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284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其包括一立座,立座上设有第一燕尾拖板,第一燕尾拖板上设有第二燕尾拖板,第二燕尾拖板安装有一第一推动机构和第一L型座,第一L型座上安装有第三燕尾拖板,第三燕尾拖板上安装有第四燕尾拖板,第四燕尾拖板安装有一第二推动机构,第四燕尾拖板上安装有一销轴,销轴上可旋转地设有一第一旋转板,第一旋转板上设有环槽,环槽内设有锁紧螺栓,第一旋转板上安装有抛光电机,抛光电机安装有抛光轮。通过手调式燕尾拖板和推动机构的组合,实现抛光轮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快速移动以及微调,提高抛光效率;此外,通过旋转板控制抛光轮在圆形器皿内壁不同区域的压力,保证圆形器皿内部充分抛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抛光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盘式内抛机,具体是一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抛光设备大多由三个旋转轴合成运行抛光,即一个用于承载物料的可自转的物料盘、一个用于带动物料盘进行公转的转动圆盘、一个可自转的抛光轮,但是在抛光的时候抛光效果并不稳定,例如在对圆形器皿的抛光工件进行抛光的时候,尤其是对圆形器皿内壁的曲面进行抛光,经常会产生抛光死角,既经常会出现圆形器皿的内壁的某些部位未被抛光或抛光不充分的现象,从而产生不良品。主要原因是抛光轮作用在圆形器皿内壁的压力不均造成的,而如果加大压力会造成某一区域被严重磨损,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其可以在水平和竖直方向控制抛光轮的快速移动,还可以控制抛光轮的角度,从而控制抛光轮在圆形器皿内壁区域产生不同的压力,以克服某些部位抛光不充分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其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倒立抛内壁机构、倒立抛内底机构和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立抛内壁机构包括一立座,所述立座上设有第一燕尾拖板,所述第一燕尾拖板上设有第二燕尾拖板,所述第二燕尾拖板包括第二下燕尾板和第二上燕尾板,所述第二下燕尾板上安装有一挡板,所述第二上燕尾板上方安装有一第一推动机构,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推动杆,所述第一推动杆与所述第二上燕尾板连接,所述第二上燕尾板安装有一第一L型座,所述第一L型座上安装有第三燕尾拖板,所述第三燕尾拖板上安装有第四燕尾拖板,所述第四燕尾拖板包括第四下燕尾板和第四上燕尾板,所述第四下燕尾板上安装有一第二推动机构,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推动杆,所述第二推动杆与所述第四上燕尾板连接,所述第四上燕尾板上安装有一销轴,所述销轴上可旋转地设有一第一旋转板,所述第一旋转板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锁紧螺栓,所述第一旋转板上安装有抛光电机,所述抛光电机安装有抛光轮。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中,所述第一旋转板为可调角度的电机板。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中,所述第四下燕尾板的两侧和所述第四上燕尾板的两侧通过弹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中,所述第一燕尾拖板和第三燕尾拖板为手调式燕尾拖板。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中,所述第一燕尾拖板连接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三燕尾拖板连接第二减速电机。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中,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和第二推动机构为推动油缸或者推动气缸。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中,所述抛光轮的厚度为110~150mm。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倒立式抛头机构,可以避免抛头机构之间和抛头机构与夹具机构之间的干涉,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手调式燕尾拖板和推动机构的组合,实现抛光轮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快速移动以及微调,提高抛光效率;此外,通过旋转板控制抛光轮的角度,即控制抛光轮在圆形器皿内壁不同区域的压力,可以提高对未充分抛光区域的压力,保证圆形器皿内部充分抛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倒立抛内壁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一个方向示意图;图5为图3的另一个方向示意图;图6为图1中倒立抛内底机构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另一个方向示意图;图8为手调式燕尾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X-X向剖面示意图;图10为图8的M-M向剖面示意图;图11为L型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一个方向示意图;图13为图11的另一个方向示意图;图14为图1中转盘机构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俯视图;图16为图14的剖面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A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至图17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其包括一底座100,底座100上安装有倒立抛内壁机构20、倒立抛内底机构30和转盘机构10。