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858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人行道和自动扶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其包括导轨和设置于导轨、由若干梯级构成的人行道,所述导轨包括上转向部、中直线部以及下转向部,以将所述人行道分为均为平面状的上水平段、坡段和下水平段;所述上转向部和中直线部连接处、下转向部和中直线部连接处均设有圆弧部,所述上转向部和中直线部连接处的圆弧部的两端面分别与上转向部、中直线部所在面相切,所述下转向部和中直线部连接处的圆弧部的两端面分别与下转向部、中直线部所在面相切;所述上水平段和坡段连接处、下水平段和坡段连接处均设有阶梯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圆弧导轨结构、且圆弧过渡处的梯级之间不产生缝隙,安全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人行道和自动扶梯
,尤其涉及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
技术介绍
自动人行道分为水平运输的自动人行道和倾斜提升的自动人行道,一般将倾斜提升的自动人行道设置为单圆弧式,即这种人行道仅仅设有倾斜的坡段和设置于出口的水平段,使得其坡段和水平段的连接处为一过渡的圆弧形,所以将其称之为单圆弧自动人行道,这种单圆弧自动人行道水平跨度较小,节省占地面积,成本较低,由于只有一个圆弧过渡,安全性一般。同时,由于梯级踏板为平面状,其在构成平面的自动人行道时,圆弧过渡处的梯级踏板之间容易产生缝隙,造成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双圆弧导轨结构、且圆弧过渡处的梯级之间不产生缝隙的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包括导轨和设置于导轨、由若干梯级构成的人行道,所述导轨包括上转向部、中直线部以及下转向部,以将所述人行道分为均为平面状的上水平段、坡段和下水平段;所述上转向部和中直线部连接处、下转向部和中直线部连接处均设有圆弧部,所述上转向部和中直线部连接处的圆弧部的两端面分别与上转向部、中直线部所在面相切,所述下转向部和中直线部连接处的圆弧部的两端面分别与下转向部、中直线部所在面相切;所述上水平段和坡段连接处、下水平段和坡段连接处均设有阶梯板。优选地,所述梯级包括三角形的支架,设置于支架、用于驱动梯级的主轮和辅轮以及设置于支架、并界成阶梯板的踏板和踢板;所述踏板设有齿件,所述踢板设有与齿件啮合的齿槽。优选地,所述踢板与踏板之间的夹角为78°-90°。优选地,所述踏板包括固定底板、设置于固定底板四周的固定板和设置于固定底板中部的活动板,所述齿件设置于固定板。优选地,所述活动板包括若干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顶板和连接于顶板底部的弹簧,所述弹簧与固定底板连接。优选地,所述活动件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插入所述顶板底部开设的凹槽,另一端与固定底板铰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杆。优选地,所述连杆与固定底板的铰接处设有复位弹簧。优选地,所述顶板为正六边形。优选所述顶板为橡胶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导轨的上转向部和中直线部连接处、下转向部和中直线部连接处均设有圆弧部,安全性较高。2.针对双圆弧导轨,上水平段和坡段、下水平段和坡段连接处均设计为阶梯状,解决了导轨圆弧过渡处产生的梯级缝隙问题。3.梯级设计为常用于自动扶梯的三角形梯级,并将踏板和踢板之间的夹角设计为78°-90°,使之既然能形成平面,也能形成阶梯。4.梯级踏板的活动板通过活动件组成,当人或物施压于活动件时,被施压的活动件微微下陷形成限位槽,防止人的摔倒或物的滑落。5.与梯级固定底板铰接的连杆和正六边形设计的活动件顶板,防止人或物卡陷于限位槽中无法拔出。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梯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梯级踏板的俯视图;图4是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梯级踏板的剖视图。图中:11-上水平段,12-坡段,13-下水平段,20-梯级,21-支架,22a-主轮,22b-辅轮,23-踏板,23a-齿件,23b-固定板,23c-活动板,23d-固定底板,24-踢板,24a-齿槽,30a-圆弧部,31-上转向部,32-中直线部,33-下转向部,40-活动件,41-顶板,41a-凹槽,42-弹簧,43-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包括导轨和设置于导轨、由若干梯级20构成的人行道,这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属于倾斜提升式自动人行道。与传统的倾斜提升式自动人行道不同,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带动人行道运转的导轨设置为双圆弧,即,导轨包括上转向部31、中直线部32以及下转向部33,上转向部31和中直线部32连接处、下转向部33和中直线部32连接处设有圆弧部30a,上转向部31和中直线部32连接处的圆弧部30a的两端面分别与上转向部31、中直线部32所在面相切,下转向部33和中直线部32连接处的圆弧部30a的两端面分别与下转向部33、中直线部32所在面相切,这样两处圆弧部30a的过渡结构的设计,使得该人行道自动扶梯在平面与斜面之间得到平滑的过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平稳性。