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互换的模块化湿扫洗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929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环卫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可快速互换的模块化湿扫洗地装置,包括车体、升降油缸、升降连杆、升降台、清扫单元、喷淋部件、车载控制器、垃圾仓、负压风机,清扫单元包括复位机构、清扫执行部件、污水吸取部件;污水吸取部件处于清扫执行部件的正后方并相互靠近;复位机构包括一对左右偏摆连杆,还包括一对杆状的弹性元件;储水箱与吸污仓活动连接且在清扫时相互靠近,污水吸取主座上配套安装用于纵向翻转储水箱的翻转抬升机构。控尘效果好,且在进行湿扫的同时能够迅速地处理湿扫时留在地面上的污水。

A modular wet cleaning and washing device with quick interchangeabilit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ast and interchangeable modular wet sweeping device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technology, which comprises a car body, a lifting cylinder, a lifting connecting rod, a lifting platform, a sweeping unit, a spray component, a vehicle-mounted controller, a garbage bin, a negative pressure fan, and a sweeping unit including a resetting mechanism, a sweeping executing component and a sewage suction part. The sewage suction parts are located in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cleaning executive parts and close to each other; the reset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pair of left and right swing connecting rods and a pair of rod-shaped elastic elements; the water storage tank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uction bin and close to each other during the cleaning process; and the sewage suction main seat is equipped with the overturning lifting for the longitudinal overturning water storage tank. Raise the organization. The dust control effect is good, and the wet sweeping can be carried out at the same time to quickly treat the sewage left on the ground when wet swee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互换的模块化湿扫洗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卫
,特别涉及可移动的湿扫洗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湿扫洗地车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结构包括车体,还包括升降油缸、升降连杆、升降台、清扫单元、喷淋部件、车载控制器,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垃圾仓,还包括设置在垃圾仓内的、可造成垃圾仓内负压的负压风机,喷淋部件与清扫单元配套安装,清扫单元与升降台相结合,升降连杆设有两组,且两组升降连杆分别处于车体前端左右侧,升降连杆一端与车体前端相铰接,升降连杆另一端与升降台相铰接,每组升降连杆设有两根并构成可上下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升降台相铰接,升降油缸的缸筒与车体前端相铰接。