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9312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包括,挖除桩位附近的地质硬层;采用素土回填夯实挖除的区域;对桩位预埋区域进行打孔,形成引孔;在桩的预埋端设置桩尖,远离预埋端的一端设置钢纤维;将桩的预埋端打入引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通过预先将表面地质硬层挖除,并进行预钻孔,使得桩可以轻松打入地质硬层内,避免了桩在穿透地质硬层时的反复击打,节省了大量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

A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pile driving through geological hard strata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pile driving method for penetrating geological hard stratum, which includes digging out the geological hard stratum near the pile position, compacting the excavated area with plain soil backfill, drilling holes in the pre-buried area of the pile position to form a pilot hole, setting a pile tip at the pre-buried end of the pile, and setting a steel fiber far from the pre-buried end of the pile. Penetrate into the guide hol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the comprehensive pile driving method for penetrating the geological hard layer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easily penetrate the geological hard layer by digging out the surface geological hard layer in advance and pre-drilling, thus avoiding the repeated striking of the pile when penetrating the geological hard layer and saving a lot of time. It reduces labor inten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行业桩基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穿透老料场表面地质硬层的PHC综合沉桩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钢铁企业原料场是冶金行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用户产能的升级,原料用量也不断增加,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为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物料损耗,需在老料场新建或改造环保型原料场。老料场一般经过了砂桩地基处理,且通过长期矿料堆载,浅层约10m范围内均已硬化固结,加之新建环保料场PHC群桩施工体量大,密度高,工期短,目前采用常规的PHC沉桩作业,首节桩锤击数达200次以上,存在浅层地质硬层穿透困难造成PHC桩破损率高、沉桩成功率和效益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管桩在穿透地质硬层时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包括:步骤s1:挖除桩位附近的表面地质硬层;步骤s2:采用素土回填夯实挖除的区域;步骤s3:对桩位预埋区域进行打孔,形成引孔;步骤s4:在桩的预埋端设置桩尖,远离所述预埋端的一端设置钢纤维;步骤s5:将桩的预埋端打入所述引孔内。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挖除的表面地质硬层为桩位附近2m范围内的地质硬层。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引孔的深度大于地质硬层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引孔的直径等于所述桩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所述钢纤维的长度为2m,用以增大桩的抗击打性能。进一步地,所述桩尖包括钢管和钢板;所述钢管固定在所述桩的预埋端外侧;所述钢板设置四个,相邻两个所述钢板之间设置有预设间距,用以减少打桩时的阻力。进一步地,所述钢板焊接在远离所述桩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所述桩竖直打入所述引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通过预先将地质硬层挖除,并进行预钻孔,使得桩可以轻松打入地质硬层内,避免了桩在穿透地质硬层时的反复击打,节省了大量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通过在桩的顶端设置钢纤维,增大了桩的抗击打性能,避免了桩在击打过程中的损坏,节约了桩材,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通过在桩的预埋端设置桩尖,极大地降低了桩在击打过程中的阻力。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阅图2,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桩设置在引孔1内,引孔1的深度大于地质硬层的厚度,桩的顶端设置有钢纤维4,用以增大桩的抗击打性能,桩的底端设置有桩尖3,用以降低打桩时的阻力。优选地,钢纤维4的顶端还可以设置橡胶结构提高桩的抗击打性能。具体而言,钢纤维4的长度为2m,设置在桩的顶端。参阅图3,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尖结构示意,由图可知,图桩的底端设置有桩尖3,桩尖3包括钢管31和钢板32,钢管31焊接在桩尖3的最底端,钢管3的外径等于桩的外径,钢板32设置四个,均匀焊接在钢管31远离桩的一端的外侧壁上,相邻两个钢板32之间设置有预设间距,用以降低打桩时的阻力。参阅图1,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的流程图,包括:步骤s1:挖除桩位附近的表面地质硬层;步骤s2:采用素土回填夯实挖除的区域;步骤s3:对桩位预埋区域进行打孔,形成引孔1;步骤s4:在桩的预埋端2设置桩尖3,远离所述预埋端2的一端设置钢纤维4;步骤s5:将桩的预埋端2打入所述引孔1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预先将地质硬层挖除,并进行预钻孔,使得桩可以轻松打入地质硬层内,避免了桩在穿透地质硬层时的反复击打,节省了大量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在上述步骤s1中,在挖除桩位附近的地质硬层时,采用挖土机配合镐头将桩位浅层直径约2m范围的地质硬层挖除,地质硬层的深度约为10m,在本实施例中,地质硬层根据实际的施工工况,挖去适当的深度,以便在打孔过程中,能够简便工序,同时防止地质硬层对钻孔工具的破坏,增大了钻孔工具的使用寿命。在上述步骤S2中,采用素土回填夯实挖除的区域时,先将素土运送至挖除的区域附近,再将素土填入挖除的区域中,并通过夯土机将填入素土的区域进行夯实,确保在后续的打孔过程中,孔不会坍塌。在上述步骤S3中,采用钻孔桩机设备进行打孔,形成引孔1,引孔1的孔径等于桩的直径,引孔1的深度大于表面地质硬层的厚度。在上述步骤S4中,在桩的预埋端2处设置钢纤维4,钢纤维4均匀设置在桩的侧壁上,长度为2米,用以增强桩顶部的抗击打性能,防止桩在击打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者断裂,造成材料的浪费;在桩的底部设置桩尖3,桩尖3焊接在桩的最低端,桩尖的制作方法与上述桩尖3的结构相对应,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通过设置桩尖3,可以大幅度降低桩在打入引孔1中的阻力,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减少打击的次数,避免了桩顶部由于击打次数过多造成变形。在上述步骤S5中,将桩的预埋端2打入引孔1内时,先通过起吊装置将桩吊运至引孔1的上方,设置有桩尖3的一端竖直朝下,慢慢调整桩的位置使其底端对准引孔1,桩通过重力作用落入引孔1内,在落入引孔1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作业人员可对桩的顶端进行击打,使桩落入引孔1内,若上述步骤S3中,引孔1的直径过大,在桩落入引孔1后,可对桩和引孔1之间形成的缝隙内再次添加素土并进行夯实。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挖除桩位附近的表面地质硬层;步骤s2:采用素土回填夯实挖除的区域;步骤s3:对桩位预埋区域进行打孔,形成引孔(1);步骤s4:在桩的预埋端(2)设置桩尖(3),远离所述预埋端(2)的一端设置钢纤维(4);步骤s5:将桩的预埋端(2)打入所述引孔(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挖除桩位附近的表面地质硬层;步骤s2:采用素土回填夯实挖除的区域;步骤s3:对桩位预埋区域进行打孔,形成引孔(1);步骤s4:在桩的预埋端(2)设置桩尖(3),远离所述预埋端(2)的一端设置钢纤维(4);步骤s5:将桩的预埋端(2)打入所述引孔(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挖除的表面地质硬层为桩位附近2m范围内的地质硬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引孔(1)的深度大于地质硬层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透地质硬层的综合沉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飞李旻张诚朱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