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建飞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地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68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地砖及与其配套使用的附属地砖,该新型地砖由十字形底部和突出于底部的凸柱构成,十字形底部交叉叠合处为四棱柱形,所述四棱柱的四条竖边向上作等距离延伸构成所述的凸柱。这种地砖在铺设时,采用上下间隔颠倒的方式叠加,叠加后留下的孔可由附属地砖填补。地砖间的相互叠加使地砖上所受的力分散,地砖和地面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铺设于地面的地砖,适用于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公园走道等等。
技术介绍
目前的普通地砖在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1.易积水、溅水,影响行人及车辆的运动;2.道路改动后的复原性差、施工难度大;3.地砖的承受力较低,极易破碎;4.雨天、雪天的泄水速度慢,且雨水、雪水的利用率极低;5.夏天地砖表面温度较高。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普通地砖采用简单的柱体结构,导致地砖表面的受力直接传给地砖下面的地面,当这个力稍大一些时,一般地面是无法承受的,为此普通地砖的下面一般有混凝土基础,而混凝土基础的使用就形成上述不足;但不用混凝土基础,就会使地砖在使用时不断下陷,无法维持平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地砖,它在使用时向地面传递的压强(单位面积压力)大大减小,从而可以不需混凝土基础,直接在地面上铺设。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地砖,由十字形底部和突出于底部的凸柱构成,十字形底部交叉叠合处为四棱柱形,四棱柱的四条竖边向上作等距离延伸构成所述的凸柱。所述十字形底部是由二个长方体交叉叠合而成。所述十字形底部还可是由二个横卧的六棱柱交叉叠合而成。作为改进,所述十字形底部从四棱柱的叠合处向外的竖截面为六边形,且由里往外竖截面逐渐变小。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附属地砖,用于填补新型地砖铺设后留下的孔,它由一个顶部及横截面小于顶部的柱体构成,所述顶部的横截面从上到下逐渐变小,所述顶部与上述最后一种改进的新型地砖铺设后留下的孔相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地砖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均为“T形”或“倒T形”。在铺设时,采用“T形”和“倒T形”两种地砖间隔叠加的方式,即一块“T形”地砖周围与四块“倒T形”地砖相拼接叠加,同样一块“倒T形”地砖的四周是四块“T形”地砖。这种地砖铺设后,地砖表面所受的压力均由其本身或周围叠加的地砖共同承担,地面实际所受的压强是地砖表面所受压强的五分之一至二十五分之一,故这种结构的地砖的承受能力远高于一般的普通地砖。由于提高了地砖的承受力和减轻了地面的承载力,所以可以免除地砖下面的混凝土基础,去除了混凝土基础,地砖下面的水就能迅速渗入土壤,地砖下面就没有积水;同时由于地砖之间的相互叠加结构,保证地砖无法翘动,消除了溅水现象;由于不用混凝土处理地基,所以施工方便,速度快,且当道路需进行开沟、铺管等改建时,只要撬起地砖就能进行施工,施工后通过增减地砖下面的沙土量就能确保道路平整,完全克服已往铺设地砖的路面一经改建,路面就无法恢复其原有的平整性的缺陷;由于与土壤直接相连,地砖表面的温度在夏季高温时也不会太高。另外,此种地砖结构可使地表积水通过地砖的缝隙快速渗入土壤,提高水的利用率,减轻污水处理的压力,保护了水资源,同时相应加大水的下泻速度。对于地砖叠加后留下的孔的处理,在需要绿化的场所可利用这些孔进行花草种植,达到绿化作用。在不需要孔的地方,可使用形状相应的附属地砖将其填满。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1地砖进行叠加铺设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与主视图相同)。图5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图6是实施例3的立体图。图7是实施例3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与主视图相同)。图8是实施例3的俯视图。图9是实施例3的附属地砖的立体图。图10是实施例3的附属地砖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与主视图相同)。图11是实施例3的附属地砖的俯视图。图12是实施例4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与主视图相同)。图13是实施例4的俯视图。图14是实施例5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与主视图相同)。图15是实施例5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底部呈十字形,由二个相互垂直长方体交叉组合而成,交叉处为长方体形,该交叉处的长方体的四条竖边以等距离向上延伸,构成凸出于底部的长方体。实施例1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均相同,为标准的“倒T形”结构,将其上下颠倒就是“T形”结构。实施例1的形状也可看作是六个长方体的叠加组合,底部五个以十字交叉状排列,第六个再叠加于中间长方体的上方。底部还可以是二个相互垂直的其他形状的四棱柱交叉组合而成。如图2所示,是将属于实施例1类的二个“倒T形”地砖和二个“T形”地砖拼成的结构示意,中间的孔既可绿化也可用附属地砖将其堵上,地砖之间的缝隙构成泄水、透气的通道。地砖之间的相互叠加使每一块地砖所受的力被分解,当一块地砖受力时,最多可分散至五块地砖上,地砖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当“倒T形”的凸柱受力、其他部位不受力时,凸柱上的力向十字形底部分散,再传递给地面,地面实际所受压强只是凸柱所受压强的五分之一;而当“T形”地砖表面受力时,通过四周的“倒T形”地砖及本身,传递给地面的压强是单独一块“T形”地砖的二十五分之一。如图3、4、5所示,实施例2是对实施例1的改进,主要对底部的二个长方体从交叉处向二侧作斜面处理,使它们成为横卧的六棱柱,这主要是考虑混凝土耐压不耐拉的情况而进行的改进。如图6、7、8所示,实施例3是对实施例2的改进,主要对底部长方体的斜面的相对一侧作截角处理。如图9、10、11所示的附属地砖与实施例3配套使用,该附属地砖正好可以插入实施例3的地砖正反叠加后留下的孔,将孔堵上。通过这样的改进,当附属地砖表面受力时可以分散给周围的其他地砖。附属地砖的下部(柱体)除采用长方体结构,还可采用渗水、透气通道更大的其他棱柱结构或圆柱结构。如图12、13所示,实施例4是对实施例2的斜面进行改变后而成。如图14、15所示,实施例5是对实施例3的斜面进行改变后而成。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地砖,其特征在于由十字形底部和突出于底部的凸柱构成,十字形底部交叉叠合处为四棱柱形,所述四棱柱的四条竖边向上作等距离延伸构成所述的凸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底部是由二个长方体交叉叠合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底部是由二个横卧的六棱柱交叉叠合而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底部从四棱柱叠合处向外的竖截面为六边形,且由里往外竖截面逐渐变小。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地砖及与其配套使用的附属地砖,该新型地砖由十字形底部和突出于底部的凸柱构成,十字形底部交叉叠合处为四棱柱形,所述四棱柱的四条竖边向上作等距离延伸构成所述的凸柱。这种地砖在铺设时,采用上下间隔颠倒的方式叠加,叠加后留下的孔可由附属地砖填补。地砖间的相互叠加使地砖上所受的力分散,地砖和地面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文档编号E01C15/00GK2795271SQ200520100708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4日专利技术者曹建飞 申请人:曹建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地砖,其特征在于:由十字形底部和突出于底部的凸柱构成,十字形底部交叉叠合处为四棱柱形,所述四棱柱的四条竖边向上作等距离延伸构成所述的凸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曹建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