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厂全压非能动重力注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6249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电厂全压非能动重力注入系统,用于对反应堆的一回路进行非能动重力注水,该注水系统包括中转水箱及蓄水水箱,所述中转水箱与反应堆的一回路之间、所述中转水箱与蓄水水箱之间均设置有连通管道,且所述连通管道上均设置有截断阀;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反应堆的位置低于中转水箱的位置、所述中转水箱的位置低于蓄水水箱的位置。采用该注入系统,事故后电厂一回路无需卸压,一回路无需以低压注入为目的实施主动排放,不依靠外部的动力源,以非能动方式将外部水源重力注入一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厂全压非能动重力注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反应堆安全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核电厂全压非能动重力注入系统。
技术介绍
核电站反应堆一回路正常运行时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发生事故后需要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简称一回路)注水,专门设置高压和低压的安全注入泵实施事故后的安全注入,但是,电厂发生全厂断电(SBO)事故后,如福岛事故,涉及电源等动力资源的能动设备无法运行,不能运行安注泵向反应堆注水,必须考虑非能动的专设安全设施。一种非能动安全重力注入设计理念以疏导卸压为前提条件,如AP1000先进压水堆,设置大排量的一回路卸压阀(甚至爆破阀),在发生瞬态事故一回路压力不能降低时,开启卸压阀将反应堆冷却剂排放至安全壳;安全壳压力随之升高,为了实现一回路重力注入,必须在安全壳内反应堆上方设置大容积的水箱作为安注水源。卸压条件下的重力注入带来诸多问题,例如,大容积安注水箱布置在安全壳内,必须增大安全壳容积;瞬态事故后主动卸压,破坏了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完整性,人为地将不严重的瞬态事故发展成更严重的一回路大破口事故;一回路放射性的冷却剂排放至安全壳内,事故后长时间的安全壳清理影响电厂经济性,甚至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厂全压非能动重力注入系统,用于对反应堆(1)的一回路进行非能动重力注水,其特征在于,该注水系统包括中转水箱(4)及蓄水水箱(7),所述中转水箱(4)与反应堆(1)的一回路之间、所述中转水箱(4)与蓄水水箱(7)之间均设置有连通管道,且所述连通管道上均设置有截断阀(8);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反应堆(1)的位置低于中转水箱(4)的位置、所述中转水箱(4)的位置低于蓄水水箱(7)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厂全压非能动重力注入系统,用于对反应堆(1)的一回路进行非能动重力注水,其特征在于,该注水系统包括中转水箱(4)及蓄水水箱(7),所述中转水箱(4)与反应堆(1)的一回路之间、所述中转水箱(4)与蓄水水箱(7)之间均设置有连通管道,且所述连通管道上均设置有截断阀(8);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反应堆(1)的位置低于中转水箱(4)的位置、所述中转水箱(4)的位置低于蓄水水箱(7)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厂全压非能动重力注入系统,其特征在于,中转水箱(4)与反应堆(1)的一回路之间的连通管道包括第一均压管线(2)及注入管线(3),所述第一均压管线(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中转水箱(4)的上端及一回路上,所述注入管线(3)的两端分别与中转水箱(4)的底部及一回路相连;所述第一均压管线(2)及注入管线(3)上均设置有截断阀(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厂全压非能动重力注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水箱(4)设置在安全壳(10)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厂全压非能动重力注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中转水箱(4)相连的泄压阀(11),所述泄压阀(11)的出口端位于安全壳(10)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厂全压非能动重力注入系统,其特征在于,中转水箱(4)与蓄水水箱(7)之间的连通管道包括第二均压管线(9)及补水管线(5);所述第二均压管线(9)的两端分别与中转水箱(4)的上端及蓄水水箱(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翔程邓纯锐明哲东张渝余红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