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449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其化学式为Bi1‑xEuxTeO3(F,Cl),其中0.01≤x≤0.1,所述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红色荧光。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材料在作为发光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将氧化铋溶于酸,然后加入氨水调节pH至2‑3,得到白色胶体,过滤后取固体洗涤,烘干后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氧化锑和氟化铕混匀后在500‑600℃下煅烧,冷却后得到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使用的设备和工艺方法简单,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结晶度高、制备方法简单、发光效率显著、显色纯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发光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发光材料在很多
得到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例如照明、显示、显像、医学放射图像、辐射探测等。在发光材料的激活离子之中,稀土铕离子(Eu3+)是最重要的红色发光激活离子之一。Eu3+离子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发光谱线非常窄,色纯度高,色彩鲜艳,光吸收能力强,转换效率高等,Eu3+是不可缺少的红色显色离子。另外,通过Eu3+的荧光光谱结构使其可以作为结构探针离子,可以来探测被取代阳离子在基质晶格之中的晶体学环境。近年来,随着照明显示材料的发展,Eu3+离子激活的各种荧光材料得到极大的重视,在这些材料的发展过程之中,基质材料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卤化物、或者卤氧化物因其刚性的晶格,使其在稀土激活的荧光粉中显示很多独特的特点,例如,显著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发光的热稳定性等,使其为各种技术材料的主要研究对象。目前Eu3+离子激活的可发出红色荧光的材料的种类有待拓展,其发光效率、显色纯度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结晶度高,可发出红色荧光且发光效率显著、显色纯度高,制备方法简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在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其化学式为Bi1-xEuxTeO3(F,Cl),其中0.01≤x≤0.1,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红色荧光。进一步地,近紫外光的波长为360-420nm。进一步地,红色荧光的波长为580-620nm。本专利技术的上述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为晶体,Eu3+为激活离子,Eu3+替换晶格中的Bi3+,x代表Eu3+替换Bi3+离子的摩尔数,Te为正四价,F-和Cl-离子在晶体的晶格之中共享一个晶体学位置。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在作为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发光材料的激发源为近紫外光。进一步地,近紫外光的波长为360-420nm。进一步地,发光材料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红色荧光。进一步地,发光材料为照明显示器件或光致发光色度调节器件。在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的制备方法,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铋(Bi2O3)溶于盐酸,形成透明溶液,然后调节pH至2-3,得到白色胶体,过滤后取固体洗涤,烘干后得到含有铋离子的前驱体;(2)将前驱体、氧化锑(TeO2)和氟化铕(EuF3)混匀后在500-600℃下煅烧,冷却后得到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其中,前驱体中的铋元素、氟化铕和氧化锑的摩尔比为0.9-0.99:0.01-0.1:1。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加入氨水调节pH。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在空气气氛中进行煅烧。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煅烧时间为2-8h。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首先利用酸溶解Bi2O3,使得溶液中形成大量的Bi3+,然后加入氨水调节pH至2-3,目的是生成含有Bi离子的前驱体。再将前驱体TeO2和EuF3进行煅烧,使得各物质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结晶产物,即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对360-420nm的近紫外光具有很强的光吸收,而且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可以发射红色的荧光,发光的最强波长在613纳米,且其色度纯正,发光效率显著。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Eu3+离子激活的氟碲酸铋,烧结温度较低(500-600℃),粒度均匀,洁净度好。3、本专利技术的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使用常规的固相反应制备,设备和工艺方法简单,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对设备的要求低,无废水废气排放,环境友好。4、本专利技术的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可作为发光材料,适合应用于以近紫外光为激发源的各种发光器件中。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制备的Eu3+离子激活的氟碲酸铋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制备的Eu3+离子激活的氟碲酸铋的电子扫描电镜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制备的Eu3+离子激活的氟碲酸铋的EDS电子能谱面扫描分析结果;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制备的Eu3+离子激活的氟碲酸铋在615nm监测下的激发光谱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制备的Eu3+离子激活的氟碲酸铋的在395nm波长激发下得到的发光光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其化学式为Bi95Eu0.05TeO3(F,Cl)。根据化学式中Bi3+,Eu3+和Te4+的摩尔比,分别称取氧化铋Bi2O3:4.427克,氟化铕EuF3:0.21克,氧化碲TeO2:3.192克。按照以下方法制备上述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首先,将Bi2O3溶解于HCl溶液中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形成透明溶液;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氨水溶液,调节溶液pH值到2,得到白色胶体混合溶液,静置过滤,得到沉淀物,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多次,得到白色沉淀物,烘干得到前驱体粉末。将上述方法制备的前驱体粉末、氧化碲TeO2和氟化铕EuF3混合在一起,研磨均匀,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压制成陶瓷块,在空气气氛中煅烧,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8小时,自然冷却,研磨均匀,得到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红色荧光粉。图1是上述产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样品为单一的物相,且结晶度较好。图2是上述产物的电子扫描电镜图,由图可以看出该样品结晶均匀,没有团聚。图3是上述产物的EDS电子能谱面扫描分析结果,可分析材料微区成分元素种类,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产物的主要组成元素包括Bi,Eu,Te,O,F和Cl。图4是上述产物在615nm监测下得到的激发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材料的红色发光的激发来源主要为395nm,由此说明该产物可以用于制备近紫外光激发荧光灯。图5是上述产物在395nm波长激发下得到的发光光谱图,图5表明该材料主要的发光中心在615nm的红色发光波段。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其化学式为Bi0.93Eu0.07TeO3(F,Cl)。根据化学式中Bi3+,Eu3+和Te4+的摩尔比,分别称取氧化铋Bi2O3:4.333克,氟化铕EuF3:0.293克,氧化碲TeO2:3.192克。按照以下方法制备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首先,将Bi2O3溶解于HCl溶液中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形成透明溶液;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氨水溶液,调节溶液pH值到3,得到白色胶体混合溶液,静置过滤,得到沉淀物,多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得到白色沉淀物,烘干得到前驱体粉末。将上述方法制备的前驱体粉末、氧化碲TeO2和氟化铕EuF3,混合在一起,研磨均匀,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为Bi1‑xEuxTeO3(F,Cl),其中0.01≤x≤0.1,所述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红色荧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为Bi1-xEuxTeO3(F,Cl),其中0.01≤x≤0.1,所述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红色荧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紫外光的波长为360-42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荧光的波长为580-620nm。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在作为发光材料中的应用,所述发光材料的激发源为近紫外光。5.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Eu3+离子激活的氟氯碲酸铋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彦林胡长昊魏东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