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洋工程用纯钛护套锻件的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件锻造领域,具体涉及海洋工程用纯钛护套锻件的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海洋钻探平台上会采用耐腐蚀的纯钛护套进行防护,纯钛护套通常采用自由锻的方法进行成型,然后对成型的纯钛护套毛坯进行精车,从而来得到纯钛护套,但是由于自由锻属于粗放的锻造方法,使得采用自由锻成型的纯钛护套毛坯尺寸通常与所需得到的纯钛护套的尺寸相差很大,这样在精车时就会浪费很多钛原料,由于钛属于稀有金属,价格昂贵,所以只采用自由锻来锻造纯钛护套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能节约钛原料的海洋工程用纯钛护套锻件的制造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海洋工程用纯钛护套锻件的制造工艺,其工艺步骤如下:下料→自由锻预成型→粗车→辗环→旋压前精车→旋压→精车入库,其特点如下:(1)自由锻预成型中,首先对下料所得的钛坯进行电炉加热,炉温均匀性≤±10℃,钛坯装炉时炉内温度为250~300℃;然后电炉加热,使得炉内温度以≤150℃/h的速率升温至500±10℃后保温2~3h,然后继续加热使得炉内温度以≤1 ...
【技术保护点】
1.海洋工程用纯钛护套锻件的制造工艺,其工艺步骤如下:下料→自由锻预成型→粗车→辗环→旋压前精车→旋压→精车入库,其特征在于:(1)自由锻预成型中,首先对下料所得的钛坯进行电炉加热,炉温均匀性≤±10℃,钛坯装炉时炉内温度为250~300℃;然后电炉加热,使得炉内温度以≤150℃/h的速率升温至500±10℃后保温2~3h,然后继续加热使得炉内温度以≤150℃/h的速率升温至900±10℃后保温4~5h;然后对钛坯进行自由锻,将钛坯锻造成截面为矩形的矩形环,自由锻中用到的所有锻造工装在锻造前需预热至150~300℃,并且在锻造工装上需涂抹有色金属锻造专用润滑剂;(2)粗车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海洋工程用纯钛护套锻件的制造工艺,其工艺步骤如下:下料→自由锻预成型→粗车→辗环→旋压前精车→旋压→精车入库,其特征在于:(1)自由锻预成型中,首先对下料所得的钛坯进行电炉加热,炉温均匀性≤±10℃,钛坯装炉时炉内温度为250~300℃;然后电炉加热,使得炉内温度以≤150℃/h的速率升温至500±10℃后保温2~3h,然后继续加热使得炉内温度以≤150℃/h的速率升温至900±10℃后保温4~5h;然后对钛坯进行自由锻,将钛坯锻造成截面为矩形的矩形环,自由锻中用到的所有锻造工装在锻造前需预热至150~300℃,并且在锻造工装上需涂抹有色金属锻造专用润滑剂;(2)粗车中,对矩形环进行粗车去除表面缺陷,要求粗车后矩形环的内外径圆度均≤5mm,两端面的平面度均≤3mm,两端面的平行度≤3mm;(3)辗环中,首先对粗车后的矩形环进行电炉加热,炉温均匀性≤±10℃,矩形环装炉时炉内温度250~300℃,然后电炉加热,使得炉内温度以≤150℃/h的速率升温至450±10℃后保温2.5~3h,然后继续加热使得炉内温度以≤150℃/h的速率升温至850±10℃后保温4~4.5h;然后在≤120s的时间内将矩形环从电炉移动至轧环机上采用圆柱形的芯辊和圆柱形的主轧辊进行辗环,辗环中用到的所有辗环工装在辗环前需预热至150~300℃,在主轧辊、芯辊、上锥辊、下锥辊、托架辊、两个抱辊上需涂抹有色金属锻造专用润滑剂,另外,主轧辊、芯辊与托架的垂直度分别≤1mm,主轧辊与芯辊的平行度≤1mm,环件从芯辊和主轧辊之间旋出一侧的抱辊的中心轴线向着对面抱辊的中心轴线倾斜1~1.5°,从而来减小轧制时爬辊现象的发生,托架辊顶部母线与下锥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锋,吴剑,孙凤岭,朱乾皓,万明珍,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中环海陆特锻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