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功生专利>正文

木砖的敷设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96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木砖敷设框架,在其框体中,与敷设时木砖的排列相对应地排列、构成多个木砖保持区域,各保持区域中设有固定木砖的台座,而且,各保持区域的区壁上设置有弹性的、向区域内下方倾斜突出的凸缘,此外,在该敷设框架的各保持区域之间宽度大的结合板上,竖立地设置有与保持区域内被保持的木砖上面高度相同的多个弹性立柱。使用在保持区域内保持的木砖,可极容易地进行人行道等的铺装,并具有透水性,还可容许木砖伸缩。(*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砖敷设框架,该木砖敷设框架把用于敷设在公园内的道路、一般道路的人行道、停车场的路面或临时举办展览会场用道路、以及其它道路的木砖保持,配置在相应道路地基上,来进行木砖的铺装。以往,使用木砖的铺装见之于有步行者天堂之称的人行专用道和公园内或庭院等处。这些木砖的铺装通常采用以下施工法。首先其第一种方法,将干拌灰泥大致平滑地构成地基,然后在该地基上以适当的间隔配置多个木砖,并用木锤等工具使木砖间的凹凸不平消失,同时敲齐木砖使其下部被一些灰泥埋没。随后,在各木砖的接缝中注入熔融的沥青并凝固,其上面再装入砂子。其第二种方法,在平抹均匀灰泥的混凝土地基上涂一层沥青底层,其上面再涂氧化沥青溶液,然后将多个木砖依次一个个地按适当间隔分开配置在沥青层上,此后在木砖的各接缝中注入氧化沥青并凝固,再对接缝进行修整加工。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在地基上配置木砖时,必须用木锤等敲击以消除各木砖之间的凹凸不平。然而,以上木砖的铺装施工时,仍存在许多问题,实用性不足。首先,就上述第一种或第二种木砖的敷设施工方法而论,都需对多数木砖一个个排列好并由上面敲击齐平,因此作业的效率十分低。而且不易保证铺装面的平滑性。此外由于采用目测确定木砖的排列,保持各木砖间一定的接缝宽度必然也就成为一个难题。而且,上述的以往的木砖敷设法,是用灰泥和沥青将木砖固定在地基上,同时接缝也是用灰泥和沥青固定,雨水等就无法渗透到地下,故在木砖的铺装面上容易产生积水的问题。从而引起木砖腐蚀等结果。另外上述木砖是用沥青等来固定,含水分的木砖的膨胀或干燥木砖的收缩也无法被吸收。于是,提出了将多个木砖按所定配置来排列,还在各木砖相互的间隙中充填沥青、丙烯橡胶或聚胺脂橡胶等结合材料来进行结合,从而形成板状复合木砖的方案(日本专利申请公开59-91006号)。此外,还提出了利用结合材料将多个木砖在如上例一样排列下进行固定结合,作为上述结合材料使用了树脂与橡胶屑混合并且在其内而具有贯通的空隙部分的材料方案(日本技术申请公开61-192010号)。并且,还提出了用框体和木砖构成道路用块体的方案(日本技术注册申请公开62-31106号),上述框体是,将所用高度的侧壁构成的几个区格集合成一个整体,并在该侧壁的内面下部设置突起上述的木砖被嵌入上述的区格中。但是,在以上三种方法中,用第一种方法铺装道路等的情况下,由于结合材料没有透水性,雨水等不能渗透到地下,存在着在铺装面产生积水的难点,结果引起木砖的腐蚀问题。而且结合材料难以保持充分的柔软性,无法完全适应木砖伴随湿度变化而产生的伸缩,因此,也成为难点。此外,由结合材料结合木砖的工程也是不容易的,也成为存在的极重要的问题。上述的第二种方法虽打算解决透水性的问题,但上述结构实际上对确保透水性似乎也是不容易的,与前一例相同,由结合材料结合木砖的工程并不容易。上述的第三种方法中,区格是没有底的,因此,装入区格中的木砖下部被上述侧壁内面下部的突起嵌入,以阻碍其进一步下降。因为这样的结构,有可能保证其透水性,但是,这种突起不能象凸缘那样相对于侧壁的侧面后退或伸出,所以不能吸收区格内的木砖因水分而引起的膨胀或收缩。另外,由于用上述的突起来支承木砖的底部,所以木砖下部的、被上述突起嵌入状态的差异,而引起被块体支承的各木砖上表面高度的不同,因此,存在难以构成平坦路面的问题。而且,采用上述的技术不能制成从平面来看为圆形等木砖的保持结构。就是说,从平面来看为圆形等的木砖,虽然在相邻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但还没有将其解决的手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将木砖独立的敷设框架,可容易地将木砖安装在该敷设框架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将木砖保持并敷设到人行道等的情况下,充分容许木砖伴随湿度变化而伸缩的敷设框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将木砖保持在敷设框架内并敷设到人行道等的情况下,能确保透水性的敷设框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获得一种敷设框架,将木砖保持在该框架中并敷设到人行道等的情况下。