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复位金属耗能拉索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复位金属耗能拉索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抗震加固领域。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和减轻地震作用对结构的破坏往往在结构中设置支撑来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和耗散地震输入能量。现有的普通支撑在强震下会产生不可修复的残余变形并对结构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结构在强震下发生不可修复的破坏,自复位耗能支撑应运而生,目前现有的自复位耗能支撑多为双向受力支撑,为了避免受压屈曲和实现复位效果,往往构造复杂、造价高昂。目前可恢复功能性支撑中恢复力的来源主要有蝶形弹簧、钢绞线、FRP筋材和记忆合金等,但钢绞线和FRP筋材对锚固要求苛刻且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预应力损失,而记忆合金材料目前价格高昂。目前耗能支撑多采用金属塑性变形耗能、摩擦耗能和粘滞材料流动耗能等,其中金属塑形变形耗能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摩擦耗能存在摩擦材料易老化和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差异大的问题;粘滞材料流动耗能存在对温度敏感和粘滞材料泄露等弊端。目前可恢复功能性支撑广泛存在构造复杂、自重大、成本过高、耗能效果不稳定和材料强度利用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金属耗能拉索,其特征在于,该耗能拉索包括复位耗能单元、通过连接单元与所述复位耗能单元连接的拉索筋材,复位耗能单元包括外槽(2)、设置在所述外槽(2)上端开口中的轴心管(3)、并排设置并固定安装在外槽(2)中的两个倒U形软钢(5)、由所述两个倒U形软钢(5)夹持并与之固定连接的轴心托板(4)、设置在外槽(2)中并套在轴心管(3)上的蝶形弹簧组(1);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安装在轴心管(3)上端的筋底连接头(7)、筋顶连接头(8),所述拉索筋材包括受拉筋(12)、分别设置在所述受拉筋(12)上下两端的筋顶锚头(13)和筋底锚头(14),所述筋底连接头(7)与轴心管(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金属耗能拉索,其特征在于,该耗能拉索包括复位耗能单元、通过连接单元与所述复位耗能单元连接的拉索筋材,复位耗能单元包括外槽(2)、设置在所述外槽(2)上端开口中的轴心管(3)、并排设置并固定安装在外槽(2)中的两个倒U形软钢(5)、由所述两个倒U形软钢(5)夹持并与之固定连接的轴心托板(4)、设置在外槽(2)中并套在轴心管(3)上的蝶形弹簧组(1);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安装在轴心管(3)上端的筋底连接头(7)、筋顶连接头(8),所述拉索筋材包括受拉筋(12)、分别设置在所述受拉筋(12)上下两端的筋顶锚头(13)和筋底锚头(14),所述筋底连接头(7)与轴心管(3)连接,受拉筋(12)通过筋底锚头(14)锚固在筋底连接头(7)上,受拉筋(12)通过筋顶锚头(13)锚固在筋顶连接头(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金属耗能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心管(3)下端与轴心托板(4)上端的端头螺纹连接,轴心管(3)通过上端设置的外螺纹安装有锁力螺母(6),套在轴心管(3)上的蝶形弹簧组(1)施加有预压力,通过调节锁力螺母...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