倒立抛内壁机构20包括一第一立座21,第一立座21上设有第一燕尾拖板22,第一燕尾拖板22上设有第二燕尾拖板23,第二燕尾拖板23包括第二下燕尾板231和第二上燕尾板232,第二下燕尾板231上安装有一挡板233,第二上燕尾板232上方安装有一第一推动机构24,第一推动机构24包括第一推动杆241,第一推动杆241与第二上燕尾板232连接。通过第一燕尾拖板22和第二燕尾拖板23可以控制抛头机构在水平方向的位移,第二燕尾拖板23在第一推动机构24的作用下可以快速移动,即实现对抛光轮位置的快速定位,而第一燕尾拖板22为手调式燕尾拖板,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对抛光轮的位置进行微调。通过快速移动和微调的组合,实现精确控制,提高抛光过程中的水平方向工作效率。采用倒立式抛头机构,避免移动过程中抛头机构之间和抛头机构与转盘机构之间产生干涉,抛光轮可调节范围大,可分别对工件的内壁、内底抛光或者外圆处进行抛光,在本实施例中抛光轮的厚度为110~150mm,方便对圆形器皿的内壁处进行抛光。第二上燕尾板232安装有一第一L型座234,第一L型座234上安装有第三燕尾拖板25,第三燕尾拖板25上安装有第四燕尾拖板26,第四燕尾拖板26包括第四下燕尾板261和第四上燕尾板262,第四下燕尾板261上安装有一第二推动机构27,第二推动机构27包括第二推动杆271,第二推动杆271与第四上燕尾板262连接,第四上燕尾板262上安装有一销轴,所述销轴上可旋转地设有一第一旋转板263,所述第一旋转板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锁紧螺栓,所述第一旋转板上安装有抛光电机28,所述抛光电机28安装有抛光轮281。第二推动机构27和第三燕尾拖板25的组合,可以实现抛光电机28在竖直方向的快速移动以及微调,提高抛光过程中竖直方向上的工作效率。由于抛光轮281的长期使用可能造成某一区域磨损的较厉害,从而导致其在抛光的时候,对抛光工件的各个部位的压力不均,导致抛光工件的表面存在未充分抛光的区域,通过控制第一旋转板263的角度,以控制抛光轮的角度,即可控制抛光轮在圆形器皿内壁不同区域的压力,实现对难以抛光或者未充分抛光部位的抛光,保证圆形器皿内壁抛光完全。第一旋转板263还可以采用可调角度的电机板,即通过步进电机和减速器控制第一旋转板263的角度。其调节精度更准确,可自动控制抛光轮的角度,除去人工操作,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抛光效率。第四下燕尾板261的两侧和第四上燕尾板262的两侧通过弹簧264连接,在第四上燕尾板262上升的时候,弹簧264可以降低第二推动机构27的负载,在第四上燕尾板264下降的时候,可以为第四上燕尾板262提供良好的缓冲,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第一推动机构24和第二推动机构27为推动油缸或者推动气缸,还可以采用电缸或者其他类似的结构。倒立抛内底机构30包括一第二立座31,第二立座31上设有第五燕尾拖板32,第五燕尾拖板32上设有第六燕尾拖板33,第六燕尾拖板33包括第六下燕尾板331和第六上燕尾板332,第六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其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倒立抛内壁机构、倒立抛内底机构和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立抛内壁机构包括一立座,所述立座上设有第一燕尾拖板,所述第一燕尾拖板上设有第二燕尾拖板,所述第二燕尾拖板包括第二下燕尾板和第二上燕尾板,所述第二下燕尾板上安装有一挡板,所述第二上燕尾板上方安装有一第一推动机构,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推动杆,所述第一推动杆与所述第二上燕尾板连接,所述第二上燕尾板安装有一第一L型座,所述第一L型座上安装有第三燕尾拖板,所述第三燕尾拖板上安装有第四燕尾拖板,所述第四燕尾拖板包括第四下燕尾板和第四上燕尾板,所述第四下燕尾板上安装有一第二推动机构,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推动杆,所述第二推动杆与所述第四上燕尾板连接,所述第四上燕尾板上安装有一销轴,所述销轴上可旋转地设有一第一旋转板,所述第一旋转板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锁紧螺栓,所述第一旋转板上安装有抛光电机,所述抛光电机安装有抛光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盘式内抛机的倒立抛内壁机构,其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倒立抛内壁机构、倒立抛内底机构和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立抛内壁机构包括一立座,所述立座上设有第一燕尾拖板,所述第一燕尾拖板上设有第二燕尾拖板,所述第二燕尾拖板包括第二下燕尾板和第二上燕尾板,所述第二下燕尾板上安装有一挡板,所述第二上燕尾板上方安装有一第一推动机构,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推动杆,所述第一推动杆与所述第二上燕尾板连接,所述第二上燕尾板安装有一第一L型座,所述第一L型座上安装有第三燕尾拖板,所述第三燕尾拖板上安装有第四燕尾拖板,所述第四燕尾拖板包括第四下燕尾板和第四上燕尾板,所述第四下燕尾板上安装有一第二推动机构,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推动杆,所述第二推动杆与所述第四上燕尾板连接,所述第四上燕尾板上安装有一销轴,所述销轴上可旋转地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小洪范精哲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市精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