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丝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836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02
一种探丝器组件,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探丝器、第一铁片、第二铁片和第三铁片,第一铁片包括扇形段和第一竖直段,扇形段的端部设有第一过线孔,第一过线孔上设有环形橡胶圈,第一竖直段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条形孔,第二铁片包括第二竖直段和横向段,第三铁片的端部设有第二过线孔,第二过线孔上设有环形橡胶圈,第三铁片的两侧均设有第三条形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上设置环形橡胶圈,当纱线抖动过大撞击该环形橡胶圈时,环形橡胶圈能够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并使纱线能够更快地回复到原始的位置,从而保持探丝器上收到的红外脉冲的稳定性,增加了探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探丝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探丝器组件。
技术介绍
并纱机作为倍捻机加工的前道工序设备,其主要作用就是,把两股或者多股纱线合并为一股纱线,以便于倍捻机加工。在纱线合并加工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纱线断纱或者卷取结束等情况,为了避免在生产中出现单纱或缺股等问题,就必须用到断纱自停装置。目前主流的断纱自停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机械式,一种为光电式自停装置。机械式自停装置主要通过机械原理来控制卷绕部件的运动来控制纱线的卷取。机械式自停装置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众多,占用设备空间大,操作不方便,遇到纱线断纱时反应速度不够迅速。目前机械式自停装置渐渐有淘汰的趋势。目前使用的光电式自停装置,断纱自停效果好,但是存在各辅助部件独立安装,集成度差,安装调整时不方便,零部件损坏后维修不方便等缺陷。同时因为各部件分开安装,纱路较长,纱线张力大,易引起纱线的起毛和断裂,影响生产和纱线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探丝器组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探丝器组件,包括探丝器、第一铁片、第二铁片和第三铁片,所述第一铁片呈倒置的“L”形,包括扇形段和第一竖直段,所述扇形段的端部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一过线孔上设有环形橡胶圈,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条形孔,第一条形孔的上方在所述第一竖直段上固定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夹持装置;所述第二铁片呈“L”形,包括第二竖直段和横向段,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螺栓孔,当第二竖直段和第一竖直段相贴时,第一螺栓孔正对第一条形孔,并通过螺栓将第二竖直段和第一竖直段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段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三铁片的端部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二过线孔上设有环形橡胶圈,所述第三铁片的两侧均设有第三条形孔;所述探丝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设有过线槽,过线槽呈“U”形,所述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过线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过线槽的两边分别设有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所述过线槽的两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的顶端设有第二螺栓孔,当上壳的顶端和第二铁片的横向段相贴时,第二螺栓孔正对第二条形孔,并通过螺栓将上壳和第二铁片固定连接,所述下壳的底端设有第三螺栓孔,当下壳的底端和第三铁片相贴时,第三螺栓孔正对第三条形孔,并通过螺栓将下壳和第三铁片固定连接,所述上壳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固定结构,所述下壳的内壁上设有与弹性固定结构对应设置的支撑结构,所述弹性固定结构和支撑结构之间设有线路板,支撑结构的外侧在所述下壳的内壁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上壳的两侧设有卡扣,所述下壳的两侧设有与卡扣相配合凹槽,通过卡扣扣接凹槽将上壳和下壳固定连接,所述下壳的侧面设有复位按钮;所述线路板上设有处理器、报警电路、纱线速度检测电路、复位电路和自停电路,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发光二极管、报警电路、纱线速度检测电路、复位电路和自停电路连接,所述报警电路分别与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连接,所述复位电路和复位按钮连接,所述自停电路和驱动纱线的电机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包括第三竖直段和横向夹持段,所述横向夹持段的夹持面上设有橡胶垫,所述第三竖直段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的轴线呈竖直设置,所述驱动螺杆的上端设有旋转手柄,所述驱动螺杆上设有两个滑套,所述滑套的一侧固定焊接有夹持座,所述夹持座的夹持面上设有橡胶垫。作为优选,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周围均设有固定装置,以防止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抖动。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固定结构为弹性柱。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的直径均小于过线槽两侧面之间的距离。探丝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光电原理对纱线的运动状态进行检测,当纱线正常时,由于机器的牵伸或卷绕等动作,位于过线槽中的纱线会有微小的抖动,此抖动会不断地遮挡过线槽中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使其产生连续的红外脉冲;当纱线断开后,该连续地红外脉冲减少或消失,探丝器内部的处理器通过检查和判断红外脉冲的频率即可判断纱线是否已断开。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铁片的第一竖直段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第二铁片的第二竖直段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通过螺栓将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进行固定连接,同时通过螺栓的螺接位置调整第一铁片的扇形段和探丝器之间的距离,改善纱线的抖动幅度,从而增加纱线传输时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一铁片上固定焊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夹持装置,操作人员可通过旋动旋转手柄,使夹持装置牢牢地夹持在并纱机的机壳上,防止因并纱机工作时的抖动掉落探丝器;通过在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上设置环形橡胶圈,当纱线抖动过大撞击该环形橡胶圈时,环形橡胶圈能够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并使纱线能够更快地回复到原始的位置,从而保持探丝器上收到的红外脉冲的稳定性,增加了探测精度;本专利技术中,上壳和下壳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并利用上壳和下壳之间的装配紧固线路板,简化了装配过程,无需螺栓紧固,从物料和组装工时上