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油藏三维物理模型充填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工程的物理模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洞型碳酸盐油藏三维物理模型充填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的缝洞结构、连通类型、油水关系能否清楚认识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能否实现高效开发的基础之一。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存在裂缝、溶洞等多种流体流动通道,且裂缝、溶洞尺寸大、尺度变化也大,形态发育多样、分布随机。由此导致油水在其间的流动状态极为复杂,存在渗流、非线性渗流、管流、面流、对流及耦合流动等多种流动特征。油气生产规律也是极为复杂,传统的产能评价方法主要借鉴于砂岩油藏,对于缝洞型油藏目前尚无高效的产能评价方法。这些因素使得这类油藏开发水平不高,给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效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油藏多处于地下数千米深度,且规模巨大,无法直接观察到缝洞油藏的真实情况,更不能看到井位之间的连通情况。因此,很有必要开展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室内物理模拟的研究,以满足对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结构、形态、连通情况以及内部充填性质等研究的需要。而物理模型的要想达到与地下真实油藏性质相似,必须满足两大关键点:一是缝洞体的三维结构形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洞型碳酸盐油藏三维物理模型充填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构建缝洞型碳酸盐油藏目标区域的三维空腔物理模型;步骤S2、确定充填部位、充填内部结构以及垂向物性分布特征;步骤S3、根据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解释、地质建模孔隙度模型来确定充填程度;步骤S4、选择充填物和胶结剂对三维空腔物理模型进行填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洞型碳酸盐油藏三维物理模型充填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构建缝洞型碳酸盐油藏目标区域的三维空腔物理模型;步骤S2、确定充填部位、充填内部结构以及垂向物性分布特征;步骤S3、根据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解释、地质建模孔隙度模型来确定充填程度;步骤S4、选择充填物和胶结剂对三维空腔物理模型进行填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洞型碳酸盐油藏三维物理模型充填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的具体步骤为:对缝洞型碳酸盐油藏目标区域的结构进行判断;当缝洞型碳酸盐油藏目标区域的结构类型为溶洞时,通过以下方法确定填充程度;(1)溶洞为单井控制时,通过下式确定填充程度;其中单井控制的缝洞体体积通过应用体积雕刻法确定,单井控制液体体积通过动态储量计算法、水驱递减法确定;(2)溶洞有测井曲线时,通过测井曲线解释得到孔隙度,再通过孔隙度得到充填程度,其填充程度为1和孔隙度的差值;(3)溶洞无测井曲线时,通过赋值法得到孔隙度,再通过孔隙度得到充填程度,其填充程度为1和孔隙度的差值;当缝洞型碳酸盐油藏目标区域的结构类型为裂缝、溶蚀孔洞时,通过测井曲线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烈辉,路广,赵玉龙,李新华,汪彦,邓光校,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