但是在实际清洗过程中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控尘效果不佳,其次是扫地后洁净程度不高,往往在扫过的地面上留下大量的污水,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互换的模块化湿扫洗地装置,控尘效果好,且在进行湿扫的同时能够迅速地处理湿扫时留在地面上的污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快速互换的模块化湿扫洗地装置,包括车体,还包括升降油缸、升降连杆、升降台、清扫单元、喷淋部件、车载控制器,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垃圾仓,还包括设置在垃圾仓内的、可造成垃圾仓内负压的负压风机,所述喷淋部件与清扫单元配套安装,所述清扫单元与升降台配套安装,所述升降连杆设有两组,且两组升降连杆分别处于车体前端左右侧,所述升降连杆一端与车体前端相铰接,所述升降连杆另一端与升降台相铰接,每组升降连杆设有两根并构成可上下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升降台相铰接,所述升降油缸的缸筒与车体前端相铰接,所述清扫单元包括复位机构、清扫执行部件、污水吸取部件;所述清扫执行部件包括盛装清水的储水箱,还包括空箱式结构的下清扫仓,所述下清扫仓安装在储水箱底侧并且其下端为开放式结构,所述下清扫仓内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受车载控制器控制的一对扫刷组件,所述下清扫仓下端安装有沿其下端边缘延伸并形成闭环结构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封边围板,所述封边围板下端在清扫时接近地面;所述污水吸取部件处于清扫执行部件的正后方并相互靠近,所述污水吸取部件包括空箱式的、下端为开放式结构的吸污仓,还包括污水吸取主座、内吸污管、后挡条、排污软管,所述污水吸取主座安装在吸污仓上侧,所述内吸污管竖直设置,所述内吸污管穿装吸污仓,所述内吸污管下端处于吸污仓内腔并在清扫时靠近地面,所述内吸污管上端处于吸污仓之外且通过排污软管与垃圾仓的吸入端相连通,所述后挡条由耐磨橡胶制成并在清扫时贴住地面,所述后挡条安装在吸污仓下端后侧并可拦截污水;所述封边围板后侧设有可排出污水的排污出口,所述吸污仓前侧设有可容污水进入其内腔的吸污入口,所述排污出口在清扫时正对且接近吸污入口的位置;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一对左右偏摆连杆,还包括一对杆状的弹性元件,所述左右偏摆连杆一端与升降台相铰接,所述左右偏摆连杆另一端与污水吸取主座相铰接,一对左右偏摆连杆共同构成一个可进行水平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弹性元件一端与升降台相铰接,所述弹性元件另一端与左右偏摆连杆相铰接,一对弹性元件分别对应两个左右偏摆连杆并形成空间交错关系;所述储水箱与吸污仓活动连接且在清扫时相互靠近,所述污水吸取主座上配套安装用于纵向翻转储水箱的翻转抬升机构;所述喷淋部件包括输水泵、进水软管、进液软管、清洗剂罐、出水软管、降尘喷嘴,所述输水泵安装在其中一个左右偏摆连杆上且受车载控制器控制,所述储水箱通过进水软管与输水泵的吸入端相连通,所述清洗剂罐安装在储水箱的上侧并盛装有清洗剂,所述清洗剂罐通过进液软管与输水泵的吸入端相连通,所述储水箱上设有可容出水软管穿过的让位通道,所述降尘喷嘴安装在下清扫仓内壁上并且其喷水端朝向扫刷组件,所述降尘喷嘴通过出水软管与输水泵的泵出端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清扫执行部件在前方进行湿扫,污水吸取部件在后方吸取污水,并且湿扫作业与污水吸取作业能够同时进行,污水吸取部件在运作时内吸污管产生负压,可造成吸污仓内的负压,可将下清扫仓内的污水吸入到吸污仓内,再由内吸污管将污水吸走,可快速地处理湿扫时产生的污水,由于设置了下清扫仓和吸污仓,又能保证湿扫作业和污水吸取作业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很好地避免清扫过程中灰尘飞扬的情况,可以在湿扫完成后立刻吸走地面上的污水,以免造成二次污染;其二,由于设置了复位机构,可使得清扫执行部件、污水吸取部件在碰到侧向障碍时能够对撞击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而且在离开侧向障碍之后能够在两个弹性元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恢复到原位;其三,输水泵可将清洗剂与清水混合后输出到降尘喷嘴中,在降尘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保证湿扫的洁净程度,去除顽垢污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用于纵向翻转储水箱的翻转抬升机构包括一对左右对称布置的抬升油缸,还包括一对左右对称布置的、可纵向活动的抬升连杆,还包括一对左右对称布置的、可纵向活动的从动连杆,所述抬升连杆一端与储水箱相铰接,所述抬升连杆另一端与污水吸取主座相铰接,所述从动连杆一端与储水箱相铰接,所述从动连杆另一端与污水吸取主座相铰接,所述抬升油缸的缸筒与污水吸取主座相铰接,所述抬升油缸的活塞杆与储水箱相铰接。