制成型有矩形框状的凸块,凸块内侧的第二支筋通过混凝土包覆层预制成型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与板身的内壁之间以及第二支板与凸块的内壁之间均填充有聚苯颗粒填充层,所述第二隔墙板为L形,第二隔墙板的内部结构与第一隔墙板的内部结构相同,并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墙板的厚度相同。所述承重墙体的侧面砌筑有与凸块宽度相等的墩块,该墩块与第一隔墙板之间通过砂浆层连接,所述第一隔墙板的数量不少于两个,相邻两个第一隔墙板之间通过混凝土砂浆层连接,第一隔墙板远离墩块的一侧通过砂浆层与第二隔墙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的表面均均匀冲压有通槽,所述通槽为圆形和正n边形的其中一种,并且n小于或等于八。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的表面均匀焊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截面为正m边形或圆形,并且m小于或等于六。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的厚度相等,所述支柱的长度为第一钢板厚度的一至二倍。优选的,所述第一隔墙板和第二隔墙板的两端均设置有锯齿状的边齿。(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组合式建筑用抗冲击轻质复合钢结构板材,拼装使用方便,砌筑安装牢固,用材和设计合理,抗冲击性能和保温性能较优,有效解决了传统的隔墙板种类和功能繁多,但存在抗冲击性能差,拼装砌筑后不够牢固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隔墙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钢板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钢板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钢板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隔墙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承重墙体、2墩块、3第一隔墙板、4砂浆层、5第二隔墙板、6板身、7混凝土包覆层、8聚苯颗粒填充层、9第一支板、10第一钢板、11第二支板、12凸块、13第三钢板、14边齿、15第二钢板、16第二支筋、17通槽、18支柱、19第一支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建筑用抗冲击轻质复合钢结构板材,包括承重墙体1,承重墙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隔墙板3和第二隔墙板5,第一隔墙板3为T字形,将第一隔墙板3设置为T字形,增大了相邻两个第一隔墙板3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使隔墙板的连接较为牢固,第一隔墙板3包括第一钢板10、第二钢板15和第三钢板13,第一钢板10和第二钢板15之间焊接有第一支筋19,相邻两个第一支筋19之间首尾交叉焊接,第二钢板15与第三钢板13之间焊接有呈交叉设置的第二支筋16,在第一隔墙板3和第二隔墙板5内部设置第三钢板13、第一钢板10和第二钢板15,并利用第二支筋16和第一支筋19对第三钢板13、第一钢板10和第二钢板15之间焊接,从而能够在第一隔墙板3和第二隔墙板5外表面受到冲击时,利用第三钢板13和第一钢板10将冲击力分散,然后利用第二支筋16和第一支筋19对力进行传递抵消,抗冲击性能较优,稳定性较好。第一钢板10与第二钢板15之间通过混凝土包覆层7预制成型有矩形框状的板身6,板身6内侧的第一支筋19通过混凝土包覆层7预制成型有第一支板9,第二钢板15与第三钢板13之间通过混凝土包覆层7预制成型有矩形框状的凸块12,凸块12内侧的第二支筋16通过混凝土包覆层7预制成型有第二支板11,第一支板9与板身6的内壁之间以及第二支板11与凸块12的内壁之间均填充有聚苯颗粒填充层8,在凸块12和板身6的内侧填充聚苯颗粒填充层8,不仅增强了隔墙板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保持了隔墙板轻质的特性,利用第一支筋19和第二支筋16形成的第一支板9和第二支板11则保证了混凝土包覆层7和凸块12内部的稳定性,第二隔墙板5为L形,第二隔墙板5的内部结构与第一隔墙板3的内部结构相同,并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墙板5的厚度相同。