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在过线槽的两边分别设置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当纱线正常时,发光二极管发出绿光,当纱线断开时,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光,同时蜂鸣器发出警报,由于蜂鸣器发出警报声较大,能防止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被操作人员忽略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铁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铁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铁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探丝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探丝器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上壳和下壳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线路板的一种电性连接示意图。图中:1、探丝器;2、第一铁片;3、第二铁片;4、第三铁片;5、扇形段;6、第一竖直段;7、第一过线孔;8、环形橡胶圈;9、第一条形孔;10、支撑杆;11、夹持装置;12、第二竖直段;13、横向段;14、第一螺栓孔;15、螺栓;16、第二条形孔;17、第二过线孔;18、第三条形孔;19、外壳;20、过线槽;21、蜂鸣器;22、发光二极管;23、红外发射管;24、红外接收管;25、上壳;26、下壳;27、第三螺栓孔;28、弹性固定结构;29、支撑结构;30、线路板;31、定位结构;32、卡扣;33、凹槽;34、复位按钮;35、第三竖直段;36、横向夹持段;37、橡胶垫;38、滑槽;39、驱动螺杆;40、旋转手柄;41、滑套;42、夹持座;43、固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种探丝器组件,如图1-图9所示,包括探丝器、第一铁片、第二铁片和第三铁片,所述第一铁片呈倒置的“L”形,包括扇形段和第一竖直段,所述扇形段的端部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一过线孔上设有环形橡胶圈,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条形孔,第一条形孔的上方在所述第一竖直段上固定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夹持装置;所述第二铁片呈“L”形,包括第二竖直段和横向段,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螺栓孔,当第二竖直段和第一竖直段相贴时,第一螺栓孔正对第一条形孔,并通过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探丝器组件,包括探丝器、第一铁片、第二铁片和第三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片呈倒置的“L”形,包括扇形段和第一竖直段,所述扇形段的端部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一过线孔上设有环形橡胶圈,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条形孔,第一条形孔的上方在所述第一竖直段上固定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夹持装置;所述第二铁片呈“L”形,包括第二竖直段和横向段,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螺栓孔,当第二竖直段和第一竖直段相贴时,第一螺栓孔正对第一条形孔,并通过螺栓将第二竖直段和第一竖直段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段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三铁片的端部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二过线孔上设有环形橡胶圈,所述第三铁片的两侧均设有第三条形孔;所述探丝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设有过线槽,过线槽呈“U”形,所述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过线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过线槽的两边分别设有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所述过线槽的两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的顶端设有第二螺栓孔,当上壳的顶端和第二铁片的横向段相贴时,第二螺栓孔正对第二条形孔,并通过螺栓将上壳和第二铁片固定连接,所述下壳的底端设有第三螺栓孔,当下壳的底端和第三铁片相贴时,第三螺栓孔正对第三条形孔,并通过螺栓将下壳和第三铁片固定连接,所述上壳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固定结构,所述下壳的内壁上设有与弹性固定结构对应设置的支撑结构,所述弹性固定结构和支撑结构之间设有线路板,支撑结构的外侧在所述下壳的内壁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上壳的两侧设有卡扣,所述下壳的两侧设有与卡扣相配合凹槽,通过卡扣扣接凹槽将上壳和下壳固定连接,所述下壳的侧面设有复位按钮;所述线路板上设有处理器、报警电路、纱线速度检测电路、复位电路和自停电路,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发光二极管、报警电路、纱线速度检测电路、复位电路和自停电路连接,所述报警电路分别与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连接,所述复位电路和复位按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探丝器组件,包括探丝器、第一铁片、第二铁片和第三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片呈倒置的“L”形,包括扇形段和第一竖直段,所述扇形段的端部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一过线孔上设有环形橡胶圈,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条形孔,第一条形孔的上方在所述第一竖直段上固定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夹持装置;所述第二铁片呈“L”形,包括第二竖直段和横向段,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螺栓孔,当第二竖直段和第一竖直段相贴时,第一螺栓孔正对第一条形孔,并通过螺栓将第二竖直段和第一竖直段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段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三铁片的端部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二过线孔上设有环形橡胶圈,所述第三铁片的两侧均设有第三条形孔;所述探丝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设有过线槽,过线槽呈“U”形,所述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过线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过线槽的两边分别设有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所述过线槽的两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的顶端设有第二螺栓孔,当上壳的顶端和第二铁片的横向段相贴时,第二螺栓孔正对第二条形孔,并通过螺栓将上壳和第二铁片固定连接,所述下壳的底端设有第三螺栓孔,当下壳的底端和第三铁片相贴时,第三螺栓孔正对第三条形孔,并通过螺栓将下壳和第三铁片固定连接,所述上壳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固定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红星姚夏明吴少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