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污水并减量污泥产生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6971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污水并减量污泥产生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通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入创新的特殊菌种种类和配比制备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污水中原有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并促进有机污染物和死亡微生物菌体的不断再分解,进而减少污泥的生成量,重点解决污水处理厂当前现有技术的污泥产生量过大、污水处理范围及能力不足,且后处理成本过高等工艺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污水并减量污泥产生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污水并减量污泥产生的方法,属于污水生物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已成为环境保护中倍受关注的焦点。活性污泥法作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技术成熟、工艺种类多、污水处理效果良好等特点,但是活性污泥法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一直存在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污泥量通常占污水量的0.3%~0.5%(体积)或者约为污水处理量的1%~2%(质量),如果属于深度处理,污泥量还会增加0.5~1倍。污水处理量和排放标准的提高,必然导致污泥数量的增加。在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中,有污泥稳定处理的不到25%,有处理工艺和配套设施完善的不到10%。为数不多的污泥消化池能够正常运行的很少,有些根本没有运行。且剩余污泥中含有病原体、重金属及有机物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处置不当会引起环境的二次污染。目前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农用、土地利用、焚烧等,随着法律法规对污泥处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环境保护的发展,己不能适应污水处理厂生产的需要,造成污水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污水并减量污泥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向预处理的污水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控制pH值7.0~7.8,污泥浓度2300~2700mg/L、处理水量为50~100m3/d、反应器水温为25~29℃,溶解氧0.10~0.15mg/L,DO值4~6mg/L,回流比控制在1.2~1.8,培养1~3d,制得活性污泥;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含有如下微生物:深红红螺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或嗜酸乳杆菌、啤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2)调节活性污泥的菌体浓度达为1~9×105个/ml,控制pH值7.0~7.8、污泥浓度2300~2700mg/L、处理水量为5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污水并减量污泥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向预处理的污水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控制pH值7.0~7.8,污泥浓度2300~2700mg/L、处理水量为50~100m3/d、反应器水温为25~29℃,溶解氧0.10~0.15mg/L,DO值4~6mg/L,回流比控制在1.2~1.8,培养1~3d,制得活性污泥;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含有如下微生物:深红红螺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或嗜酸乳杆菌、啤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2)调节活性污泥的菌体浓度达为1~9×105个/ml,控制pH值7.0~7.8、污泥浓度2300~2700mg/L、处理水量为50~100m3/d、水温为25~29℃,维持DO值4.5~5.5mg/L,回流比在1.2~1.8,进行菌体驯化7~15d制得驯化污泥;经检测,驯化后污水中化学需氧量20~60mg/L,生化需氧量5~20mg/L,悬浮物5~20mg/L,总氮8~20mg/L,氨氮1~15mg/L,总磷0.05~1mg/L;(3)控制pH值7.0~7.8、污泥浓度2300~2700mg/L、水温为25~29℃,维持DO值4.5~5.5mg/L,水力停留时间为6~8h,制得处理后污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加入量为预处理的污水质量的0.5‰~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深红红螺菌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菌种编号1.5005;保加利亚乳酸杆菌购自常州益菌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编号NJ2101,嗜酸乳杆菌购自常州益菌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编号NJ2201;啤酒酵母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菌种编号CICC1202;枯草芽孢杆菌购自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菌种编号ACCC11060;深蓝色游动放线菌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菌种编号4.552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预处理的污水为将污水经粗细格栅处理后获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污泥为普通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按如下方法制备:(i)将深红红螺菌活化培养后,接种至摇瓶培养基I中,在30~35℃条件下,培养36~48h,制得深红红螺菌种子液;所述摇瓶培养基I每升组份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强宫志远董晓霞韩建东黄春燕潘登杨栋谢红艳杨鹏李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