便于将储水箱向上翻转以便维修或避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箱后侧贴装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在清扫时恰好处于抵靠吸污仓的位置上。可防止储水箱与吸污仓产生硬碰硬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箱左右侧均设有侧边滚轮,所述侧边滚轮可水平转动地连接在储水箱外壁上。侧边滚轮可防止储水箱左右侧摩擦侧向障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储水箱不受破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箱上侧设有用于向其内腔补水的补水口,所述补水口上可拆卸地封装有补水盖。便于向储水箱内添加清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扫刷组件包括刷座、扫刷驱动器、刷体,所述扫刷驱动器安装在下清扫仓内并受车载控制器控制,所述刷体可转动地安装在刷座上并与扫刷驱动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刷座与扫刷驱动器安装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洗剂罐的上端为开口结构且可拆卸地封装有密封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瞰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向示意图。图3为吸污仓与垃圾仓的连通关系原理概念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关系简图。其中,1车体,2升降油缸,3升降连杆,4升降台,5左右偏摆连杆,6弹性元件,7污水吸取部件,701吸污仓,701a吸污入口,702污水吸取主座,703内吸污管,704后挡条,705排污软管,8清扫执行部件,801储水箱,801a补水口,801b让位通道,802补水盖,803扫刷组件,803a刷座,803b扫刷驱动器,803c刷体,804下清扫仓,805封边围板,805a排污出口,806缓冲垫,807侧边滚轮,9输水泵,10进水软管,11进液软管,12清洗剂罐,12a密封盖,13出水软管,14降尘喷嘴,15抬升油缸,16抬升连杆,17从动连杆,18车载控制器,19垃圾仓,20负压风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可快速互换的模块化湿扫洗地装置,包括车体1,还包括升降油缸2、升降连杆3、升降台4、清扫单元、喷淋部件、车载控制器18,还包括设置在车体1上的垃圾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互换的模块化湿扫洗地装置,包括车体(1),还包括升降油缸(2)、升降连杆(3)、升降台(4)、清扫单元、喷淋部件、车载控制器(18),还包括设置在车体(1)上的垃圾仓(19),还包括设置在垃圾仓(19)内的、可造成垃圾仓(19)内负压的负压风机(20),所述喷淋部件与清扫单元配套安装,所述清扫单元与升降台(4)配套安装,所述升降连杆(3)设有两组,且两组升降连杆(3)分别处于车体(1)前端左右侧,所述升降连杆(3)一端与车体(1)前端相铰接,所述升降连杆(3)另一端与升降台(4)相铰接,每组升降连杆(3)设有两根并构成可上下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升降油缸(2)的活塞杆与升降台(4)相铰接,所述升降油缸(2)的缸筒与车体(1)前端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单元包括复位机构、清扫执行部件(8)、污水吸取部件(7);所述清扫执行部件(8)包括盛装清水的储水箱(801),还包括空箱式结构的下清扫仓(804),所述下清扫仓(804)安装在储水箱(801)底侧并且其下端为开放式结构,所述下清扫仓(804)内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受车载控制器(18)控制的一对扫刷组件(803),所述下清扫仓(804)下端安装有沿其下端边缘延伸并形成闭环结构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封边围板(805),所述封边围板(805)下端在清扫时接近地面;所述污水吸取部件(7)处于清扫执行部件(8)的正后方并相互靠近,所述污水吸取部件(7)包括空箱式的、下端为开放式结构的吸污仓(701),还包括污水吸取主座(702)、内吸污管(703)、后挡条(704)、排污软管(705),所述污水吸取主座(702)安装在吸污仓(701)上侧,所述内吸污管(703)竖直设置,所述内吸污管(703)穿装吸污仓(701),所述内吸污管(703)下端处于吸污仓(701)内腔并在清扫时靠近地面,所述内吸污管(703)上端处于吸污仓(701)之外且通过排污软管(705)与垃圾仓(19)的吸入端相连通,所述后挡条(704)由耐磨橡胶制成并在清扫时贴住地面,所述后挡条(704)安装在吸污仓(701)下端后侧并可拦截污水;所述封边围板(805)后侧设有可排出污水的排污出口(805a),所述吸污仓(701)前侧设有可容污水进入其内腔的吸污入口(