承重墙体1的侧面砌筑有与凸块12宽度相等的墩块2,该墩块2与第一隔墙板3之间通过砂浆层4连接,第一隔墙板3的数量不少于两个,相邻两个第一隔墙板3之间通过混凝土砂浆层4连接,第一隔墙板3远离墩块2的一侧通过砂浆层4与第二隔墙板5连接。第一钢板10、第二钢板15和第三钢板13的表面均均匀冲压有通槽17,通槽17为圆形和正n边形的其中一种,并且n小于或等于八,第三钢板13、第二钢板15和第一钢板10上开设的通槽17减轻了钢板的质量,同时节省了用材,而且亦能够使混凝土包覆层7透过通槽17与钢板紧密贴合。第一钢板10、第二钢板15和第三钢板13的表面均匀焊接有支柱18,支柱18的截面为正m边形或圆形,并且m小于或等于六,第一钢板10、第二钢板15和第三钢板13的厚度相等,支柱18的长度为第一钢板10厚度的一至二倍,支柱18增加了钢板与混凝土包覆层7之间的连接紧密性。第一隔墙板3和第二隔墙板5的两端均设置有锯齿状的边齿14,第一隔墙板3和第二隔墙板5上边齿14的设置,增大了第一隔墙板3和第二隔墙板5连接处的面积,使第一隔墙板3和第二隔墙板5与砂浆层4之间连接更加紧密。本专利技术拼装使用方便,砌筑安装牢固,用材和设计合理,抗冲击性能和保温性能较优,有效解决了传统的隔墙板种类和功能繁多,但存在抗冲击性能差,拼装砌筑后不够牢固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建筑用抗冲击轻质复合钢结构板材,包括承重墙体(1),所述承重墙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隔墙板(3)和第二隔墙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墙板(3)为T字形,第一隔墙板(3)包括第一钢板(10)、第二钢板(15)和第三钢板(13),所述第一钢板(10)和第二钢板(15)之间焊接有第一支筋(19),相邻两个第一支筋(19)之间首尾交叉焊接,所述第二钢板(15)与第三钢板(13)之间焊接有呈交叉设置的第二支筋(16),所述第一钢板(10)与第二钢板(15)之间通过混凝土包覆层(7)预制成型有矩形框状的板身(6),板身(6)内侧的第一支筋(19)通过混凝土包覆层(7)预制成型有第一支板(9),第二钢板(15)与第三钢板(13)之间通过混凝土包覆层(7)预制成型有矩形框状的凸块(12),凸块(12)内侧的第二支筋(16)通过混凝土包覆层(7)预制成型有第二支板(11),所述第一支板(9)与板身(6)的内壁之间以及第二支板(11)与凸块(12)的内壁之间均填充有聚苯颗粒填充层(8),所述第二隔墙板(5)为L形,第二隔墙板(5)的内部结构与第一隔墙板(3)的内部结构相同,并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墙板(5)的厚度相同;所述承重墙体(1)的侧面砌筑有与凸块(12)宽度相等的墩块(2),该墩块(2)与第一隔墙板(3)之间通过砂浆层(4)连接,所述第一隔墙板(3)的数量不少于两个,相邻两个第一隔墙板(3)之间通过混凝土砂浆层(4)连接,第一隔墙板(3)远离墩块(2)的一侧通过砂浆层(4)与第二隔墙板(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建筑用抗冲击轻质复合钢结构板材,包括承重墙体(1),所述承重墙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隔墙板(3)和第二隔墙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墙板(3)为T字形,第一隔墙板(3)包括第一钢板(10)、第二钢板(15)和第三钢板(13),所述第一钢板(10)和第二钢板(15)之间焊接有第一支筋(19),相邻两个第一支筋(19)之间首尾交叉焊接,所述第二钢板(15)与第三钢板(13)之间焊接有呈交叉设置的第二支筋(16),所述第一钢板(10)与第二钢板(15)之间通过混凝土包覆层(7)预制成型有矩形框状的板身(6),板身(6)内侧的第一支筋(19)通过混凝土包覆层(7)预制成型有第一支板(9),第二钢板(15)与第三钢板(13)之间通过混凝土包覆层(7)预制成型有矩形框状的凸块(12),凸块(12)内侧的第二支筋(16)通过混凝土包覆层(7)预制成型有第二支板(11),所述第一支板(9)与板身(6)的内壁之间以及第二支板(11)与凸块(12)的内壁之间均填充有聚苯颗粒填充层(8),所述第二隔墙板(5)为L形,第二隔墙板(5)的内部结构与第一隔墙板(3)的内部结构相同,并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墙板(5)的厚度相同;所述承重墙体(1)的侧面砌筑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