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整站式即插即用二次设备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511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变电站整站式即插即用二次设备组件结构,包括二次设备预制舱、预制光缆、就地控制柜和预制电缆,二次设备预制舱与就地控制柜之间通过预制光缆实现即插即用连接,预制电缆用于就地控制柜与变电站一次设备之间的即插即用连接;二次设备预制舱内部腔室通过两个横向承重板由上至下分为站控层二次设备区、间隔层二次设备区和盘线区,两个横向承重板与二次设备预制舱的内壁之间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竖向支撑板;就地控制柜内部布置过程层二次设备,过程层二次设备包括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用于采集一次设备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智能终端用于采集一次设备的位置和告警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布置方式灵活、功能分区、即插即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变电站整站式即插即用二次设备组件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电站二次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整站式即插即用二次设备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配置主要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面向间隔,功能独立。各间隔二次设备集中布置在主控继电器室内,分别通过电缆、光缆连接至一次设备配电装置区,完成各间隔的保护、测控、计量等功能。在变电站施工建设阶段,各二次设备厂家分别将各自二次屏柜运输至施工现场,再由施工单位安装、接线。安装完毕后,由各厂家调试人员亲赴施工现场展开联合调试。这使得变电站建设周期特别长,各参建单位及厂家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变电站建设效率极低;同时由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按间隔组屏布置在主控继电器室,使得全站占地面积大;而且配电装置区至主控室二次设备之间的光缆、电缆连接冗长、繁琐,不利用变电二次运维和二次设备高效运行。因此,为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变电站建设效率,减轻变电站用地紧张局面,降低线缆使用量,简化二次设备连接关系,提高二次设备运行效率。有必要建立一种针对智能变电站整站式即插即用二次设备组件结构,为电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公布号为CN104569686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变电站整站式即插即用二次设备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次设备预制舱、预制光缆、就地控制柜和预制电缆,所述二次设备预制舱与就地控制柜之间通过所述预制光缆实现即插即用连接,所述预制电缆用于所述就地控制柜与变电站一次设备之间的即插即用连接;所述二次设备预制舱内部腔室通过两个横向承重板由上至下分为站控层二次设备区、间隔层二次设备区和盘线区,两个所述横向承重板与二次设备预制舱的内壁之间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竖向支撑板实现支撑和固定;所述就地控制柜内部布置变电站过程层二次设备,所述过程层二次设备包括具备模拟量输入与数字量输出功能的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所述合并单元用于采集一次设备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变电站整站式即插即用二次设备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次设备预制舱、预制光缆、就地控制柜和预制电缆,所述二次设备预制舱与就地控制柜之间通过所述预制光缆实现即插即用连接,所述预制电缆用于所述就地控制柜与变电站一次设备之间的即插即用连接;所述二次设备预制舱内部腔室通过两个横向承重板由上至下分为站控层二次设备区、间隔层二次设备区和盘线区,两个所述横向承重板与二次设备预制舱的内壁之间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竖向支撑板实现支撑和固定;所述就地控制柜内部布置变电站过程层二次设备,所述过程层二次设备包括具备模拟量输入与数字量输出功能的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所述合并单元用于采集一次设备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所述智能终端用于采集一次设备的位置和告警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电站整站式即插即用二次设备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板的数量为2-10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变电站整站式即插即用二次设备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竖向支撑板上均左右贯通开设有三个第一线缆孔,且三个所述第一电缆孔分别位于所述站控层二次设备区、间隔层二次设备区和盘线区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变电站整站式即插即用二次设备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设备预制舱的的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上靠近底部位置均设置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放刘蔓刘湘莅孟凡斌樊庆玲陈晨董平先刘军会贾鹏马晖申燕飞宋小帆陈婧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