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阀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90619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安全阀装配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自下往上依次连接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中间位置均设置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板与底座之间设置驱动第一定位板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控制柜相连,所述第二定位板一侧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第一定位板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板一侧的红外线发射器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均与控制柜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安全阀的安装精度,简化安装过程,使安装过程能够统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阀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装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安全阀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船用低速柴油机扫气箱安全阀是平衡扫气箱内部压力的核心关键部件,它主要安装在船舶低速柴油机的扫气箱壳体上,通过调整压力设定来控制,扫气箱内部的气体压力,当内部气体打到设定的开启压力值时,安全阀开启卸放多余的气体来保证扫气箱内部的压力。因此,安全阀作为控制扫气箱内部压力的大小有着关键的影响。对于安全阀的安装和压力调整都需要较高的精度。安全阀的结构如图5所示,该安全阀安装过程中,需根据设定的开启压力值,实际就是调整压簧的压缩长度,来得到相对应的压力值。下面列举机型6-Flex48机为例:其设定的开启压力值为4.1bar。弹簧设计总长度为476mm,计算得出需要压缩弹簧长度为386mm,需压缩弹簧总长为90mm。经计算需要压缩压力约为2.5万牛的压力。安装过程中如果不借助工装或其他外力,是很难达到此安装压力的;另外,由于安全阀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也需要借助工装或外力对其进行安装才能够达到所需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安全阀装配工装,该工装可提供较高的压缩压力,确保压簧的压缩量,适用于低速柴油机的所有机型同类安全阀的的所有规格;统一装配工艺、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过程的安全性。一种安全阀装配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自下往上依次连接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支撑柱固定连接,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中间位置均设置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板与底座之间设置驱动第一定位板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控制柜相连,所述第二定位板一侧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第一定位板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板一侧的红外线发射器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均与控制柜相连。优选地,位于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侧的支撑柱上设置有刻度尺,便于直观读取安全阀的压缩量。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为千斤顶。优选的,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式千斤顶或机械式千斤顶。优选的,所述底座下平面设置多个高度可调的并可固定的支脚。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与支撑柱之间通过连接套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套与第一定位板之间设置滑动轴承。优选的,所述底座与支撑柱螺纹连接或通过螺钉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螺钉与底座固定。基于上述安全阀装配工装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第一定位板先放到千斤顶上初始位置,将初步装配的安全阀放在第一定位板的上平面,安全阀的中间轴与第一定位板的通孔配合,并将安全阀下部螺栓紧固;步骤二:将第二定位板与支撑轴固定,将安全阀上端压住,安全阀上部中间轴与第二定位板的通孔配合,将第二定位板与支撑轴紧固固定;步骤三:升降机构在控制柜的控制下工作并推动第一定位板向上运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用于检测安全阀的压缩尺寸,当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检测到压缩安全阀到设置好的开启压力的尺寸时,控制柜会控制升降机构停止动作;步骤四:紧固安全阀的中心轴螺栓以及盖板定位螺钉,安装完全后拆卸工装,取出安全阀,安装完毕。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工装及设置升降机构可提供较高的压缩压力,确保安装时安全阀内弹簧的压缩量。(2)第一定位板通过滑动轴承在支撑柱上滑动,导轨式调节能够使调节过程稳定。(3)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一侧分别安装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并且与控制柜相连,使得调节数值精确,确保准确的安全阀安装精度。(4)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中间位置均设置通孔,让出安全阀中间轴的上下固定空间,使安装配合更加精确高效。(5)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中间位置设置的通孔,结构刚好可适用于改位置螺栓的套筒进入,保证安装的精确性。(6)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低速柴油机的所有机型同类安全阀的的所有规格,统一了装配工艺、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过程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本附图仅是对
技术实现思路
或实施例的概括性表示,并不能构成对
技术实现思路
或实施例的限制。介于视图角度或结构表达的限制,本视图对
技术实现思路
或实施例中个别技术特征的结构进行省略。图1为安全阀装配工装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安全阀放到第一定位板上初始位置示意图;图3为第二定位板将安全阀上端压住,紧固固定示意图;图4为升降机构驱动第一定位板上升示意图;图5为在工装上安装完成后的安全阀;图中:1、第二定位板;2、支撑柱;3、第一定位板;4、升降机构;5、底座;6、红外线发射器;7、红外线接收器。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固定”时,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和不可拆卸固定连接两种方式中任意一种。如图2所示,一种安全阀装配工装,包括底座5,所述底座设置多个支撑柱2,所述底座5与支撑柱螺纹连接或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多个支撑柱2自下往上依次连接第一定位板3和第二定位板1,所述第一定位板3与支撑柱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1与支撑柱2固定,第一定位板3和第二定位板1的中间位置均设置通孔,让出安全阀中间轴的上下固定空间,使安装配合更加精确高效;所述第一定位板3与底座5之间设置驱动第一定位板3升降的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5的上平面;所述升降机构为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式千斤顶或机械式千斤顶;第一定位板3、第二定位板1与支撑柱2之间通过连接套连接;所述连接套与第一定位板3之间设置滑动轴承。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与控制柜相连,所述第二定位板一侧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第一定位板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板一侧的红外线发射器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均与控制柜相连。优选地,位于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侧的支撑柱上设置有刻度尺,便于直观读取安全阀的压缩量。优选地,所述底座5下平面设置多个高度可调的支脚,便于底座的高度调节。应用该工装对安全阀进行装配时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第一定位板3先放到千斤顶上初始位置,将初步装配的安全阀放在第一定位板3的上平面,安全阀的中间轴与第一定位板3的通孔配合,并将安全阀下部螺栓紧固,如图2所示;步骤二:将第二定位板1与支撑轴2固定,将安全阀上端压住,安全阀上部中间轴与第二定位板1的通孔配合,将第二定位板1与支撑轴紧固固定,如图3所示;步骤三:升降机构4在控制柜的控制下工作并推动第一定位板3向上运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用于检测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阀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自下往上依次连接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中间位置均设置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板与底座之间设置驱动第一定位板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控制柜相连,所述第二定位板一侧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第一定位板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板一侧的红外线发射器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均与控制柜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阀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自下往上依次连接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中间位置均设置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板与底座之间设置驱动第一定位板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控制柜相连,所述第二定位板一侧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第一定位板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板一侧的红外线发射器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均与控制柜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阀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侧的支撑柱上设置有刻度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阀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千斤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阀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式千斤顶或机械式千斤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阀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平面设置多个高度可调的支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阀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与支撑柱之间通过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飞石冬滨张光伟张学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