当其上面受到行走的行人及行驶的汽车而引起的外力时,可容许木砖在此情况下产生弹性变形,并把木砖的变形保持且限定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以防止木砖产生裂纹。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敷设框架,由于所保持的木砖的平面形状,在木砖之间产生较大的接缝间隙,该框架具有妥善地弥补该间隙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木砖敷设框架,即,在框架中有多个木砖保持区域,它们与敷设时木砖的排列相对应地排列构成,在各保持区域中设有木砖的固定结构;在这种木砖敷设框架中,在上述各保持区域的区壁上设置有弹性的、向区域内下方倾斜突出的凸缘。而且,在各保持区域之间的幅度较大的结合手段上,竖立设置多个其上端与被保持在保持区域内的木砖上面的高度相同的弹性立柱。上述保持区域可以相应于作为保持对象的木砖被构成各种尺寸形状。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地适用于保持区域之间存在较大间隙的场合,因此,不仅可用于以平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等四边形木砖为保持对象的情况,还可以用于将这些四边形木砖和平面为圆形等木砖组合的情况,相应于可分别保持这些木砖的尺寸形状,构成保持区域,且适当地排列,或者,相应于保持平面形状为圆形及椭圆形等木砖所需尺寸形状,构成适当排列的保持区域。例如,可构成这样的敷设框架,即把保持平面为圆形木砖的保持区域在纵横方向上各排列3个共计为9个的敷设框架。在这种情况下,区壁被构成从平面看为环状的周壁。周壁的外周与相邻周壁的外周通过适当的结合结构来结合。结合结构最好采用与区壁形成一体的结合板。然而,上述木砖的固定结构,例如是以承载木砖的承受台为主体而构成。这个承受台由保持区域最下部开始而向上升起一定高度的立台构成。而且该承受台的上面缘部稍高一些,而其内侧是相对稍低的平面。在内侧平面上,有一个或两个内外贯穿的螺钉孔。在其周围最好再开一个以上的小孔。上述承受台,在保持区域为平面园形或正方形的情况下,在中心部分设置一个为宜。在保持区域为平面长方形等的情况下,可根据长度,以适当的间隔配置数个承受台为宜。而且上述承受台形成由保持区域区壁下部附近延伸出的多个支臂来支持。上述区壁的下部内侧,承受台下部周围及上述支臂两侧,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伸出防止下沉板。再者,前述凸缘,例如由区壁顶部向区域的内下方伸出,而且如前所述,倾斜向下构成,与区壁间的角度无特殊限制,以25°~35°为宜。上述凸缘的宽度,也无特殊限制,占木砖厚度的1/3~1/4是适当的,通常为9~13毫米。上述凸缘的下端与保持区域内装入的木砖的外周相接触,将木砖以弹性夹持形式持续地抱住。在上述凸缘上,根据需要可按适当间隔设置渗水缺口。在已敷设的木砖间进入雨水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向地基上流下,并且由于地基也制成有渗水性的,雨水等可渗入地下。当然,这样处理的结果是木砖周围不会有雨水积存,从而防止了腐蚀等发生。如前所述,在各保持区域之间的宽度较大结合结构上,竖立设置上述的弹性立柱。这对于保持平面为圆形木砖的保持区域相互之间或者平面为圆形的保持区域和平面为正方形的保持区域相互之间是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在保持区域之间,至少可以避免局部出现较大的间隙。在上述间隙内构成结合相邻保持区域的结合结构,例如结合板,在其上面竖立设置多个弹性立柱。这些弹性立柱构成上下贯通的简状,从透水性的观点是适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砖的敷设框架,在框体中,与敷设时木砖的排列相对应地排列、构成多个木砖保持区域,在各保持区域中设有固定木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各保持区域的区壁上,设置有弹性的、向区域内下方倾斜突出的凸缘,而且,在各保持区域之间的、宽度大结合 结构上,竖立设置有其上面与在保持区域内被保持的木砖的上面高度相同的多个弹性立柱。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功生
申请(专利权)人:林功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