现有技术的自动人行道路面常通过平面状的梯级(一般直接称之为踏板)形成平面,运行至圆弧处的梯级之间往往会产生缝隙,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本专利技术中,人行道也包括平面状的上水平段11、坡段12和下水平段13,但在水平段11和坡段12连接处、下水平段13和坡段12连接处为阶梯板。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梯级20既要能组成平面状,也要能组成阶梯状,因此不同于传统的自动人行道,本专利技术中的梯级20采用自动扶梯常用的三角形梯级。如图2所示,梯级20包括三角形的支架21,设置于支架21、用于驱动梯级20的主轮22a和辅轮22b以及设置于支架21、并界成阶梯板的踏板23和踢板24;踏板23设有齿件23a,踢板24设有与齿件23a啮合的齿槽24a。特别的是,由于自动人行道的倾斜角度不能超过12°,因此将踢板24与踏板23之间的夹角设计为78°-90°,便于形成阶梯且不会造成角度过大从而带来安全问题。此外,目前在商场使用的倾斜提升的自动人行道为了使手推车固定于倾斜的自动人行道上,需要将人行道路面和手推车的轮子设置成能相匹配的形式以防止手推车滑落,但对于普通手推车、行李箱和婴儿车等就不能起到固定作用,若携带这些没有特殊车轮设计的物品进入自动人行道,这些物品很有可能不慎下滑,在动量的作用下对下方的乘客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或是,乘客自身不慎在自动人行道上摔倒,同样也会对自身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将踏板23进行设计,以达到防止自动人行道上的人或物摔倒滑落的目的。如图3所示,踏板23包括固定底板23d、设置于固定底板23d四周的固定板23b和设置于固定底板23d中部的活动板23c,齿件23a设置于固定板23b。其中,活动板23c由若干活动件40组成,如图4所示,活动件40包括顶板41和连接于顶板41底部的弹簧42,弹簧42与固定底板23d连接。顶板41可以为橡胶板。当人或物踩踏在活动板23c上时,受到压力的活动件40微微下陷,而没有受到压力的活动件40保持不动,从而形成限制人或物产生过大地移动的限位槽。特别的是,弹簧42的弹性形变范围不应超过顶板41的厚度。此外,为了防止人或物陷于限位槽中而无法拔出,可以将顶板41设计为正六边形,使得人或物与未下陷的活动件40之间始终保留有间隙。同时,活动件40还包括连杆43,连杆43的一端插入顶板41底部开设的凹槽41a,另一端与固定底板23d铰接,弹簧42套设于连杆43。通过连杆43提高活动件40的稳定性的同时,只要人或物在限位槽中摆动,未下陷活动件40的连杆43会带动活动件40在铰接的作用下转动,进一步扩大人或物与未下陷活动件40之间的间隙,进一步防止人或物陷于限位槽中无法拔出。此外,连杆43与固定底板23d的铰接处设有复位弹簧,用于使转动的活动件40回复到竖直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正六边形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包括导轨和设置于导轨、由若干梯级(20)构成的人行道,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上转向部(31)、中直线部(32)以及下转向部(33),以将所述人行道分为均为平面状的上水平段(11)、坡段(12)和下水平段(13);所述上转向部(31)和中直线部(32)连接处、下转向部(33)和中直线部(32)连接处均设有圆弧部(30a),所述上转向部(31)和中直线部(32)连接处的圆弧部(30a)的两端面分别与上转向部(31)、中直线部(32)所在面相切,所述下转向部(33)和中直线部(32)连接处的圆弧部(30a)的两端面分别与下转向部(33)、中直线部(32)所在面相切;所述上水平段(11)和坡段(12)连接处、下水平段(13)和坡段(12)连接处均设有阶梯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包括导轨和设置于导轨、由若干梯级(20)构成的人行道,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上转向部(31)、中直线部(32)以及下转向部(33),以将所述人行道分为均为平面状的上水平段(11)、坡段(12)和下水平段(13);所述上转向部(31)和中直线部(32)连接处、下转向部(33)和中直线部(32)连接处均设有圆弧部(30a),所述上转向部(31)和中直线部(32)连接处的圆弧部(30a)的两端面分别与上转向部(31)、中直线部(32)所在面相切,所述下转向部(33)和中直线部(32)连接处的圆弧部(30a)的两端面分别与下转向部(33)、中直线部(32)所在面相切;所述上水平段(11)和坡段(12)连接处、下水平段(13)和坡段(12)连接处均设有阶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级(20)包括三角形的支架(21),设置于支架(21)、用于驱动梯级(20)的主轮(22a)和辅轮(22b)以及设置于支架(21)、并界成阶梯板的踏板(23)和踢板(24);所述踏板(23)设有齿件(23a),所述踢板(24)设有与齿件(23a)啮合的齿槽(24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圆弧人行道自动扶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羽王建芳仲萍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德玛吉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