701a),所述排污出口(805a)在清扫时正对且接近吸污入口(701a)的位置;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一对左右偏摆连杆(5),还包括一对杆状的弹性元件(6),所述左右偏摆连杆(5)一端与升降台(4)相铰接,所述左右偏摆连杆(5)另一端与污水吸取主座(702)相铰接,一对左右偏摆连杆(5)共同构成一个可进行水平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弹性元件(6)一端与升降台(4)相铰接,所述弹性元件(6)另一端与左右偏摆连杆(5)相铰接,一对弹性元件(6)分别对应两个左右偏摆连杆(5)并形成空间交错关系;所述储水箱(801)与吸污仓(701)活动连接且在清扫时相互靠近,所述污水吸取主座(702)上配套安装用于纵向翻转储水箱(801)的翻转抬升机构;所述喷淋部件包括输水泵(9)、进水软管(10)、进液软管(11)、清洗剂罐(12)、出水软管(13)、降尘喷嘴(14),所述输水泵(9)安装在其中一个左右偏摆连杆(5)上且受车载控制器(18)控制,所述储水箱(801)通过进水软管(10)与输水泵(9)的吸入端相连通,所述清洗剂罐(12)安装在储水箱(801)的上侧并盛装有清洗剂,所述清洗剂罐(12)通过进液软管(11)与输水泵(9)的吸入端相连通,所述储水箱(801)上设有可容出水软管(13)穿过的让位通道(801b),所述降尘喷嘴(14)安装在下清扫仓(804)内壁上并且其喷水端朝向扫刷组件(803),所述降尘喷嘴(14)通过出水软管(13)与输水泵(9)的泵出端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互换的模块化湿扫洗地装置,包括车体(1),还包括升降油缸(2)、升降连杆(3)、升降台(4)、清扫单元、喷淋部件、车载控制器(18),还包括设置在车体(1)上的垃圾仓(19),还包括设置在垃圾仓(19)内的、可造成垃圾仓(19)内负压的负压风机(20),所述喷淋部件与清扫单元配套安装,所述清扫单元与升降台(4)配套安装,所述升降连杆(3)设有两组,且两组升降连杆(3)分别处于车体(1)前端左右侧,所述升降连杆(3)一端与车体(1)前端相铰接,所述升降连杆(3)另一端与升降台(4)相铰接,每组升降连杆(3)设有两根并构成可上下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升降油缸(2)的活塞杆与升降台(4)相铰接,所述升降油缸(2)的缸筒与车体(1)前端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单元包括复位机构、清扫执行部件(8)、污水吸取部件(7);所述清扫执行部件(8)包括盛装清水的储水箱(801),还包括空箱式结构的下清扫仓(804),所述下清扫仓(804)安装在储水箱(801)底侧并且其下端为开放式结构,所述下清扫仓(804)内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受车载控制器(18)控制的一对扫刷组件(803),所述下清扫仓(804)下端安装有沿其下端边缘延伸并形成闭环结构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封边围板(805),所述封边围板(805)下端在清扫时接近地面;所述污水吸取部件(7)处于清扫执行部件(8)的正后方并相互靠近,所述污水吸取部件(7)包括空箱式的、下端为开放式结构的吸污仓(701),还包括污水吸取主座(702)、内吸污管(703)、后挡条(704)、排污软管(705),所述污水吸取主座(702)安装在吸污仓(701)上侧,所述内吸污管(703)竖直设置,所述内吸污管(703)穿装吸污仓(701),所述内吸污管(703)下端处于吸污仓(701)内腔并在清扫时靠近地面,所述内吸污管(703)上端处于吸污仓(701)之外且通过排污软管(705)与垃圾仓(19)的吸入端相连通,所述后挡条(704)由耐磨橡胶制成并在清扫时贴住地面,所述后挡条(704)安装在吸污仓(701)下端后侧并可拦截污水;所述封边围板(805)后侧设有可排出污水的排污出口(805a),所述吸污仓(701)前侧设有可容污水进入其内腔的吸污入口(701a),所述排污出口(805a)在清扫时正对且接近吸污入口(701a)的位置;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一对左右偏摆连杆(5),还包括一对杆状的弹性元件(6),所述左右偏摆连杆(5)一端与升降台(4)相铰接,所述左右偏摆连杆(5)另一端与污水吸取主座(702)相铰接,一对左右偏摆连杆(5)共同构成一个可进行水平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弹性元件(6)一端与升降台(4)相铰接,所述弹性元件(6)另一端与左右偏摆连杆(5)相铰接,一对弹性元件(6)分别对应两个左右偏摆连杆(5)并形成空间交错关系;所述储水箱(801)与吸污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彪赵永飞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金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